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不多,朋友还有几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不多,朋友还有几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在全国各地寻找了13名口述者,他们都是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不属于“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一类型,甚至还有因为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的待业者。从我们设定的五个问题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脉络和朋友圈:

Q1:“你的紧急状况联络人是谁?”,显示的是最信任的人。

Q2:“看看你手机的通话菜单,最近拨出的10个电话,最多的一个人是谁?”,则显示联系相对紧密的人。

Q3:“过年期间你会跟哪些人见面?”,则显示与亲朋的关系,尤其是亲戚关系;

Q4:“你MSN上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显示的是他们的网络关系,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人际关系。

Q5:“你最近一次借钱给什么人?多少?超过多少你就不会借?”显示遇到金钱问题时,每个人的态度如何。

这一群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尤其是80后,由于兄弟姐妹的缺失,家庭范围缩小,亲戚关系逐渐淡漠,朋友反而成为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虽然钱不多,但朋友总能数出几个,不管这些朋友本来是同学、同事、客户、发小还是前男(女)友。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一谈到借钱问题,所有受访对象都显得很谨慎。

杨蕾:熟悉我的人不会向我借钱

(26岁,媒介公关,现居北京)

A1:爸爸。本来写的是妈妈,想到妈妈遇事容易大呼小叫的,于是改成了爸爸。爸爸遇事冷静,分析透彻,避免我在紧急的时候火上浇油!亲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重要的、最值得信任的。

A2:截止到2月2日,很不巧,真是10个不同的电话。刚刚上班的第二天,所有的业务都恢复了,工作一下子就开始忙起来了,朋友们也开始复苏了。尽管座机就在自己的手边,但是急于联系到他们的我,在春节后上班的头两天,拨出去的电话都是各路敢于准时上班的勇士,应有尽有啊!

A3:过年就是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在过年的这几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聚会、饭局。规模最大、人头最全的就是亲人们的聚会,奶奶家、姥姥家,能来的都来了。朋友们的聚会也是天天不断。

A4:汽车圈的各路神仙在MSN的排行榜上高踞榜首。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联系的人遍及全国各地。于是,在工作上和我合作过的朋友们,便是我MSN里面的重点“保护对象”。

A5:我是标准的月光族,自给自足。一般熟悉我的人都不会向我借钱的,他们怕我反而跟他们借钱。

程卓跃:亲戚家是不得不去的

A1:姐姐。自小跟姐姐关系比较好,当年毕业时也是因为她在广州我才选择来广州找工作,这两年我们姐妹俩一直住在一起,在广州是彼此唯一的亲人。如果遇到什么紧急状况时,一来父母不在身边,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父母年纪大了也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不管有什么事情,我总是第一时间第一个跟姐姐说。

A2:男朋友。我们在一起半年多,感情挺好。其实我平常别的电话不多,因为与他之间电话比较多的缘故,我们俩加入了同一个集群网,彼此通话免费,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毫无顾虑地打电话。这次过年我回湖南老家了,他在广州,更是天天电话不断,虽然只是些诸如“家里冷不冷啊”、“今天又去哪玩了”之类日常的问候,但这些电话让我们感受彼此的牵挂,觉得彼此间没有距离。

A3:在外地工作,平常很少有机会回家,过年就必定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不是太爱热闹的人,每次过年都只想与父母姐妹们坐在一起烤火聊天,温暖又温馨。该去拜年和看望的人还是要去,外公、舅舅、伯父,以及一些重要的亲戚家都是不得不去的。另外,关系亲密的闺蜜,平时在各自的城市工作生活,主要依赖电话联络,这种特别时期,大家都回来了,总会聚在一起,聊聊天,逛逛街。

A4:我的好友组与工作组的人数都差不多。我的MSN中分类不像人家那么细,好友组里各个时期联系或多或少的同学、朋友、亲人都在其中,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种网上工具或许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保持联系最主要快捷的途径了。而自从工作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公司、工作上有往来的所有人都在工作组里,所以工作组也是个庞大的队伍。

A5:最近一次是借给表妹500块,她与我同岁,从小一起长大,既是亲戚,也是我无话不说的朋友。我个人认为在这样一个关系复杂、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一牵涉到钱便不再单纯,哪怕是朋友之间只要涉及到钱的问题便很可能发生分歧甚至反目成仇。所以我也很少向人借钱,一般很少借钱给别人,除非关系很铁的人开口,1000块钱也是上限了。

江北:一点小事都能和妈妈说上半个小时

(24岁,平面设计,现居浙江嘉兴)

A1:广州的一个铁哥们,因为多年来关系_直很好,在广州的时候托他的福照顾了我不少地方,所以一直也就把他当兄长一样看待,对他也就特别的信任,他也知道我家的电话啊什么的,没有把紧急联络人写成家人,怕的就是万一我有个意外什么的,父母难以承受,所以希望将最急的消息缓解一下,让父母不至于那么难过。

A2:妈妈,从小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好,从上大学开始基本上每周都会和妈妈打三四次电话,每次都是半个小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和妈妈有那么多话说,其实我自己也不明白,但是一点小事情都能和妈妈说上半个小时,每次挂电话都是意犹未尽,非得爸爸在旁边催促才能挂电话,过年期间因为不能回家,和妈妈的电话也就更加多,每天都得打电话去“跟踪”老妈去哪里拜年了,然后两个人就在电话里开始聊一年不见的亲戚有什么变化。

A3:今年是我24年来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心里多少有点难受,幸好和我在同一个城市的老乡还是有一些,大年三十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火锅,然后打打扑克,闹到午夜,算是在一起给彼此一点安慰。还是有几个女孩子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忍不住落泪,很快几个男生几个笑话就把气氛又重新拉动了起来,算是喜气洋洋地过了一个年。到了年初一,大家就约定了去爬山,希望事业蒸蒸日上,顺带在寺庙里祈福,祈求这一年的平安和健康。初二的这天几个好朋友一起约着去几个年长的老乡家串门,送去新年的祝福。在外地过年,需要拜访的亲戚朋友就相对来说少了很多,也少了很多的麻烦,其他的时间就是窝在家里看看电视、电影,过年街头的很多店面都关门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逛,休息倒是很充足了。

A4: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对于没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基本上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所以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又能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将来出门啊什么的,到处都有朋友,也就多了很多的向导,省了很多的费用。

A5:一个在家的好朋友,数目不是很多,只有500块,这基本上就是我的上限了,我本身的工资也不是很多,一个人出门在外,花销也是很大,基本上没有多少的钱可以借给别人,但是真的是好朋友开口,那就没有办法了,无论开口多少,我最多也就拿出这个数目,每个人

都得存上一小笔的钱,因为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自己能准备一点才是最好的,未雨绸缪是在这个社会生存必须要有的一种意识,人和人的关系越来越淡,能帮自己的大概就是自己了。

文小兰:最多的是“其他联系人”

(27岁,策划,现居广州)

A1:是我姐姐,毕业后工作几乎都是与我姐在同一个城市,所以,紧急状况联络人都是她了。

A2:毕业已有好几年,朋友比较多,查看通话记录,发现最近拨出的10个电话均是不同的联系人。

A3:家里人和朋友们。过年期间我是在广州与家里人一起庆祝过年。在天气比较好的日子里,也会与以前的一些同事或是同学一起聚聚,或是喝喝茶或是去爬山,亦或什么都不做,纯粹坐着聊聊天,闲话家常。

A4:我的MSN组别或许与众不同,MSN里面人数最多的是“其他联系人”,所有因工作需要认识的人我基本上定义为“朋友”,“其他联系人”包括我的亲戚、同学以及好兄弟在内。

A5:最近一次借钱给的是同事,临时应急用的20元。至于超过多少就不会借,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朱华清:手机拨出最多是给客户

(30岁,网络媒体,现居广州)

A1:在同一城市经常会面的同学。因为是老乡又是多年的同学和朋友,以前一起租房子,现在没住一起了也还是会大家抽些时间见见面,彼此对对方的家人也都熟悉,在平时有什么事会相互照应,一起商量,所以有什么急事可能首先会想到他。

A2:就这几天的记录来看,拨出最多的是给客户,因为年后上班大家拜拜年,聊一聊过年的一些情况,还有商谈工作方面的一些合作的事。

A3:过年会走走亲戚,看看同学,还有与一些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聊天。有很多亲戚许多年没见到了,今年在家里呆的时间比以往长一些,所以把那些亲戚都走了一遍。这几年大家较忙,有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旧时同学联系的次数也少了,所以也趁着过年找了一些同学和朋友见见面叙叙旧。

A4:客户组人数最多。MSN上的好友分组分得较细,同事和朋友也很多,但又都进行了细分,譬如不同的部门和性质进行了分类,是否在一个城市又进行分类。

A5:最近一次借钱是老乡救急,借了一千。超过多少就不借?这很难说,要看对方具体情况,还有我自己的情况。

林奇:最好的朋友有阿友

(32岁,自由撰稿人,现居广州)

A1:我第一次接触“紧急状况联络人”这个名词,是5年前离开老家到外地工作的时候。之前在老家生活了20多年,从没想过紧急状况联络人这个问题,有什么事情,不管是警察还是医生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我的父母、亲戚、同学、同事、邻居甚至是物业公司那个抄水表的。但在外地,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我记得我当时想了很久,我在此地一个朋友也没有,而同事们连面都还没照上,谁会是我的紧急状况联络人呢?后来我填的是一个朋友的朋友,这是我唯一在此地认识的人了。其实我要是出了紧急状况,他也帮不上什么忙,他能说的也就是:我知道这么个人,我们其实不熟。

大家都知道,紧急状况联络人可不只是联络一下。他得了解你的家庭关系,能找到你的家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能联系上你的公司;熟悉你的性格情况,第一时间向警察同志说“不可能,这事不可能是他干的”。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单身在外的人来说,实在是比较高。

从前年开始,我的紧急状况联络人改成了我现在的女友。

A2:女友。10个电话里有4个是打给她的,其实就是你和谁的生活重合得最多,你就会打给谁最多。要商量吃什么,在哪儿吃,谁先回家,要买什么,去哪儿买,我买的那双鞋子你觉得好不好看,你说09年房价还会降么,你刚才说的那句话什么意思……有时候是觉得有点烦,男人总希望把所有问题合并在一起,一次性解决,女人却总想着把一个问题切分开,尽可能长地延续过程。

我跟好朋友很少打电话,祝福短信更是不发,好像男人都比较讨厌煲电话粥。我要联系他们打电话也很简短:“出来”,“哪儿”,“几点”。我觉得打电话的频率不是决定朋友关系的标准,给我打电话最频繁的是催我活儿的东家,每次电话响起,我就很想把他掐死。

A3:往年会仔细盘算日程,不过今年我谁也没约。初一那天下午正在睡觉,高中同学突然打来电话,我于是就起身去聚会了。一年就那么几天时间在家里呆着看看傻电视,我觉得也挺好,如果有人想起我来给我打电话,也就去,免得被莫名其妙的酒局浪费了时间。

A4:工作关系、业务来往。MSN本来就是个用来工作的玩意,QQ早就不聊了,浪费时间。网友这东西在5年前就不交了,不过我最好的朋友中倒是有网友。

A5:前同事,两千,然后他就消失了。后来我们一帮朋友在一起一聊,发现他借了所有人的钱,连一个他还欠着钱的朋友也没放过,现在没人找得到他。我们开玩笑说,要组一个被借钱者俱乐部。一个朋友说,他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找得到人借钱,敢于人间蒸发,被借的人也不找他要、也不会去砍他,顶多开开他的玩笑。

上限应该就是万元以内吧。我不会向朋友借钱,觉得挺别扭,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好在我的物质欲望还算比较低。

朱月容:我需要的爱不是活在电话里

A1:父亲。在父亲看来,只要我一日没嫁出这个家门,他就有责任承担起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特别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他更有责任帮助我。在我看来,父亲是一家之主,我的重大事情就得联系他,因为只有父亲才可以帮忙号召起能给我提供重要帮助的亲戚朋友。父亲是最了解我情况的,如果我遇到紧急状况,在最短时间里能作出最有效应对的,应该会是我父亲。

A2:男朋友。平常和男朋友见面少,要培养沟通感情最直接便捷的方式是通电话。再怎么忙,每天的通话还是会保持着,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了。当然,我是很希望我们能多点见面、多点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不用依赖电话来沟通,我需要的爱不是活在电话里,而是活在生活里。和男友会固定通话,而和家里人却没有固定通话,那倒不是说本人“女生外向”,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有些时候,一天就跟家里通很多个电话,可有些时候一个礼拜也没跟家里通过电话:家里人也说了,他们不会要求我太多东西的,只要我平平安安就好。

A3:亲戚朋友。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讨红包,所以那时会很勤快地走亲戚,不管亲近的也好、远房的也罢,都走,因为那样可以多讨些红包。长大了,反倒少走亲戚了,除了走一走较为亲近的亲戚外,远房的我都不走了。一来是因为没时间,二来是因为想趁假期多休息。这个春节,初一做宅女、初二接待亲戚、初三同学聚会、初四回来工作的城市会一会朋友,我初五就上班了,春节长假于我不长。

A4:工作关系组。和别人合作时,我一般会留下他们的即时联络工具,方便日后的合作

沟通、文件传送等。有些合作人是在网络社区认识的,在认识初期,用聊天软件沟通是我们首选的工具。因为我用的聊天软件有联系人上限,所以我会申请两个账号,一个为工作之用(加客户、同事、作者等),一个为生活之用(加朋友、同学等)。很多时候两个账号都是同时挂的,上班时间工作账号在线、生活账号隐身,在家工作账号隐身、生活账号在线。对于那些纯粹找人聊天又很无聊的陌生人,一般不加好友。

A5:最近一次借钱给人也是四年前了,借给同学50元。如果要借钱给人,我一般会综合自身经济状况及别人的借钱目的,来确定可借出钱的上限。很少有朋友跟我借钱的,当然那不代表我不帮朋友;我是很乐于帮助朋友的,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我都会尽力帮。实际情况是,如果朋友要借钱,他们首选的借钱对象都不会是我。如果他们需要大钱,找我等于白找。如果他们需要借小钱,他们会直接用信用卡。对于我来说,跟人借钱是很难为情的,可能本人是比较好面子吧。借了别人的钱,不仅是欠了别人的钱,还欠了别人的情。把债还了,还是想着把情也给还了,不然自己就老是惦记着自己还欠别人东西。因为我不想自己心里不舒服,所以如果我不够钱用,又需要钱的话,我会首选信用卡。如果不能用信用卡,我会考虑向家里求助,家里的人没有分谁欠谁的。

洪巍巍:在游戏中收获装备与友谊

(28岁,媒体,现居厦门)

A1:交往了五年的女友,一直跟随着我辗转于南北城市之间,由于工作不稳定,我们俩不高的收入维系着工作与生活间脆弱的平衡,几年来一起承担了许多也分享了许多,不经意间都把对方当做亲人般看待了。

A2:是母亲,母亲在2007年查出癌症,我和女朋友一起在北京照顾她住院期间的饮食,去年夏天刚出院,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很远,逢长假才能回家探望,所以日常电话问候少不了。

A3:亲戚、同学、朋友。家乡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小县市,近亲、旁亲不是一般的多,参照我的实际情况,俗话中说的七大姑姨得上个平方才勉强够得上数,不过现在大家都比较淡薄过节时种种繁琐的礼仪了,以往到了过年是被家人强行拽着去走亲访友,现在大家大多埋头玩自己的,除了关系特别好才会互相走动,小孩们的红包也自然少了许多。高中时要好的同学都大多成了铁哥们,也是回家后组织娱乐活动的骨干,三天两头太稀疏,一天聚一次都嫌时间过得太快,一年忙到尾,也就回家过年这几天最舒坦了。

A4:魔兽世界游戏组,当然其中也包括不少现实生活中被我拽来一起玩的朋友,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游戏生涯也尝试过,那早已经超出工作之余放松的概念,在游戏中收获了装备与友谊,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糟蹋了健康,埋没了前途。游戏里也认识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不易结识的人,厨师、90后学生、流浪汉,平时听他们讲故事,学做菜,兼得良师益友。

A5:一个高中同学,也是现在的好兄弟,1000人民币,根本不在乎他什么时候还我,因为我知道目前我们的感情至少是1000块无法撼动的,其实对于好友的帮助没有所谓的上限,能帮多少帮多少,情急时还能帮他借钱。而对于普通朋友,小数目的日常救助没问题,认真借钱的话不会给的,原因就是不信任。

陈睿:离开电脑都不会工作了

(30岁,房地产公司职员,现居浙江嘉兴)

A1:一个同事,我们是同一天被调来嘉兴分公司的,其实以前在合肥的时候也不是太熟,现在可能是因为都在异乡的关系吧,和他们夫妻俩的关系挺好的,没事也总上他们家蹭饭。不写家人,一来是离得远,二来也是有什么事也不希望他们着急。在家靠父母,出外可不就得靠朋友了嘛。

A2:还是那个同事吧,我的朋友不多,最近总在一起玩的,过年回家也不能忘了他们啊,再说也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还会因为工作的事上经常电话联系。基本上每两天都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在哪呢”、“干什么呢”、“玩什么啊”、“什么时候去上班啊”。

A3:过年好不容易有了长点的假期,当然是要待在家里当米虫了,早上睡到十点还不起床,妈妈会把早餐也搬到床头来哄我吃,真是幸福。这样子能见到的人也就是家人了,爸爸、妈妈、姐姐、姐夫、小外甥,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饭,打打牌,这种日子真是让我当神仙,我也不去的。

A4:由于之前的号码被盗,目前这个号里最多的就是公司里各个部门的同事了,现在这个社会,大家离开了电脑和网络好像都不会工作了似的,真搞不懂以前没有电脑和网络的时代,大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我是个不太善于开发话题的人,跟我沟通基本上是困难的事情,现在工作也比较忙,和朋友们聊天也基本上是有事说事,没事,大家各忙各的。

A5:一个老同学,借了2000块,我不太借钱给别人,但是对于我这个同学,如果我有能力,就是再多些我也愿意借给他,想当年在学校里,我有一次生病了,只有他跟前跟后的照顾我,生病的人也许是最脆弱的吧,当时我就对自己说了,这个哥们我会交一辈子的。对于一般的朋友,我不太喜欢涉及到金钱方面,200块钱应该是我的极限了。

海波:听众在我MSN上占了大部分

(23岁,电台主持人,现居湖南娄底)

A1:妈妈,虽然是继母,虽然多年都在外地工作,一直没有时间回家,每每到了节日、生日、平时接通的电话短信都会来自她的问候,她说我叫她妈妈是对她最好的礼物,我想,她也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A2:另一半。今年的2月4日是我们认识一周年的纪念,去初次相约的地点,喝同样的咖啡奶茶。

A3:过年都跟家人在一起,因为工作的关系几年没有见到他们了。一家人在一起很开心,上至70多岁的奶奶,下至才10个月的小宝宝,在新年期间,游山玩水,把整个城市走了个遍。

我想,最美,最好的感动与幸福不过如此。不过,最难受的是,送我离开的站台。

A4:同行组,可能MSN慢慢地变成了与同行交流的一个方式,大家都选择用这种方式沟通,网络也方便。不过我不是话很多的人,所以也不会经常去说些什么。听众也在MSN上占了大部分,当然,大家从陌生的广播,发展成了朋友的关系,有时间也会出去一起喝酒,吃点小龙虾什么的。

A5:单位的同事,身上的1000块钱借了800,因为这个行业的工资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多。我想,超过身上的80%就不会借了,我还得生活呢。

康伟民:紧急事件先让哥哥知道

(27岁,教师,现居广州)

A1:我的哥哥。哥哥比我大两岁,已经结婚。他做事很稳妥,不像我处事缺乏经验,总是毛毛躁躁的。一般遇到大一点的事情,我都要咨询他,他的话是重要参考依据。所以万一有什么紧急事件发生,就首先让他知道,让他出主意。

A2:最近拨出最多的是我爸爸。正好遇上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因为过年要联系亲戚、

同学,要送红包,请客吃饭,这些事情都是我爸爸安排,所以跟他电话最多。

A3:今年没有回老家过年,所以家里的亲戚包括叔叔伯父、伯母婶婶、舅舅舅妈等人都是电话拜年。在广州还有些亲戚、以前的同学和老乡。过年期间主要和他们聚会、吃饭、聊天。亲戚们在一起总是要讲究礼仪,而且这些亲戚都是长辈,所以和他们见面都是礼节性的。最开心的是和同龄的同学老乡聚会。因为是同龄人,所以共同话题特别多。

A4:同事组人最多。平时工作接触最多的是同事,和很多同事关系都很好,尤其是同龄的。和他们在一起总是聊工资、买房、结婚的事情。

A5:同事要买房,借给他一万。因为知道他为人很坦诚,很讲信用,并且有偿还能力,加上我自己暂时也用不着这些钱,所以就借给他了。一般这个数额的我只借给很亲的、并且有偿还能力的亲戚。对于一般人顶多就一两千。

雷翔:不是恋人,是红颜知己

(28岁,计算机编程,现居广州)

A1:我的家人,因为既然说是紧急状况,那么会比较严重,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帮助,当然也是家人最可靠。

A2:一个女性朋友,跟我的关系非常好,尽管不是恋人关系,但应该算是我的红颜知己吧,也算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近期就要结婚了,可能对于未来婚姻生活有些焦虑吧,作为彼此的好朋友,她希望在这个时候我能给她些鼓励和支持,我也希望能够帮自己的好朋友开解些不需要的忧虑。

A3: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回家当然最多的是跟家人在一起,除此之外,就是跟一些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叙叙旧,也见一下未曾谋面的朋友们的妻子或丈夫,跟过去的朋友聊聊现状、未来,但更多的还是回忆过往的生活,感觉很温馨。

A4: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组。我的MSN上人数很少,基本都是常联系的朋友,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都比较忙,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网上沟通就成为我们联络感情最便捷的方式,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和朋友在网上聊聊生活、感情,以及一些有趣的见闻,朋友们也乐意将其最近看到或听到的有趣的事情分享--给我。

A5:一个在广州的好朋友,因为她家里出了点状况,需要跟朋友借点钱来暂时规避一下,借了2000元,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生旅途上谁能没个需要帮助的地方,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上忙,也会是开心的事情。在广州这样的城市生活压力比较大,个人能力也有限,自己也需要存些积蓄,我想如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开口,我能够承受的最多是5000元借款吧。

梁俊:我有“清空”的癖好

(25岁,插画设计,现待业在家,现居北京)

A1:父母。通常重大事件都会告诉他们或和他们商量,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样会让父母担心,但如果不告知而将来败露,岂不更难自圆其说,不如趁早坦白。

A2:10086。我有清空回收站、清空短信、清空联系方式、清空上网记录、清空聊天内容,清空一切能清空的东西的癖好,所以查记录没有用,自己记住就行了。

A3:父母、来往较密切的亲戚,还有出门在外难以见到的家乡朋友。过年期间的休假短短十天左右,要在这短时间内完成许多伟大的项目:孝敬父母、给各亲戚拜年;和要好的朋友促膝长谈吃喝玩乐;和普通的朋友加强联系争取从中发现能转变为好朋友的基因;和朋友们联系完后发现孝敬父母力度不够于是欣欣然宅于家中帮老妈摘摘菜和老爸聊聊天;宅后发现还有恩师没有拜见;拜见完后休假时间所剩无几赶紧回家继续孝敬爸妈。

A4:QQ上的,是一个叫“朋友”的组。当年申请QQ后一直没改沿用至今,遇到没有明显应该倾向哪类分组的人,一律归到“朋友”上来。其中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有好朋友、有普通朋友,有老师、论坛网友、普通网友、网友的网友,还有几个曾经暗恋和明恋的网友,因为关系好而变成朋友的前公司同事,还有一些虽然不聊但因为实力不错而不忍删除的厉害人物,等等。

A5:一个朋友,1千块人民币。若不是之前还有两位借债人,我并不介意多借一点,以此表示虽然我不大方但也不很小气。在现阶段积蓄不多、赚钱也不多的情况下,普通朋友超过我一个月工资的不借,好朋友的可以承受两个月工资,好朋友发生重大事件的,只要自己不饿死不病死,其余的钱都给。如果将来发财了,借给好朋友十万二十万不成问题。好吧,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