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有深情一万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有深情一万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在这片浩翰的文化海洋里,点点珍贝,俯拾皆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曲,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且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来源,所以,如何鉴赏诗歌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一首好的诗歌,它可以包含着诗人的理想,感叹、情怀,也可以郁结着时代的苦难、尘世的沧桑、无言的呐喊。因此,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透过那简炼的语言,去品味积淀于其中的酸甜苦辣。在讲授这些古典诗歌时,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意境美,理解理想美,欣赏形式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将美学教育融入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具体地讨论:

一、情趣美--感情

诗的特点在于抒情,一般来说,诗歌中都有物象,比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而这些景物形象,是情中景,都由感情而来,投上了感情的色彩,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就要拔开这些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来挖掘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取向,从而了解其真正的创作意图。同为"咏梅",陆游感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则赞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为写柳絮,薛宝钗是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林黛玉则感伤"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由此可见,体裁不同,题材不同,作者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赏析诗歌,我们得细细品味作者携于诗歌中的主观情感,赏析诗歌的情趣美。

二、意趣美--志趣

"诗言志",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作用,正如《毛诗序》中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所表达的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志向、理想。而诗人在传递情感时往往借助于客观物象。因此,我们就是要透过物象,挖掘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以及意象所体现的情调。一首诗歌就好似一杯香茗,而作者揉于其中的志趣就是那茶叶,有了茶叶,才能泡出一杯香茶。中国古典诗歌很早就有寄托象征的传统,美人香草,春兰秋菊各有习惯的寓意,因此,我们就要熟悉一些古人常用的情感载体,如莲花往往与高洁有关,而"陶家"则常常与隐逸相联,关汉卿曾以"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来比喻自己浪子风流,不伏老的个性,文天祥借"零丁洋"抒发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愿,而也曾托"青蛙"言志,道出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豪言,其次,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徒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是诗人"托物言志"的代表。

这些诗歌,我们要善于捕捉诗歌中这些美的意向背后所寄予的美的志趣。

三、境趣美--叹世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透过诗歌简炼的语言,往往可以看见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画面,那里面有尘世的沧桑,社会的变迁,有生活的艰辛,人民的苦难,品诗的"境味",就是要寻觅作者的感时叹世之情,杜牧夜泊秦淮,却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张养浩也道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实境遇,此外,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轻肥》、《买花》都是这类诗的代表,由此可见,将诗人的情感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作品就带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诗歌生动地呈现出一幅唐代宫庭荒淫享乐的历史画面,"一骑红尘妃子笑"正是这一笑,"汉皇重色思倾国";也正是这一笑,"从此君王不早朝"。因此,这一笑,是唐明皇享乐灵魂的外化,是宫庭腐烂生活的缩影,也是时代痛苦的积淀。

赏析此类诗歌,我们要"诗史结合",挖掘出诗歌中所寄寓的伤时之情。

四、理趣美--哲理

同诗的艺术一起来的还有思想,诗是寓有哲理意味的文学样式,往往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生活智慧的闪光,这就使诗歌有了隽永的意味。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体现了"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李商隐也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悟,苏轼有一首《琴诗》曰: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于君何不指上听?

诗中两个假设两次提问,从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只有很好的客观条件,或者只有很好的主观条件,都不行,必须二者结合,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朱熹的《观书有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动地阐释出了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当然,以上四种"品味法"并不能囊括全部的诗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其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拨云见日",找出蕴含于诗歌字面背后的"美",从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吸收这些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熏陶我们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感受,美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