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二五”大考:东南五省市的困与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二五”大考:东南五省市的困与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经济快车行驶至“十二五”的门槛之时,以东南五省市为先导的区域竞争格局已面临超越速度之争的转型大考,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

据2011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东部沿海五省市的经济总量达17万亿元以上,占全国比重超过40%。看经济总量,它们已富可敌国。

但当经济快车行驶至“十二五”的门槛之时,以东南五省市为先导的区域竞争格局已面临超越速度之争的转型大考,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是一场新的区域经济锦标赛的开始,我们记录下这个节点的区域竞争生态,并探寻中国转型模式多元生长的可能。

上海转型:政府需先转型

在东南沿海发达省市行列中,上海是面积最小的一个,因此就GDP总量而言,尚无法与其他省份相提并论,但其在国内经济的区域地位却不言而喻。

不比较并不代表上海不着急,在具体的产业上,上海亦一直在研究各省沿海地区产业布局,比如海洋经济,上海方面就仔细地研究了山东、广东和浙江三省的做法。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GDP生产总值预计比2009年增长10%左右,这个数字比年初预计的8%高了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左右。受益于世博会拉动效应,上海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与此同时,2010年上海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3.1%,财政收入达到2873.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1%,超出了经济增长速度,也超出了年初预计的8%的增长速度,超过了5个百分点。

不过,问题犹在,2010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2009年基本持平,这显示长期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可能在未来“十二五”期间保持缓慢增长,上海到了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型的时刻。

令人意外的是,固定投资在上海“十二五”规划中并没有列出具体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曾经拉动了上海经济的飞速增长。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在一次讲话中,提醒“世博后大规模投资拉动减弱”,显见上海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

这或将影响到整个“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计。按照上海的初步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GDP目标是年增长率为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若按照这一速度增长,到2015年年底,上海GDP将达到2.5万亿元,财政收入将高达4222亿元。

无论GDP增速还是财政收入增速目标,相较于“十一五”基本上无太大变化,显示上海方面的谨慎,不过“量”变化不大,“质”的目标变化却很大。

比如,上海方面“十二五”期间明确要求进出口中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25%左右;再比如,上海方面明确了居民消费率要达到42%左右。这显示上海发展服务贸易的决心,这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上海正在经历一场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艰难的转型期。一位政界人士表示,上海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但由于长期依赖资源、投入等方式发展经济,在转型中,缺乏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等原因,并缺乏较为具体的突破口,所以“上海转身”并不轻松。

广东“慢跑”:拿速度换幸福

广东省委书记指出:“更好而非更快,是广东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有评论认为,尽管广东省保持多年经济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但这并非意味着珠三角光环即将褪色。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广东年均经济增长目标锁定为8%,计划到2015年实现6.7万亿元的生产总值。这份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

定性目标即是到2015年全省的人均生产总值提前5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定量目标体系则涵盖了结构调整(9项)、民生福祉(14项)以及资源环境(10项)三方面总计33个指标。

参与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智囊人士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关注民生福祉,是这份规划的两个关键词。

这位人士透露,广东目前初定的未来十年,也即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速都在8%,最初的方案原本希望“十二五”的年均增速稍高,在9%左右,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减压。不过,广东省高层官员最终决定将“十二五”期间的指标就压制到8%。

下一个经济老大:江苏OR山东?

超越广东而一举成为经济老大,一直是江苏业界的期待。

以经济总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三个指标看,2007年,江苏与广东的差距分别为5114亿元、547亿元、4.8个百分点;而到2010年末,上述三项指标差距已缩小为4569亿元、435亿元、3.7个百分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未来五年,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或将继续。”

按照两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广东、江苏的GDP年均增幅分别为8%、10%,按此增长规划测算,预计到2015年,广东、江苏两省的经济总量将分别为6.7万亿元和6.58万亿元。江苏的经济老大之梦将近在咫尺。

不仅江苏,山东也对赶超广东充满期盼。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GDP年均增速为9%,以其2010年3.94万亿元为基数测算,到2015年山东省经济总量将达到6.06万亿元。”

不过,根据过往经验,其经济真实增长值往往大幅超出规划目标,比如山东“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为10%,但实际年均增速为13.1%。如果根据实际增长比规划目标增长高1个百分点的假设进行测算,则2015年山东经济总量将达6.35万亿元。

依规划目标看,中国省域经济的第一方阵将延续粤、苏、鲁的次序格局。不过,长期比较研究东部沿海5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山东省社科院盛情研究所所长秦庆武分析,江苏和山东的经济总量,都很有可能在“十二五”末超过广东。

浙江“全垒打”:领跑人均GNP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区域竞争格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过去10年,浙江GDP、地方财政收入、投资、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落后于广东、江苏和山东,而且差距日益扩大。

但浙江有独特的优势。将近800万浙商遍布全球,仅在国内各省的浙企年营业收入即达15000亿元,与浙江本土经济等量齐观。从2004年起,浙江GNP(国民生产总值)以18250亿元超过广东(13210亿元)以来,已连续多年压倒群雄。

浙江人在省外几乎再造一个浙江。仅以2008年为例,省外“浙江人经济”的销售规模达1.77万亿元,是当年浙江省GDP的82%。“浙江人经济”不仅富了浙江人,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实现跨省域的“腾笼换鸟”。

全国工商联常委汪力成分析,近年来浙江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利用省外的土地、资源、能源和廉价劳动力,克服当地环境、生态和承载能力制约,形成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