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执着的追求 无悔的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当代著名画家,祖籍山东省文登县,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自幼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酷爱绘画。因家境贫寒,九岁时仍在乡下放猪、放马。但他天性聪慧,求知欲强,迫切渴望读书,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动和说服祖父用母亲的陪嫁作为学费就学。后由于家境窘迫,几经辍学和跳级,读完高中。在学校期间,受到俄罗斯风景画家的追随者索克洛夫和北京艺专毕业的王修自老师的悉心指导,绘事大进。1955年为进一步求艺,从家乡来到哈尔滨闯荡,就学于哈尔滨春华美术专科学校。他身无分文,只能夜宿火车站候车室,用在大街上拉小套赚得的可怜费用维持学习和生计。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创作,终于以处女作《空城计》获得黑龙江画报社的青睐,破格录用为美术编辑。
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之后,富有创造精神的于志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占有祖国大半部疆域的北国风光,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料中竟然没有艺术家去表现,有着上千年传统历史的雪景画在表现江南和中原的清寒小雪上具有独到的韵致,但在表现北国恢宏、博大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上则力有不逮。于志学立下誓言:“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他决心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去“锻造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为中国绘画增添新的因素。
创造一种前人没有的崭新的绘画语言,真正实施起来,要比预先设想的难度不知要艰难多少倍。翻开中国美术史,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留下的绘画样式屈指可数,而且这些样式几乎都是在前人的绘画基础上承传和沿革下来,程度不同地留有传统的绘画痕迹和技法渊源。而于志学面对着完全没有传统参照系,独辟蹊径的艰难挑战,毫不动摇,他犹如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者,向着自己心中的光明彼岸,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他的每一个技法的提炼,都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苦闷、思索,继续锲而不舍地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成为希望的萤火之光、呕心沥血地总结出来的,是他饱蘸血和汗的结晶。今天,当于志学的艺术成就得到世人的公认,人们在仰慕他的耀眼荣誉之时,并不会想到在那闪亮的光环背后,他在五十年代的火车站候车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汗烟和气味以及冬寒夏暑的侵扰被民警撵来赶去;他多次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行进在大兴安岭北坡的深山老林中,用生命去捕捉冰雪的信息;他从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高压下顽强地一次次爬起来,即使是期间他被打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他的绘画权利已经被剥夺了仍不死心还在地下室偷偷地研究创作;他为了创造出冰雪山水画几十年来熬过多少痛苦、挣扎、无奈和迷惘的不眠之夜。
从1960年于志学探索、研究冰雪山水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用了毕生精力打造出系统、完整的冰雪艺术体系。他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墨有韵、白有光”、“冷逸之美”、“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笔墨当随心境”和“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等一系列学术思想;在艺术实践上他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一整套的技法――表现雪原的“泼白法”;表现冰雪的“雪皴法”;表现冰柱、冰溜的“滴白法”;表现树挂的“重叠法”和表现雪山冰川的“排笔法”。他是应用传统的一笔一个物象的基本技法,用矾水加淡墨一笔一个雪团、一笔一个冰块表现出冰雪物象的质感、神韵和精神,是符合传统中国画用笔的最高要求。从构图章法来看,他没有采用传统水墨画三开三合的构图和散点透视的原则,而是根据所表现的对象采用高低、长短、平中见奇以及西画的焦点透视的构图;从造型特点来看,他更注重前中部雪松林海的层林尽染、冰块雪丘层次分明,小溪充满流动感和节奏韵律。他没有照搬传统的“越是前景越黑、越接近远景越白”的方法,而是反其道行之,他把松林处理成越是前景越白来突出冰雪的晶莹和雪松的亭亭玉立。从笔墨技巧来看,他重视绘画的基本功,强调墨韵和绘画的书写性,把书法用笔运用到他的松枝和雪山、冰川上,运笔流畅、用墨灵透,具有传统绘画的书卷气。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先生说:“在近代山水画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画为‘白银世界三斗墨’。”冰雪山水画这一画种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中国画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画种,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吹响了北方寒带文化的号角,吸引了众多热爱北方艺术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使北方文化出现了一股咏颂冰雪的热潮。从绘画语言的形成上,它以一种独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符号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是二十世纪真正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一个创举。
一部美术史就是一部样式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创造的意义和原创的价值。可以肯定的是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它前无古人的独特样式、把传统的冰雪由“客体”变为“主体”的艺术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唯美的艺术形式,无可非议地走进了历史殿堂,并将继续写下壮丽、辉煌的篇章,他的艺术也当之无愧地被国家艺术殿堂收藏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珍爱。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创造价值的认定和对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将以令人瞩目的价位取得与它价值相符的走势。
于志学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和“墨有韵、白有光”等新的美学思想,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1979年作品《塞外曲》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83年被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1999年作品《北国风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作为“世纪收藏”。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于志学文集《雪园漫笔》、《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触类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学画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画法》和中外美术理论家撰写的《冰雪山水画论》、《黑白体系论》、《冰雪艺术美学》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