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查理林消失在电波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查理林消失在电波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嘎好,我是香港额查理林……”电台节目《怀旧金曲》总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现在少有人知道这声音的来源,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这个声音魔力般地,将城市中的老克勒们(上海俗语,是英文class的音译,一般指精通上层生活的人,他们最先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也最先结合西方文化,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凝聚在一起,他们共同沉醉在电台老派上海话和30年代的爵士流行老歌中,更像一种精神上的聚会和心灵上的抚慰,音乐酿造美酒,将其灌醉。

3月8日,查理林,这个主持了1140多集的《怀旧金曲》的老上海在香港的家中仙去了。有人说,他的离开,代表着以老派绅士,老克勒闻名的上海老文化的淡去。

“中国广告之父”的儿子

提到查理林,绕不开他的父亲林振彬。林振彬的名字对于广告界的人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他不仅是上海滩有名的商人,也是中国现代广告业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终身从事广告业,享有“中国广告之父”的崇高荣誉。现在各地很多艺术院校凡是涉及广告学的教材,只要谈起中国现代广告业的起源,总是毫无例外地谈到林振彬。早期,他在美国著名饮料公司COCA-COLA公司广告的同时,把该公司的产品名称翻译成世人皆知的“可口可乐”四个字,是一个他职业生涯中不能忽略掉的“彩蛋”。

林振彬独立创业期间,他的大儿子林秉森,也就是现在的查理林出生了。孩子的母亲唐瑛是广东人,著名的唐氏家族的后代,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的侄女。查理林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他可以肆无忌惮地灌可乐、吸万宝路,泡无线电,从小到大,几十年如一日。

林秉森在后来成为查理林,中间是一个面包的距离。林振彬的客户中,沙利文饼干老板查理对胖墩墩形似面包的林秉森偏爱有加,总是带他到自己的面包房,让他挑选自己爱吃的点心。后来干脆把“小面包”收为自己的干儿子,于是就有了查理林这个中西结合的名字。

而查理林洋派的生活不只在于他父亲的工作关系为他制造的接触面,更在于他从小的居住环境。当年,林家住在之前属于法租界的淮海路复兴路路口。那儿外国人的花园洋房林立,夜幕降临时分,他们拉起小提琴,弹起钢琴,西洋乐器的声音曲调在空气中盘旋。林氏一家常年居住于此,在生活环境的熏染下,他们体会西洋音乐是比其他人更贴近的,迷上了电影和音乐,查理林的生活自然显得十分洋派。

迷恋音乐的“小开”

作为生活在租界的年轻人,查理林日益狂热于西方音乐尤其是爵士乐,他动辄会跑去唱片商店,花掉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去买一张流行的原版唱片。然后对音乐的欲望漫过耳朵,到达他的指尖,他拜当时俄罗斯爵士乐界首屈一指的乐队领班龙司登为师,开始学钢琴。

1950年代上半期,查理林凭借自己擅长的放唱片、弹钢琴,到舞厅里去打工,直到舞厅因为政策缘故关闭,查理林丢掉了饭碗,和另一个上海滩的“小开”合办了一家小型锁厂,成为了一个铜匠。尽管生意算是兴隆,因为放不下心里的爱好,他甩手离开上海,投奔在香港的家人,并在一家香港电台中找到了播放唱片的工作。

上世纪60年代父亲去世后,查理林和弟弟林秉宽继承家业,将华商广告公司拓展成了全港最大的广告公司,查理林分管电影广告。

重新回归到电台,是因为一个老朋友碰面的机缘巧合。1992年,王奕贤从美国弹琴回来路过香港,发现查理林家里五六千张原版胶木唱片,惊喜之余他产生了创立电台节目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查理林将家中的唱片贡献出来,他在所有唱片中精心选择具有共通之处的乐曲组合,按照专题编成节目,再用录音带一首首录下来,装盒送到上海去,《怀旧金曲》的内容就这样被充实起来了。

尤其是一些早期时候的西方歌曲,唤醒了不少老克勒们被搁浅的音乐记忆,挑动了他们的听觉和思维。那复古怀旧的旋律甚至会让他们泪水连连。因此,只要有一个人牵头,所有人都会因为这档节目的存在而聚在一起,发酵由来已久的音乐情怀。他们在这个圈子里,恣意陶醉。

在《怀旧金曲》20年的历程中,累计播出曲目达1万5千余首,大多属于经受了岁月洗礼的珠玑之作。从流行、摇滚、民谣,到乡村、爵士、跨界,各种曲风一应俱全。演唱(奏)者则涵盖了欧美流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明星歌(乐)手。查理林持续二十多个年头做这一件事情,毫无倦怠之意,却是笑言,“播了20年,这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年来,查理林经历了身体衰老、事业沉浮,早已淡出香港社交圈,却还是搽着帆船牌古龙水,和太太相濡以沫,还养着一条老狗。“社会就是一个名利场,我已经玩完了,是离开牌桌回家的时候了,家里永远有一位老情人在等着我,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她就是音乐。”这是查理林为音乐所保留着的孩提之心。

一档节目和一个时代

2006年岁尾的一个下午,上海机电大厦二楼蓝宝石舞厅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曾经为上海带来无数光环的老年爵士乐队,在周万荣先生的指挥下拉开阵势,鼓乐齐鸣,近300位风度翩翩的老上海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渐入佳境……这是上海老克勒们自发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为他们的老朋友查理林举办八十寿辰生日派对。

时间匆匆而过,昔日的“小开”(旧版上海话的富二代)成为今日的老克勒,他们拓展过消费文化,缔造过海派时尚,享受过繁华,如今岁月变老,浮躁的流光渐渐消散,留下骨子里的潇洒和淡定。这样的聚会,总是气质大于内容。

尽管当时查理林并未年至八十岁,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共同完成一场因他而变得浓烈的激荡――由他创建的电台节目《怀旧金曲》穿梭在空中电波700次,他搜集而来的原版黑胶老唱片成为上海老克勒们的精神食粮。查理林是他们集体的朋友,他给大家带来的愉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

《怀旧金曲》栏目始播之时,上海的广播电台大都是《立体声之友》《三至五流行世界》《流行音乐一小时》还是《蓝调之夜》《来自英国的问候》这样的经典节目,充满魔性嗓音的电台主持人们如同天使般,在上海空气中传播着福音。《怀旧金曲》的特别之处在于主持人查理林总是低调的说着老派上海话,放着1930年代黑胶唱片爵士流行老歌。怀旧音乐的氛围里又撒上了有上海味道的佐料,听众听得总是十分过瘾。一万五千余首老歌和器乐曲,在成就一档东广音乐品牌节目的同时,也铺就了一条令人流连忘返的怀旧音乐小径。

太太去世后,查理林的居室更小了,俨然成了一个用老唱片砌成的小屋。而今查理林永远告别这些唱片,告别《怀旧金曲》,熟悉查理林的人,一定会怀念起他的待客之道――那种旧时上海人家必备点心待客的传统。他起身去将唱片针轻轻放在唱片上,“喏,阿拉音乐听听,点心吃吃,老话讲讲……交关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