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于教育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认为教育要“先教做人,后教作文”,要让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要关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待优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教育;做人;活动;关爱

【中图分类号】G42

每个人每天都在或多或少地受着不同的教育。但是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话题。上网对教育一词进行搜索,想借名家的嘴来阐释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于是找到了很多名家对于教育的理解。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些名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了解,也开启了我的思维,对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教育要“先教做人,后教作文”。

在我担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前几年里,我一直都认为:分数重于一切!因为没有好的分数,孩子们就考不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大学!于是,我利用一切办法抓学生的成绩,结果是:成绩上去了,却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因为,除了在语文课本上教他们如何做人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强调“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结果,高中是考上了,大学也考上了,但真正成才的没有多少,原因就在于我没有尽到老师真正的义务,那就是“先教做人,后教作文”。

后来,我成了一个母亲,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了“先学做人,后学作文”的重要性。于是,我不再急功近利地整天跟学生们唠叨学习的重要性,在上好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做人教育。初中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叛逆心理较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某些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果当面指出,他们不但不会改正,还有可能变本加厉。所以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我通常用笔跟他们交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每次提笔写字的时候都会经过深入的思考,说出话更能让孩子们接受!这种做法极费时间,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向善的,更何况我们是真正为他们好呢。因为有了良好的沟通,所以我赢得了学生们的心,教学成绩不用刻意去抓却比原来还要好,我也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亲其师,信其道”。

现在,我成了一名小学老师,任教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学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学科。在很多学校,这门课都是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任,于是,很多时候这门课就成了语数外老师们“查漏补缺”的绝佳时机。而在我这里,它成了实践“先教做人,后教作文”的重要载体。我把这门课跟学生的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时政教育相结合,实践相结合……虽然,教材的顺序被打乱了,授课的内容也有很多是课本上所没有的,但是孩子们却在这里学会了做人,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学生在升旗仪式上乱动、说话者不在少数,班主任屡次强调都不管用,分析原因得知:一是年龄小,活泼好动;二是不知升国旗的真正意义。于是结合课本上的《认识国旗》一课,引导学生在认识了五星红旗的基础上,观看了战士浴血奋战的视频,江姐在狱中绣国旗的视频,孩子们懂得了国旗的含义,也了解了国旗的来历,顺势引导他们说说升旗时应该怎么做。于是在以后的升旗仪式上,没有了说话声更没有了乱动者。

学校的厕所在楼内,蹲便盆的设计不是很合理,于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厕所,孩子们上过之后地面就会被溢出的小便弄脏,于是一个课间过后,厕所就会变得脏乱不堪。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拿出一节课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厕所为什么那么脏”,结果孩子们不但分析出了原因,还找出了解决的办法,于是厕所的脏乱现象得到了解决。

西南地区旱灾,我给孩子们播放相关图片,让他们了解旱情。当看到很多地方的大人、孩子背着水艰难地走在山路上、农民脚踩龟裂的土地仰天求雨,一双双渴求雨水的眼睛的时候,学生们受到了震撼,不少学生眼睛湿润了,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水的珍贵,当我问他们:“水这么重要,我们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几乎同时告诉我是“节约用水”。当我问“怎样做才能节水?”时,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把自己家里的节水小窍门都告诉了大家……这节课后,学校组织了为旱灾地区捐款活动,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毫不吝啬地捐给了灾区。放学路上,也不再有学生将杯子里剩下的水随便倒掉,因为,他们要带回家倒在洗拖把的桶里,用来冲拖把。

我所做的以上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是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的,很多时候,孩子们不关心别人、不帮父母干家务,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做,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这样做。

其次,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这是近几年我体会最深的一件事情。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对于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事情不是在课堂上,而是老师组织他们参加的某次课外活动。

活动可以能增强学校生活的吸引力,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

活动能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活动是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品质形成的催化剂。班级开联欢会,会场的布置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布置会场要用的彩纸,花束,彩灯,需要的音乐等,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从家里带来用得上的东西,并以能出上力,帮上忙为荣。遇到一些和其他班级的对抗性活动,比如:拔河、运动会,全班同学更是空前的齐心。

另外,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教师给学生的及时指导,关心,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最后,要关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待优生。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好的学生,被老师捧着;学习差的学生,被老师冷着。于是,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平民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关爱每一孩子,特别待优生。如果说师爱施于优秀生,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师爱惠及待优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实际上,待优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老师“雪中送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爱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不可爱”的学生。更何况,那些“不可爱”的学生其实就是最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教好那些可爱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教好那些“不可爱”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教好这些“不可爱”的学生,我们教师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本着这样的认识与信念,我在日常教学别关爱待优生。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于这些学生是“恨铁不成钢”,往往采取铁腕政策。因为大部分待优生并不是因为智力差,而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我采取的主要战术是课前抓,课后找家长一起盯,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嫌烦,我累得够呛,转化效果也不好。

后来,我改变策略,学习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本着“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的教育理念,采用夸奖、鼓励的办法,转化了许多的待优生,同时也结下了深深的师生情谊,这是让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之所以会有以上这些理解与看法,是因为我在教育与被教育中成长着,认识虽然粗浅,却饱含着我对教育的深情,相信在孩子们的教育下我会成长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