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黛玉的诗化死亡:沉湖仙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黛玉的诗化死亡:沉湖仙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黛玉――《红楼梦》里的第一女主角。

她究竟是怎么死亡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高鹗对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最终死亡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处于疯癫状态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王熙凤设计出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迎娶了薛宝钗,于是,“焚稿断痴情”,最终悲愤而死。这样的安排是否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小说里面,它对宝玉和黛玉的身份是有一个特殊的设定的,宝玉和黛玉原来都在天界。宝玉是天界赤瑕宫的神瑛侍者,黛玉原来是天上一棵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修炼成女身,下凡以后成为林黛玉.她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也就是下凡之后的贾宝玉。

黛玉最终会“泪尽而去”

[旁白]报答灌溉之恩究竟意味着什么,报了恩之后,林黛玉的生命是不是也走到尽头了呢?

林黛玉每次和贾宝玉闹别扭,都要流泪。根据第一回的假设,她都是在还灌溉之恩。书里面有没有一回写到林黛玉的眼泪还得差不多了呀?是有的,这就是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对贾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读者读到这儿心里就明白了,就是说她的总泪量应该基本等于在天上神瑛侍者灌溉她的那个总量,这个量不断减少,最后就接近于零,它在走向零,因此实际上也就预示了林黛玉的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

“葬花”与“沉湖”都是林黛玉的行为艺术

[旁白]前八十回《红楼梦》中,最能够体现林黛玉生活状态与精神气质的是黛玉葬花,这个《红楼梦》里面最美丽的画面之一,究竟体现出林黛玉怎样的生命特点?而这与她最终的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林黛玉有一个特点,就是诗意生存。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而且林黛玉的生活是充分地艺术化的,黛玉葬花是一次完整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这个概念在西方是近一百年来,乃至于近五十年来才出现和热闹起来的,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他就在他的小说里面写了林黛玉的行为艺术。这我绝不是夸张,你想她葬花是不是行为艺术啊?

首先,她有道具。那天,她扛着花锄,花锄上还有花囊,她这手里还拿着花帚;她葬花有路线。在大观园她已事先踏勘好,从她的潇湘馆出来,沿着什么什么样地方,比如过了沁芳闸,再怎么怎么样,最后到达一个角落里,一个花冢。她有路线,有终点;而这整个过程当中,她吟唱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葬花词,她这个行为艺术是有声行为艺术.还不是无声的,这就是林黛玉。你想曹雪芹在那个时代能想象出这样一个场景,塑造这样一个人物,让她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艺术化的行为,这很了不起。

所以,林黛玉她是诗意的生存,林黛玉一旦泪尽,要离开这个世界,她一定也会诗意地消逝。至于为什么是沉湖而死,我们下面再讲。

贾母迫害了林黛玉吗

[旁白]尽管高鹗为林黛玉安排了“焚稿断痴情”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在最基本的思路上符合曹雪芹的构思,但在林黛玉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的处理上,都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有意图,那么,林黛玉的真实结局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黛玉之死首先应该是在贾母死亡之后。

实际上,只要你仔细阅读《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就不难发现,贾母从一开始就愿意宝玉和黛玉婚配,即只要贾母活一天,贾母就要为林黛玉护航一天,所以到了后四十回,贾母不可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同意一个调包计,甚至于不顾林黛玉的悲苦生死,她就拉下脸来绝情,这不符合曹雪芹前面的有关贾母和林黛玉关系的描写。所以,林黛玉她离开人世,首先应该是在贾母去世之后。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王夫人和薛姨妈她们促成金玉姻缘最大的障碍就没有了,形势就明朗了。从前八十回的描写和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后四十回的发展脉络――赵姨娘、贾环等痛恨宝玉的利益集团,开始下毒手很可能就通过贾菖和贾菱配药,使林黛玉慢性中毒,而赵姨娘又向贾政告发了所谓林黛玉和宝玉之间的不轨行为。赵姨娘你不能说她完全造谣,第五十二回,她小步子进潇湘馆内室,腾就冲进去了,一下子看见贾宝玉正挨近林黛玉身子说话呢,因此,当她向贾政告这个状的时候,她甚至还心安理得,我亲眼所见嘛!然后,她可以满世界夸张渲染,甚至于造谣诬蔑。所以,林黛玉的处境就非常地糟糕。

而最关键的还在于,林黛玉她到人间来是为了还泪,而她的眼泪基本上已经哭干了。所以,是她回到天上的时候了。人间的黛玉在这个情况下,就会主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冷月葬花魂”的诗谶

[旁白]刘心武先生认为,林黛玉的死亡将是一种诗意的死亡,那么,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死亡方式?

根据我的研究判断,在曹雪芹笔下,八十回后,林黛玉最后的死亡形式,应该是一次比葬花更优美的行为艺术。她所采取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就是沉湖。

为什么我说她沉湖?在前八十回里,有很多伏笔。

第七十六回就写到在中秋节,黛玉和湘云两个人就很寂寞地在湖畔联诗。联来联去,联到最后,联出两句,这两句惊心动魄,湘云那句是“寒塘渡鹤影”,林黛玉那句是“冷月葬花魂”。“花魂”在《红楼梦》里面不是一个陡然出现的语汇,早在这一回之前多次出现了“花魂”这样的语汇。比如说,第二十六回就有两句,叫做:“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就有“花魂”这个字眼。在林黛玉的葬花词里面,“花魂”出现的次数就很多,比如说:“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冷月葬花魂”,就是说在一个凄清的中秋之夜,湖面上倒映着中秋的满月,湖波荡漾,而这个情况下,花魂就默默地、一步一步地沉进去了,就埋葬在里面了。所以,这一句联诗,就是林黛玉沉湖的一个暗示,就是一个伏笔。

还有,书里写到,在大观园里面,成立了诗社。第三十七回.就出现了海棠社。组织海棠社以后,大家说当诗翁嘛,就都要有一个别号。最后,林黛玉的别号就是“潇湘妃子”。

潇湘妃子,什么意思7远古传说中的舜,他有两个妃子,一位叫做娥皇,一位叫做女英。舜外出巡查,不幸死于苍梧。娥皇、女英就去寻找他,就很悲痛,娥皇、女英的泪水洒到竹子上,就使得这个竹子上面出现了斑痕,这就是所谓的斑竹、潇湘竹,“潇湘妃子”这个别号就来源于此。娥皇、女英最后怎么死的呀7“泪尽入水”。因此,“潇湘妃子”这个别号本身,实际上也在暗示林黛玉是沉湖而死。

我们知道,《红楼梦》区别于其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特殊写法,无论是黛玉、湘云的中秋联诗,还是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特殊寓意r都是一种谶语。“谶语”这个词在《红楼梦》里面多次出现,就是对今后命运的一种事先的暗示。

我估计,曹雪芹这一段描写会非常优美。而且最后,她会跟世俗的一个人死亡很不相同。比如说第二天人们发现了什么,不会有尸体的,只会有她的衣服和她的钗环存在,只会留下她的腰带或者她的披纱,她是仙遁。这个是书里面说得很清楚的,她本来不是人间的一个凡人,她是绛珠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