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论高中历史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论高中历史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通过不同的策略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有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不仅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且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心理氛围 营造策略

迄今为止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仍旧在课堂,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际是奠定在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基础之上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知识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间的双向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师的怎么教,更要看学生爱不爱学,这就涉及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情绪等心理因素,而所谓课堂心理氛围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表现出的就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悦的学习情绪。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营造高中历史课堂良好心理氛围呢?本文就营造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动力是什么?“兴趣”无疑是最佳的答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著名的现代认知学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又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平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如果是在兴趣的推动下进行,那么此时的课堂就将被积极心理氛围包围。

历史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将“死历史”变为“活历史”,才能将那似乎久远模糊已失去生命力的过去,成为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充满活力的现实的影子。笔者对本校高一的学生进行过一次“你对历史课是否感兴趣”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的学生对历史很有兴趣,64%的学生对历史有一般兴趣,17%的学生没兴趣;一般兴趣和没兴趣的原因,40%因为历史不是主科、50%因为不生动、10%其他原因。可见生动性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因此教师与教材成为知识的源泉,学习成为一种纯粹被动记忆的过程,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当然就大打折扣。学生在如此缺乏兴趣的历史课堂上,想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只是徒然。

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绝不是看历史课堂是否热闹,以为这样的学习氛围或心理氛围就是良好的表现,它更注重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专注,因此提高生动性不仅要求教师多下工夫,精心挖掘、组织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具体的历史知识和具有逻辑感的语言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采取新颖的课堂导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中的相关资源创设声像结合的情境,从不同角度刺激和感染学生,激发其探究历史的心理欲望。这样就容易创造生动的历史课堂,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愉悦的课堂心理氛围就易于形成。

二、满足学生获取学习成功的体验或欲望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而一旦满足这种需求,快乐情绪和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个体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在历史学科的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体验成功的欲望或情绪。

然而这种欲望或情绪,并不是主要由学生自我激发的,它需要在课堂上由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不能因为它似乎很平常而受到忽略或过于随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即要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还是依据以往的所学知识来回答,程度就不相同。学生的回答也不强求统一或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应特别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创新见解,当然对学生明显的错误也应给予及时又留有余地的纠正。又如在教学中适时采用小组抢答或竞赛式教学方式,这方法虽不是历史学科的强项,因为高中历史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而抢答更多是回答“是什么”,如考察历史发生的时间、结果或是人物等具有唯一性的答案,但由于能给更多学生直接的成功感,有时效果出乎意料。再如在一个学习阶段后的考试成绩出来后,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对考卷进行讲评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满足学生追求进步的心理,发挥其最大的学习潜力,而不能单纯从成绩上比较。

概言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情境,激发学生感受成功的欲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等良好心理品质,而且可为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打下内在的心理基础。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一个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不仅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不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课堂学习中,当然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也就无法营造。

从心理特征看,高中学生兴趣广泛,独立性和成人意识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尊重和信任自己。然而,虽然高中历史新课程已实施多年,但目前历史课堂上仍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仍难以体现,一节课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但课堂上那种压抑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被动接受、消极等待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无益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不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本着尊重、信任和热爱学生的原则,积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只有学生感受到在教学中受到尊重,才能真正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甚至喜欢教师,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就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就会带着良好的心理感受来到课堂,接受教师的教。

师生良好的课堂合作关系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证学生活动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历史课堂中,采取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等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这过程中学生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从而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学习心理压力也明显缓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置身于外,而是积极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和谐的师生课堂合作关系也就建立起来,教学中所盼望的课堂良好的心理氛围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很好地营造出来。

四、引起师生的共鸣

无论是激发兴趣、鼓励成功还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都是为营造教学中良好课堂的心理氛围做好情感的铺垫,当然这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如何将本课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课所包含的思想教育的功能如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过程应该是建立在师生间知识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鸣的基础上的,在这里所谓的“共鸣“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心理上、情绪上相似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只达成一致的认识,有时引起学生的质疑反而是最好的共鸣,因为教师已经碰触到了学生思维的深处,也许这种质疑往往因为学生知识水平或思维水平都比较有限而错误,却是最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共鸣建立之时正是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真正形成之时。

课堂教学上最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所谓三维目标,即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教师滔滔不绝的灌输或者是五花八门的冠之于“探究式”之名的活动,不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出发是无法真正引发师生间的共鸣的,而无法引起共鸣,教学效果就将大打折扣。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在高中三年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握,实际上可以其在三年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为着眼点,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联系学生日常所熟知或亲身经历的事物事情、从当今的国情或世界出发甚至将其置于历史的事件中体会思考,然而这不是漫无边际的引申。教师在课前做好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教学中讲解知识的设计、把握好讲解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所举的历史知识或引申的知识(本学科的或外学科的)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科,对学生易混、易错、易忽视的知识或似是而非的思想认识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辩驳,这些都易于引起师生间知识上和思想上的共鸣。而历史知识本身就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师生间知识上和思想上的共鸣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思想的共鸣是建立在知识共鸣的基础上的,而知识的共鸣又能进一步引发思想的共鸣。实现了师生间的共鸣,历史课堂教学就产生了一种良好互动的心理氛围,也就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总之,一个良好的高中历史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一个愉悦的、积极的、互动的、平等的以致师生间惺惺相惜的氛围,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教师教的热情,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间成功的教与学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