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有“神童”能否算是教育的成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有“神童”能否算是教育的成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话题简述:沈诗钧,一个看似普通但绝不平凡的男孩――9岁,他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11岁,他开始攻读香港浸会大学的数学系硕士;13岁,作为香港最年轻的数学理学士和数学哲学硕士的他,将赴美进修。无独有偶,沈诗钧的哥哥,沈怡谋在其14岁也进入了牛津大学,在英国简易数学考试上算是尖子生。这对天才兄弟的教育经历,在教育界造成了一定的轰动。

本期话题:在中国内地,也曾出现过许多类似沈家兄弟的天才或“神童”。但“神童”毕竟凤毛麟角。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一味地走“天才”路线,真的就能成就一个不同凡响的“天才”吗?一个看似平常的孩子,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而后踏实、勤奋地生活着,难道就不能称为“成功”吗?对于“教育的成功”,你如何看待?对于“天才教育”方式,你是否认同?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

  网友热议

网友“努力奋斗”: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也是一个人们口中所说的“普通的孩子”。在我们班,就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天才”的学生。但是,我知道,他的“天才”是源于他90%的汗水。然而,他的这些付出似乎都被他的成就所掩盖。

网友“沙漠仙人掌”:所谓“天才教育”大都是人为炒作出来的。在中国内地,教育的本质越来越偏离原有的轨道。

网友“阿珍妈妈”:我的儿子今年刚考上浙江大学。早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参加课后辅导班。每每看到儿子学习到深夜12点,我都会感觉心痛。只要是做母亲的人,应该都能了解我的这种感受。一方面,不想让孩子受苦;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

网友“山里的孩子”:其实“天才的教育”并没有什么不好,家长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关键在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如果在学习方面一味地求高、求快,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些许效果,但长此以往,只会磨灭孩子身上的天赋,并且使得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得不偿失。

专家观点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心:当前社会对“天才儿童”的盲目炒作,实际上是在误人子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有作用但不是万能的。‘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的观点,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切,在某些“神童教育”广告介绍下,不惜重金,盲目加入到“制造神童”的行列,对孩子进行超强度的、掠夺性的“早智力开发”。把普通的孩子当成“神童”来“强行开发”,只能使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希望家长克服浮躁心理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破除对“神童教育”的迷信,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普通儿童,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教育、训练,为以后的发展积攒后劲。不要急功近利,硬是“赶着鸭子上架”。我们要记住“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

下期话题:高中生偏科怎么办?

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积极互动。同时,也欢迎大家随时@新高考升学必读杂志,提出你们感兴趣的话题。

微博:省略/sxbdxgk

邮箱:

论坛:www.省略/#b1317874/door.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