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谨防五劳所致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谨防五劳所致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论》

五种过度的疲劳,各有它所伤的对象:长久地目视,则劳心而伤血;长久地卧睡,则劳肺而伤气;长久地坐着,则劳脾而伤肉;长久地站着,则劳肾而伤骨;长久地行走,则劳肝而伤筋,这就是五劳所伤

视、卧、坐、立、行是人体所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五种体态运动超过了适当的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进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甚至会严重影响健康,危害生活质量。

现代人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长时间用眼、长时间地开车、长时间地端坐,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过度用眼,会导致眼睛视物不清、视力下降:久坐不动则会出现腰骶部的疼痛;长时间站立,会出现骨关节等疾病。

如何应对五劳所伤

用眼过度要养血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都与眼睛有关系,其中血之精为络,在五轮学说中,两眼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主血脉。心主血脉主要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灌注全身。营养和滋润全身。所以长久地运用眼睛,容易劳心而伤血。

而长时间地用眼而不注意休息,睡眠不足时上下眼睑也会充血。点按眼睛周围睛明穴和隔俞穴,可以缓解以上这些症状。

穴位位置 睛明: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隔俞:位于背部,低头时颈部最高骨性突起为第七颈椎,向下数七个为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旁开1.5寸(约两拇指横直)的位置即是。

操作方法 双手食指指端置于穴位处,做轻柔而缓和的旋转运动,其称之为揉法。每穴2~3分钟,局部会有酸胀感或酸痛感。每天点按穴位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感觉疲劳了即可点按。

久卧需补肺

肺主气、司呼吸,是五脏六腑中与气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清气,排出体内浊气,这个过程称之为呼吸。肺的呼吸运动实际上是肺的宣发与宿降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若是长久卧床,必定会劳伤肺脏而伤气。

对于除了工作喜欢宅在家里,经常在床上躺着看书,工作的人来说,平时应多按揉肺腧穴和膻中穴。

穴位位置 肺俞:位于背部,低头时颈部最高骨性突起为第七颈椎,向下数三个为第三胸椎,其下方凹陷处旁开1.5寸(约两拇指横直)的位置即是;膻中,位于胸部,当身体的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 点按肺俞,找到穴位后,用拇指或食指指尖在穴位处做轻柔缓和的旋转运动,或在穴位处按压2~3分钟,局部会有酸胀感或酸痛感,每天3次即可;擦膻中则是,双手合十,拇指下方的肌肉丰厚置于穴位处,做上下的快速擦动,100次。每天2~3次。

功效 肺俞穴是肺脏的气血输注于背部的俞穴,给予其一定的刺激可以调节肺脏的气血。膻中穴为八会穴中的气会,可调剂全身气机。

久坐要补脾

脾为后天之根本,与肌肉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身之肌肉,化生精气而润养肌肉。端坐日久,将会影响肌肉的运动功能。臀部肌肉丰厚,长时间久坐,易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像办公室一族,及外出游玩、出差、探亲的人们,在火车、飞机及长途汽车上长时间坐着,都会出现腰骶部的疼痛不适。应对此类问题可点按位于腰骶部的八髎穴。

穴位位置 位于骶部,又分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四个,共八个,所以称之为八髎穴。分别在骶部第一、二、三、四骶后空中。

操作方法 双手食指先置于骶部的两个上髎穴处,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2分钟,接着以同样的手法揉次髎、中髎、下髎各2分钟,局部会有酸痛感或者酸胀感。

功效 穴位有接受刺激和防治疾病的作用,通过给予一定的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顺畅,有效缓解腰骶部的疼痛不适。

久立要补肾

都说久立伤骨,为何与肾有关?肾主精,这亦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同时肾与骨的关系密切,肾主骨髓而养骨。骨髓为肾精所化生,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都依赖于肾精的濡养。因此。“补肾”的方式之一就是点按绝谷穴,这一点对于需长期站立工作的朋友尤为重要。

穴位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足外踝尖上3寸(约四横指),腓骨前缘。

操作方法 找到穴位后,拇指指端置于穴位处,以自己能接受的力度进行点按1-2分钟,休息片刻,重复操作2~3次,点按时局部会有酸胀感或酸痛感,每天3次为宜。

久行要补肝

中医讲,久行伤肝劳筋。《素问·宣明五气篇》中云:“肝主筋”,肝与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肝的气血可以濡养筋,肝病可及筋,筋病可及肝。而筋不仅连接、约束骨节,还可主持身体的运动。人之所以可以行动自如,主要是靠筋的收缩和弛张。

因此,长时间或经常需要行走的人,可点按阳陵泉穴,缓解筋的疲劳,亦可护肝。

穴位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 找到穴位后,拇指指尖置于穴位处点按1~2分钟,力度需适中,稍作休息,重复3~5次。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