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以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思维。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还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出学习效果,便于教师以学定教,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试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1 问题具有新异性,激发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让兴趣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最后,提问时除了注意内容的新颖、形式的丰富外,还可以在组织的问题里面设计一些似乎有悖于常理的矛盾或一些“见惯不怪”的现象,在学生面前设置一些“悬念”,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一般来说,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教师如果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际、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在《春晓》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设计问题时,利用一个“知”字,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

2 问题具有思考性,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过难,挫伤学习积极性;过易,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易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简而言之,挑战性的问题应是具有思考性的,在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得出结论的难易适度的问题,这是教学提问的价值所在,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在教学《推敲》这一课时,有个孩子提出王安石在作诗《泊船瓜洲》时,和孟郊一样多次推敲,最后定稿时才确定用“绿”字,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我知道孩子们在思考,如果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还能让他们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巨大魅力。于是我顺势抛出问题:试想一下,作者作诗时可能还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这一问题包含两问,重在后一问。前一问比较容易,处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孩子们可以轻松做答。然而,第二问就具有一定难度,处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此时第一问便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后一问的垫脚石,提升了学生思维运转的高度。孩子们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第一问结论的基石上大胆想象,得出后一问的答案。这一间题的设计就具有思考性,难易适度,让学生有所思,但又不畏于思;有所得,但又得来不易。

3 问题具有针对性,一针见血。针锋相对。一针见血的提问方式是提问中最常用、最具实效性的。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提问设计。应体现本课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无视重难点,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教师在授课前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少而精,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具有针对性。反之。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 答案具有开放性,发展思维。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发散思维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不唯一性。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聚合式的提问,尤其是那些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要多采用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形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及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觉得只要他们的想法是有见解的,是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的,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5 对象具有广泛性,百花争艳。“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提问的面,还要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才是我们渴望看见的美好画面。

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好问题不容易。真正称得上好的提问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引导学生寻非探奇,探明底里,然后在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中走出迷宫,顿啦豁然开朗,一片光明。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体现出提问的艺术。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