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遵循合作学习理论、布鲁姆有效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和学习中,实施文本主题探究教学策略:通过阅读文本,概括主题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在自主开放的学习情境和主体探究的过程中,围绕主题思想学习和感悟历史,以巩固知识基础,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科能力。这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的、理解式的、体验式的、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主阵地是课堂。

一、实施历史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的流程

基本流程有三个环节:产生主题—探究主题—升华主题。

1.产生主题

主题思想是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教材文本,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概括出来的,其模式可以表述为:“本文通过对……的叙述,反映了(或表达了、阐述了)……”前一个省略号是“基本的历史史实”,后一个省略号即是“主题思想”。“基本的历史史实”是“面上”的东西,可以通过知识梳理获得,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主题思想是隐含的东西,需要经过分析、综合、体会和感悟才能概括出来,属于基本能力的范畴。

“文本主题思想”是教学的立意和灵魂,是教师构思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下面,以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教师集体备课,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文本后得出:本课讲的是19世纪40年代前后至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基本的历史史实”为鸦片战争前后经济结构由“什么”变为“什么”,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民族工业的出现这三方面。

按照主题思想模式要求,本课的主题思想是:本文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经济结构由‘什么’变为‘什么’,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民族工业的出现”史实的叙述,反映了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显然,“变动”即是本课的主题思想。

2.探究主题

明确了本课的主题后,就可以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明线进行探究。

变动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1)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影响。

变动二: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哪些?如何评价?

(2)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变动三:民族工业的产生

(1)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民族工业中标志性的企业有哪些?

3.升华主题

中国近代史有两大主题,一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果再将本篇课文纳入中国近代史的体系来考查,那么,它就属于“探索史”的范畴。也就是说,本文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围绕“探索”这个主题来进一步探究,于是,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请论述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怎样探索中国的富强道路的?这样,主题思想由“变动”延伸到了“探索”,实现了升华。

二、实施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

至少有两种途径可供参考:一种是“基本型”,即“教材题型化”。“产生主题”的环节是由教师提前完成的,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教学案”,发给学生预习、探究。如上述例子中围绕“变动”的设问,其特征侧重于“以教材为中心”,其流程可以概括为“教材题型化、过程探究化、答案规范化、管理民主化”,目标是落实基础知识。另一种是“发展型”,即“升华主题”。其基本方式是“以教材为依托”,学生围绕主题思想自主选择切入点进行探究(可利用现行教材或其他版本教材的材料来论证),其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其目标指向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如上述例子中围绕“探索”的设问,其流程是“问题自主化、过程探究化、结论规范化、管理民主化”。这两种方式可以分开进行,但一般情况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因为“基本型”是“发展型”的基础,“发展型”是“基本型”的提高。

三、实施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主题定位要准确

合理地选择主题,对于一堂历史课而言,决定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方向性、教学程序设计的主次性和教学材料选择的取舍性。如前文“升华主题”的例子,假若一开始就让学生探究“探索史”问题,自然就是主题定位过深了,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思考的空间会受到制约。

2.探究、展示主题要注意史论结合

“主题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在“主题”的引领下实现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不是脱离于基础知识教学而单纯地去为探究而探究,要体现唯物史观对现实发展的指导意义。

3.教学管理应该是民主化的

探究的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智慧的“发展场”,是充满师生思辨的“思维场”,是充满愉悦的“情感场”,是充满创造力的“生命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以首席的平等身份参与交流,切不可利用课堂教学话语权优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4.主题的升华要实事求是

历史学习的过程,重要的是感悟历史的过程,是与古人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形成历史思维。“主题思想”必须明确,该升华的就升华,能升华的就升华,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或者演绎历史、戏说历史,给人以“狗尾续貂”的感觉。

四、历史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体会

叶圣陶认为:“教任何课,最终目的教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历史文本主题化探究教学策略就是遵循这一设想的,能够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师生的思维始终围绕主题思想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科学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实质性的转变:由教师“讲历史”到学生“问历史”的转变,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由传统的个体教学向团队教学的转变,还有利于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乐学”,进而形成“大文科”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