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表外业务隐含潜在风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表外业务隐含潜在风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银监局对辖内银行业表外业务的专项调研中发现,广西银行业表外业务呈现出“四升四降”的趋势,并存在“四大背离”问题,风险逐渐显现。

“四升四降”趋势

承兑及理财业务规模上升,承诺项目规模下降。2013年3月末,辖区银行业主要表外项目规模为4004.39亿元,较2010年末增长34.84%。其中承兑汇票同期规模从427.85亿元增至1185.16亿元,占比从14.4%升至29.6%;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2013年一季度募集额1119.19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募集额的一半,是2010年的近3倍。而承诺项目2013年3月末余额为1355.94亿元,比2010年末减少370.95亿元,占比从58.15%降至33.86%。

客户多元化趋势上升,大客户集中度下降。一是理财客户群体扩大。2010年至2013年一季度,个人理财募集额占比从64.78%升至77.13%,机构专属理财募集额占比则从32.44%降至15.34%。而且理财呈现短期化趋势,期限在3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募集额占比从63.33%升至79.48%。二是委托贷款集中度下降。委托贷款(不含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下同)规模前20名客户集中度从2010年的70%降至2012年的64.14%,客户群体由原来以农业和工业领域为主,转为以物流、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客户为主。三是小微企业传统表外业务占比上升。从2010年末的14.57%升至2013年3月末的18.91%,比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高3.37个百分点。

理财收入贡献度上升,传统表外收入贡献度下降。因规模膨胀且收益弹性较大,理财产品日益成为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理财收入从2010年的1.02亿元激增至2012年的18.17亿元,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从2.1%升至21.85%。传统表外业务收入虽然也从2.68亿元增至4.49亿元,但中间收入贡献度却从5.5%降至5.4%。

表外业务垫款上升,风险敞口率下降。2010年至2012年末,辖区表外业务中承兑汇票、保函和跟单信用证等项目垫款余额分别是0.6亿、1.21亿、2.02亿,呈逐年上升态势。而作为衡量表外业务风险指标的风险敞口率却因保函和信用证的保证金率大幅上升而逐年下降,从2011年末的73.73%降至2013年3月末的68.48%。敞口率的下降难以掩盖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的上升。

关注“四大背离”风险

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与严峻的风险形势相背离。一是垫款居高不下。2013年3月末,辖区银行垫款余额2.91亿元,其中三家城商行新发生垫款事件23起,累计垫款金额3.39亿元。二是委托贷款发生违约。2010年以来,累计发生151笔共2.12亿元违约,笔数违约率高达9.43%。三是非标债权资产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部分流入房地产、融资平台、钢贸等限控和高风险行业。2013年3月末,该类产品余额316.17亿元,占比26.53%,潜在风险较大。

与风险攀高相对应,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却显不足,存在“五缺”。一是缺认识,将表外业务视为低风险业务,忽视风险防范。委托贷款违约高发与银行忽视对小额委托贷款的风险防范有直接关系。二是缺监控,辖区三家城商行有200多亿的异地汇票风险监控悬空。三是缺识别,传统的敞口率方法无法计量信用违约风险,也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计量手段。四是缺内审,专项审计较少涉及对表外业务的审计。五是缺处置,2012年两家城商行采取以票转贷或重开新票的方式处理到期无法偿付的承兑汇票,涉及金额高达5亿元,掩盖了风险的真实性。

表外项目功能异化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相背离。一是票据空转放大银行资金杠杆。客户利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合同开具承兑汇票后,依靠较低保证金反复“贴现—承兑—贴现”,造成大量资金在票据市场上空转,也使货币信贷呈几何级数放大。二是利用表外业务规避宏观调控。2013年一季度发放的委托贷款中,投向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分别为17.29亿元和18.19亿元,占22.86%和24%。三是外部风险通过表外业务进行传导。银行理财产品借助信托、券商等公司开办“通道类”业务腾挪表内资产,到2013年3月末,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余额已达166亿元;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通过委托贷款曲线融入资金并变相发放贷款,2010年以来,仅担保公司发放的委托贷款就有6.73亿元,而更多以关联公司及个人名义开展的业务尚无法统计。

利用表外业务监管套利与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要求相背离。一是做大票据业务利用保证金存款缓解存款压力。辖区城商行2013年一季度新增保证金存款7.02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35.76%,如剔除保证金存款,将直接拉高其存贷比22.74个百分点。二是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特别是月末、季末为完成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冲时点”,使之成为调节监管指标的监管套利工具,导致银行存款在月初大幅下降,流动性指标剧烈波动。三是资产池理财业务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风险。银行依靠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保持资金池规模,却将资金投向贷款等期限较长的资产,广西2013年3月末存续并在6月末集中到期的理财产品就超过100亿元,银行间的流动性压力可想而知。

银行表外业务膨胀与客户实际需求下降相背离。表外业务可降低资本消耗、拓展存贷款空间、稳定收益,在经济下行、利差缩小、信贷规模趋紧的背景下,银行对开展表外业务表现出空前热情,甚至专门对表外业务进行奖励,如交行销售理财产品可获得其总行下拨的财务顾问费,额度最高达0.5%。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萎缩造成辖内部分银行信用证业务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013年3月末,辖内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占比达89.73%,比2010年末高出24.7个百分点,反映出银行出票热情高涨但企业需求却未能同步跟上的现象,其盲目扩张可能造成表外信用虚假膨胀,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强化风险监管

强化审慎经营,大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引导银行合理调整授信准入政策及客户授信规模,确保表外业务增长与客户真实融资需求及其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细化表外业务管理制度,加强全口径、流程化管理,并强化贸易真实性审查和后续监控。三是建立风险“防火墙”和风险代偿机制,严格审查合作对象的资信实力、资金去向和风控措施,防止风险转移到表内。四是强化对银行内审部门的压力传导,加强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风险。

改进监管手段,持续有效进行风险监管。一是完善主要表外业务的统计和监测制度,优化风险计量手段。二是重点加强对资产池类理财产品、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票据业务的监管,对表外业务增长异常、超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三是加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联动,对违规问题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四是强化与政府、央行等部门的沟通,防止民间借贷、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私募融资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和渗透。

纠正业务导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一是督促银行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做好去杠杆化工作,适当降低超出自身管控能力的金融产品规模,减少资金在同业市场上的空转。二是以日均考核取代时点考核,并辅以必要的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防止银行利用表外业务进行监管套利。三是加强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治理,督促银行做好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等业务规范化操作,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四是督促银行加强表外业务的资金投向管理,避免资金流向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五是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鼓励银行开展基于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建设、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