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2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60-01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误诊原因,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早期误诊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结脑的主要误诊原因是对其早期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小儿无法清楚的陈述病史,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而缺乏动态观察,不适当的应用激素,忽视PPD试验及胸部DR检查,对病情缺乏综合分析等原因。结论 详细地询问患儿及家庭成员结核病史和(或)结核病接触史,对家庭经济差、体型消瘦的患儿保持结核性脑膜炎高度警惕性。密切观察可疑病例,动态监测各方面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分析,予以诊断性治疗。提高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尤其是不典型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或避免漏诊、误诊,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关键词】结核;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误诊;治疗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小儿肺外结核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TBM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患儿又不能正确主诉,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1]。2007年9月~2011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共收治132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其中早期误诊为其他疾病28例,误诊率约21.2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这28例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7例,女11例,男女比例约为1.54:1。年龄小于6个月3例,6个月~1岁4 例,1~3岁5 例,4~7岁 6例,7~14岁10例。自发热至诊断为结脑最短8天,最长2个月,平均约23天。患儿有结核密切接触史9例,既往有结核史4例,家庭成员中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4例,曾接种卡介苗9例。

1.2临床资料 入院症状为发热17 例,食欲减退8例,头痛6例,呕吐5例,呼吸道症状5例,消化道症状4例,腹痛3例,神经系统表现为淡漠或嗜睡5例,烦躁4 例,惊厥 3例;神经系统体征:克、布氏征阳性5 例,意识障碍 5例,巴氏征阳性3例、颈硬或触痛 3例。

1.3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22例(78.57%),血沉增快16例(57.14%)。PPD试验阳性13例(46.43%)。胸部X线片或胸部CT发现患儿结核病灶12例(42.86%),发现患儿家庭成员结核病灶5例(17.86%)。本组均行脑脊液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典型改变[细胞数(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下降,蛋白增高]的仅11例(39.29%),部分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脑脊液抗酸染色找到结核杆菌者仅3例(10.71%),脑脊液抗体检测16例中仅2例阳性,腺苷脱氨酶(ADA)检测9例中阳性2例。28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异常者20例(71.43%),主要征象是脑水肿、脑室系统扩张、脑内低密度灶。

1.4误诊情况:本组入院早期均被误诊,经临床治疗观查、脑脊液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病种有:肺炎4例,支气管炎 3例,上感5例,化脑2例,病脑1例,中毒性脑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肠蛔虫1例,消化不良1例,败血症1例。

2. 讨论

TBM是小儿肺外结核病中最常见及最严重的类型,其预后与治疗早晚关系密切,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用药非常关键。但由于TBM在儿童时期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起病方式可急可缓,极易导致漏诊误诊,据报道其误诊率达31.6%,1周内诊断率仅为10%[2]。本研究约21.21%的患儿在早期误诊,明确TBM时间约为23天,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小儿TBM误诊率如此高的原因,我们综合文献及本组病例分析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3-4]:①发育特性:婴幼儿因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不明显,故呕吐发生率较低。年长患儿往往其颅缝及囟门已闭合,其呕吐症状出现早,表现为头痛、头晕者较多,这往往与较大儿童能够正确自诉症状也有很大关系。通过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年长儿误诊率明显低于年幼儿,且预后往往较年幼儿较好;②临床表现:小儿TBM早期常表现不典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某些表现与病毒性脑膜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的表现相似,因此,早期与此类疾病鉴别困难。对于中、晚期患儿,病史资料常不完整,用药不规范以及对抗结核药耐药性,致使病程迁延,诊断也困难;③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诊断TBM参考价值小,血沉正常不能除外结核病。PPD试验常因病情较重、反应期不足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表现为假阴性。但基层临床医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实验室检查数据,对于白细胞正常、血沉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就除外结核。对于病情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合并肝脾肿大者,片面地考虑败血症,从而忽略了结核性脑膜炎,也可造成误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表现为白细胞数正常,或与病毒性脑膜炎的细胞数近似,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涂片找结核杆菌阴性,常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多聚酶链技术检查脑脊液,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仍不能达到诊断标准;④影像学检查:过去一直从患儿胸X片(或CT)寻找TBM证据,而部分患儿胸X片(或CT)正常仅表现为头颅CT异常,故造成误诊、漏诊。另外本组家庭成员的影像学检查也间接提高了对小儿TBM的诊断。

鉴于此,首先必须要重视结核性脑膜炎,其次要充分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另外,患儿家庭成员结合病史及接触史也应当重视。对于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均应考虑到本病,详细体格检查,反复查脑脊液涂片,有些患儿往往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脑脊液涂片阳性,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支持者,必要时可让患儿家庭成员行胸X或CT检查,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信心。长期反复发热的患儿,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差者,可以进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根据疗效确定是否为结核性脑膜炎[5]。

详细询问患儿及家庭成员结核病史和(或)结核病接触史,对家庭经济差、体型消瘦的患儿保持结核性脑膜炎高度警惕性。密切观察可疑病例,动态监测各方面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分析,予诊断性治疗。提高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尤其是不典型者的认识,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或避免漏诊、误诊,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992.

[2]田曼,秦铭,赵德育,等.儿童结核病112例误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60-461.

[3]Principi N, Esposito S.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children[J].Tuberculosis (Edinb),2012;92(5):377-83.

[4]Seddon JA, Visser DH, Bartens M, et al.Impact of drug resistance on clinical outcome in children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J]Pediatr Infect Dis J. 2012;31(7):711-6.

[5]van Toorn R, Springer P, Laubscher JA, et al.Value of different staging systems for predicting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childhood tuberculous meningitis[J]Int J Tuberc Lung Dis. 2012;16(5):6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