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425例手术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425例手术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2-0037-02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疾患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日渐上升10%[1],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和不育,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

康,手术治疗目前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本文通过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手术并经手术证实的425例内异症(E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425例病例,其中开腹手术285例(67.06%),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78例(65.4%),单侧177例(62.10%),双侧101例(35.44%),合并腺肌瘤23例(8.97%),合并肌瘤9例(3.16%)。经腹腔镜手术1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3例(45%)单侧47例,双侧16例,并肌瘤4例,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5例。

1.2 年龄 开腹手术组:最小22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9.39±5.70)岁;腔镜手术组:最小19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2.00±5.85)岁。

1.3 婚育情况 开腹组:未婚5例(20.4%),已婚不孕179例(73.06%),孕三次以上42例(17.14%),孕三次以下145例(59.18%),腔镜组:均已婚,已婚不孕51例(20.82%)孕三次以上67例(27.35%),孕三次以下51例(20.82%)

1.4 临床症状及体征 见表1

1.5 临床分期与痛经关系(见表2) 临术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分期(2)。

1.7 治疗情况 开腹组保守性手术为卵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或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或一侧附件切除术,以及分粘,异位灶电凝术附加肌瘤剥出术共262例。子宫次切或全切除术(半根治术)23例。

电镜组中:单侧或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63例,电灼术73例,半肌瘤剥除4例,对不患者均行输卵管通液及造口术。两组病例术后除不孕及症状轻者未服药治疗138例外,余均以药物治疗3~6月,服用孕激素(炔诺酮及普维拉)224例、丹哪唑28例、内美通11例、米非司酮1例、对所有病例均随诊。

1.8 以上数据资料均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425例EM手术治疗 开腹组与电镜组术后情况资料见表4。

2.2 治疗后一年复查完全缓解74%,部份缓解26%,复发4例。完全缓解指平素无腹痛及盆腔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部份缓解指下腹间断或持续隐痛,痛经减轻或消失,盆腔检查有组织增厚,有的可能及异位小结节:复发指疼痛症状复现,B超或盆腔检查发现异位病灶。术后一年内妊娠29例,人流9例,无―例恶变。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年龄、孕产次及妇科手术关系:内异症可以发生于初潮后绝经前任何年龄,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6岁[3],但好发于育龄妇女25~45岁之间,本组病例25~45内部401例占94.35%本组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9岁。合并腺肌瘤23例中年龄在40~45岁与Ranney报道的腺肌症在45岁左右相似。

425例内异症患者中有妇科手术史190例(77.55%)其中有人工流产史117例(61.57%),在人流中若负压超过400mmHg(53.3kPa),吸管在进出宫腔带负压使宫腔与腹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加之宫缩剂的应用使宫腔内有积血向输卵管逆流,种植到腹腔游离部位――子宫直肠凹,卵巢、输卵管等处,这与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内膜种植学说相吻合。另妇科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潜在

感染和粘连,当组织受损时,大量炎性细胞渗出,纤维蛋白裂解,毛细血管增生使局部组织纤维化粘连为内异症细胞种植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故正确处理妇产科各类手术如计划生育、H.S.G、宫颈电烙、激光术等均应在经后进行,剖宫产术及剖宫取胎术应避免将宫内膜带到腹壁切口等处应引起重视。

3.2 EM的主要临床特点 为进行性痛经、不孕及盆腔包块,本组病例中痛经243例57.18%,不孕230例54。11%,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临床分期I、II期159例(37.5%)痛经121例76.1%临床分期Ⅲ、Ⅳ期265例(62.74%)痛经122例(46.06%),两者统计学上比较无意义(P>0.05)但后穹窿及骶韧带结节174例中,有痛经发生137例(78.74%),无痛经37例(21.2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不孕症是EM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本组病例中不孕230例(54.12%),原发不孕114例(49.56%),继发不孕116例(50.43%)。这主要与腹腔局部调控因素包括免疫、内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改变及腹水中免疫球蛋白、补体、自细胞介素6、8、10前列腺素升高改变了盆腔内微环境,同时使巨噬细胞增多,活性增强,吞噬并影响活动能力改变输卵管解剖及运动功能从而导致受精及着床障碍致不孕有关。

3.3 EM的手术治疗选择 手术目前仍为EM主要治疗措施,本组病例开腹治疗285例67.06%,腔镜治疗140例32.94%。手术方式据病变部位范围及对生育要求而异,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者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者症状严重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中对于分期较轻并不孕患者,特别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采用腹腔镜Lapa治疗,由于它创伤小,出血少,术中同时可进行输卵管通液及整形治疗,术后盆腔粘连少等优点,对不孕患者效果较佳,比较本组开腹组及腹腔镜两组手术患者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等情况,详见表4,可看出其优越性。

3.4 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由于系非治愈性的,术后可能复发,甚至恶变。Weller报道保守性手术3年内复发率为13.5%,5年内为40.3%,而半保守治疗复发需再次手术为4.1%,国内报道的为16.1%,半保守手术为4%[4]为避免术后微小及残余病灶复发,本组病例术后大部分用药3~6月,并复诊随访,为防止恶变发生,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病变重者应采取根治性手术。特别对有生育要求而不孕的妇女更应重视指导患者尽早妊娠,本组病例随访中有14例―直在避孕。对于有生育要求年龄偏大,男方不育患者,内异症I~Ⅱ期者宜尽早指导进行IVF,以减少内异症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江森.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0):624.

[2]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2.

[3] 潘凌亚,韩美龄.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5):305.

[4] 顾美姣.实用妇产科杂志,1992;8(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