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本细读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我们所倡导的细读是指阅读中的有效阅读。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好学生进行阅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讲了文本细读的特点、如何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做到细读文本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多读 多比较 品味言语 悟感情

“文本细读”之“细读”,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的阅读,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细读文本就是要沉入词语。”“阅读要一字不宜忽,语语悟精神。”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们又如何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做到细读文本呢?

一、多读文,悟教法

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必须反复读,只读一遍两遍不会有什么感觉。朗读法应根据课文内容而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课本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面上较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含有时不可言传,而通过朗读,却使人心领神会,溢于言表,获得极大的满足。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时,头天晚上11点钟了,他还在捧着书,一遍一遍地朗读。第二天的课堂于是有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有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王崧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于是有人提出了“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的观点,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名师和一般教师是有很大区别的,公开课和家常课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但不管怎么说,老师要熟读课文才能在课堂上引领着、提示着、点拨着,有时还需要做解说。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

二、多比较,“淘金子”

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选自某些书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做过程度不一的编辑处理,有的属于文字的技术性处理,使之规范化、准确化;有的属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的调整。即便同一套教材,前后版本也可能存在某些细微的改动。如果我们能发现课文与原文、不同版本或不同版次之间的差异,一定能从这些差异中 “淘到金子”。于是,我找来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原文细心地读了几遍,再和课文对比读了几遍,找出课文中所缺少的语句。在原文的第一自然段里我发现了这样一句课文里没有的话“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怎么也捉摸不透文章的文化背景,现在我一下子领悟到了老北京人对于过春节的盼望、渴望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照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一进腊月,北京人就要成天乐呵呵地准备过年了,谁能想象出他们对过春节的“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就是这么冷的天也依然阻拦不了北京人要过春节的欲望,谁又能想象出老北京人对过春节的“盼”?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那年代久远的老北京,看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到处都在忙活着准备过年,人们从心里发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也许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深度触摸才能产生出来的领悟。

三、品词语,悟情感

言语则是家的基石。只有细读文本言语,牢牢抓住言语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文本细读的基础是文章的语言。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用心体会,感悟情感——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品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以细读词语为例,我们应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如《老人与海鸥》中,“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一个“放”再加上放的是“饼干丁”,不是“扔”“饼干丁”,也不是“放”“饼干块”,一个“放”字一个“饼干丁”,多形象啊!完全把老人把海鸥照顾的无微不至,对海鸥那无私的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四、读中悟,领会情感

细读文本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入情入境,体会其思想情感。课文《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句“我觉得好像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了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当读得喉头酸涩的时候,当引导学生读得落泪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告诉学生,小梁的心情十分难过吗?还需要老师告诉学生,老班长吃鱼骨头是舍己为人吗?还需要老师分析什么是“失声”和“哽咽”吗?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读这句话时是轻松愉快的语气,教师就是作再细致的讲解分析,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梁内心痛苦而复杂的感情,也无法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文本细读会是一种更新的备课,是一种备课理念上的更新,它将指导、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备课的新境界。

以上几点是我在文本细读上的一点尝试,在教学中应该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文本细读的方法。细读文本,是一个无尽的话题,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具体而需切实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