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筱: 严肃而甜美的棉花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筱: 严肃而甜美的棉花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87年出生的李筱刚满26岁,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她喜欢四处游历,也拥有着属于自己俏皮的小女孩世界。而这个剪着齐刘海短a发画着红色眼线的小姑娘却又没那么简单,手握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的学位,又在今年一举夺得举世闻名的 ITS(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比赛中Diesel 大奖。前手被天后王菲在微博上赞美连连,几天之后新系列就出现在了范冰冰的身上,也正像她的作品一样,这朵彩色的棉花糖如同一颗甜美柔软的炸弹在时尚圈砰然出现。

摩登针织衫

在意大利的海港小城特里亚斯,享誉世界的ITS(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比赛紧张进行着,经过众位最终入围选手的走秀展示,中国女孩李筱的面孔出现在当晚最大奖项Diesel大奖的屏幕上。她的作品像是最甜美可口的小点心,将在场的观众们带入了一个愉悦的梦境。而专业的评审们,更是为这种新型的摩登针织廓型所折服。

如同注入了轻盈的空气一般,这些有着水彩般恬淡色彩的针织衫们有着不可思议的软雕塑廓型,流畅且丰盈的线条让身着它的模特们仿佛来自糖果王国。这个系列是设计师李筱对偶像克里斯托巴尔・巴伦夏加(Cristóbal Balenciaga)的一次致敬,我们依稀看到那些美好年代中有着高级定制廓型的茧型外套,然而却在一个晃神间它变作了李筱手中一种全新而不可思议的组合。摩登针织衫(Modern Knit)是李筱这个系列的中心理念,为了突出现代造型的概念,她找了许多现代的元素拼在了设计里面。比如俏皮的装饰领和嵌边、时下最为摩登的比例,或是那一双双令人莞尔的透明马丁靴。

制作过程远不像这些作品看上去那样简单。单是打破传统针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针织视觉”就让事事亲力亲为的设计师头疼不已。李筱也坦言说,在历经5个月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除了制版和织布,最辛苦的部分正是对于这种特别材质的把握,刚开始只是一个实验的过程,用不同的机器玩,最后找到一个对的材质去体现自己的设计,并使之达到一个美观与舒适手感的平衡――可以说这是对自己多年工艺制作一个新的挑战。而系列中那些看似梦幻轻盈的色彩更是她无数次试验配比后的结果。在搜集灵感之前这些颜色就已经进入她的脑海,但将它们分毫不差地染出来无疑需要最为精准的调配。在最终呈现的效果里,每个颜色都染到了3、4遍以上,她非但要确认这些毛线的颜色精准,更要保证它们放在一起不会冲突。

李筱的整个设计过程就像是一次炼丹炉:巴伦夏加式的建筑感廓型、水彩蜡笔的配色、还有浸硅针织的先锋工艺、在无数次再设计和整合后浑然一体,而最终的效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它欢快、简单,却又直指人心。

风格无关加法或减法

看过李筱设计的人多少会被其中可爱的天马行空所打动,那一件件衣服像是会说话的童话故事,映照出设计师幸福快乐的童年回忆。这位来自青岛的小姑娘从小就有一个设计师的梦想。喜欢美丽东西的她最初的想法觉得时装设计师是一个很优雅的职业,却完全没想到会这么辛苦。所幸她拥有着非常开放的父母,李筱自称:“我是一个在愉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朋友,而爸妈又是那个年代思想上非常超前的人,只要他们认为这个事情是对的,他们就会尽最大努力去支持。”自此她握起了画笔与剪刀,远渡伦敦去追寻儿时那个优雅的梦想。

来到伦敦的李筱像是一块海绵,悄无声息地吸取着这里最为传统的服装手工艺精华,而这座城市潮湿而自由的艺术空气,又悄悄打开了她毛孔中一个个艺术触角。从学校的图书馆,到她最爱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维多利亚阿尔伯特美术馆(V&A Museum),每一个角落都能化作她灵感中最新鲜的点子;至于周日大大小小的市集则让她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家,每一次谈话都像是设计世界里的一次乌托邦式旅行。她认为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刻意寻找灵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恰恰会带来更多的惊喜。生活中很多精彩的细节,她都会加入到设计中去。“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很真实,也可以打动人。”李筱这样透露着自己的灵感小秘密。

许多国内的时尚专业人士开始关注李筱,是从几年前创意星空的舞台上开始的。那时的她与现在一样留着齐刘海短发,有着略微稚气却又非常坚定的眼神。设计中那些糖果般亮眼的色彩与布偶般几何大块面的夸张廓型让她从不少学院派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而彩色毛线编织的精巧手工与天马行空的小细节更是她最为标志性的个人风格。其实李筱的参赛也充满着偶然性,彼时是她在本科毕业后给自己放的一个小假期,在回国休息的一个月中就去报名比赛,却没想到最后进入了5强:“当时想着比几个礼拜就可以回家休息,然后去读研究生。其实心里也觉得我的风格应该不适应国内的比赛,完全是以休假的心态去参加的。”这次小小的试水让李筱式的设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她似乎也没有顺势媒体所带来的曝光率建立自己的品牌,而是重新回到了学生生活。

几年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的李筱,显然作品的风格日臻成熟完美。相较如今的简约大气,她却并不认为成熟的设计风格是做加法和减法。到现在她还是很喜欢本科毕业作品的某一部分,那更像是她彼时的一个状态和心情。而研究生的作品风格,是她在念研究生时期给自己的一个目标:简单实穿,同时有许多摩登现代的元素在里面。“至于说加法减法只是一种技法的变化,这取决于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动人。之前我打动人的地方可能是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那些就是加法堆砌上去的。现在打动人的部分可能是新的技术和大家从没见过的元素结合。如果是这样你再往上进行堆积的话,可能出来的效果就不太成熟。”

她始终认为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并不会被表现手法所局限,了解她的人都知道李筱最根本的风格没有变化。在她刚上研究生的时候,这曾经是她和老师一个重点探讨的话题。那时老师们很欣赏她本科和创意星空时期的作品,她个人想把它做得更加简单实穿。她的导师规劝她最好不要放弃自己那个风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那么有趣和让人惊艳,如果要把自己的东西做得商业或是实穿,可能就会失去最珍贵的一部分。这些话对于重新定位自己设计的李筱无疑是醍醐灌顶,她认识到如果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或是让别人认识到你的风格,就必须要有很强烈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整个构思。于是这几年一路过来,她都保持着既把设计做得很实穿,又保持了视觉冲击的那部分。这一次获奖的系列就有着夸张的戏剧化的设计元素,但同时又是比较实穿的作品。

感性与理性之间

与李筱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所不同的是,每当提及设计,她的口气中总有着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与严谨,仿佛她在谈论的是严肃的科学。她说自己是一个经常游走在感性和理性中间的人:职业生涯,规划性的东西,一切想实现的东西她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但是做设计的时候她却会把自己的感性放出笼子。她认为这是设计中必须的,不能让理性的东西去控制设计,这样很难打动人。而在不少细节设计里,深思熟虑的工作也必不可少。因为对一件完美成熟的设计来说,许多东西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出现精彩的细节。而私下里生活中的李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朋友,任性地做比较想做的事情,到处旅行玩乐。而每当开始工作,她就像机器娃娃一样“啪嗒”一声按下开关,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也不知疲倦。

本科期间就曾在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Gareth Pugh 等品牌的实习为李筱累积了不少真正的实战经验,在那里她变得更成熟,想法上也有很多改变:“一个设计师的品牌可以成功,除了设计好,其他方面也很重要,设计师并不是坐在设计工作室里画画就可以了,而是要站在穿者和对方的角度考虑设计,并不是强调自我价值的一种自娱自乐。”由此,她真正从一名设计学院的学生加入到了时尚产业的链环中去。

而飞速更替的时装产业也让这位年轻设计师产生了不少疑惑,她认为过度成熟的时装产业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时尚的频繁更替使得设计师在每一季拿出来的东西可能很相似,甚至有的设计师水平就停在了那里。“因此,不管在什么行业里都需要沉淀自己,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规划一下未来,有自己的积累,才能有好的东西。”她一板一眼地分享着自己认真的见解:“如果你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团队的话,很快就把自己掏空,一个好的品牌最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团队去支持,而不是一个个人行为,团队会有更多更新的想法。”作为设计师的李筱自然能感受到这个行业有多么迅速,甚至有许多浮躁的东西,所以她时常要提醒自己沉淀下来,经过积累才能拿出来更好的东西。

无疑,ITS的比赛为李筱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曾经的创意星空对她来说是个偶然的话,ITS则一直在她对自己的职业计划里:“很多年前我就知道了这个比赛,当时就想,等时机成熟了我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但其实参加这个完全没想过能拿奖。只是以一个很虔诚地心态去参加。”她这样说道,而当比赛的桂冠真正戴在了她的头上,巨大的惊喜也随之而来。不只是国内的媒体或明星开始支持她,国外媒体与买手店也与之纷纷联系,最近的她就在忙着接受fashion scout的邀请做一个小展览,并开始着手申请伦敦时装周的秀场。就连前意大利版《Vogue》总编兼时尚圣地10 Corso Como创始人Carla Sozanni在提到最感兴趣的中国设计师时也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李筱的名字。

李筱本来的计划是开始自己的品牌,或者是找一下工作。而如今她就要启程先去Disel的总部实习6个月,很多外国的品牌也纷纷给她发来了工作邀请:“这些品牌本来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品牌,觉得自己不知道要花多少努力才能进去。”说到这里她难掩语气中那份小女孩似的小激动,而她又想了想很严肃地补充:“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处于高处还是低处,设计师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设计。名气重不重要我并不是很清楚,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作品,不能因为外界的影响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我还是希望可以好好做设计,不断努力走到更远的地方。”(编辑: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