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彩绣隐映的金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彩绣隐映的金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小的香囊,在古典的爱情故事中,往往是最深情的证明。唐明皇之于杨贵妃,赵象之于步飞烟,都曾经通过一枚小小的锦香囊,来寄托自己无限的眷恋。也难怪,这些用锦、纱、罗制作的小袋,内里放满香料,拴系在贴身兜肚的系带上,或者系在裙腰上,用于芳香身体,是最具私密性的一种物件。正因为如此,心灵手巧的女性们往往会亲手绣制香囊,调动一切女红技艺,让这个须臾不可离身的小饰物精美无比。在《警世通言》的《万秀娘仇报山亭儿》故事中,不幸落入贼手的万秀娘,正是凭借一个亲手绣的刺绣香囊,机警地托人带出消息,最终脱离虎穴。

有意思的是,南宋词人高观国在《思佳客》一词中,描写一位当时女性的形象,她身上的佩饰之一便是“合字香囊半影金”――这个香囊不仅绣有含义幽深的字样,而且还以“半影金”手法加以装饰。那么,什么是“半影金”?

据《宋史》“舆服志”载,北宋真宗八年,曾经下诏:

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销金、贴金、间金、戴金、圈金、解金剔金、陷金、明金、泥金、楞金、背影金、盘金、织金、金线捻丝装着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

诏书中的这一条针对宫廷后妃,一口气列出了十多种工艺专业词汇,都是用于“装着衣服”的特种工艺,其中有些还可以根据后世的经验推断出其工艺内容自然有的对今人来说已经难猜其意。宋人王撰《燕翼诒谋录》卷二记录此事,曾云:

八年三月庚子又诏,自中宫以下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应销金、贴金、缕金、间金、戴金、固金、解金、剔金、捻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金线,皆不许造。然上之所好,终不可得而绝也。

《宋史》所记“背影金”一项,在《燕翼诒谋录》中被分为独立的两个项目:背金、影金。然而,根据高观国《思佳客》一词中出现的“半影金”之称,我们可以推测:应该是《宋史》所记更为正确,在当时的金饰手法中,就有一项“背影金”法,在民间又称呼为“半影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的粤绣中,还有一种绣法被称为“皮金绣”,该绣法的一种称呼,就叫“影金绣”。“影金绣”的具体形式为:“在图案花纹上铺羊皮金作垫再选择适宜针法刺绣,完成后的作品图案在绣线之间有金光浮现呈现出明丽灿烂的艺术效果”(《中国民间美术大辞典》,张道一主编,27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非常幸运的是,1975年发现的福建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了带有贴金饰的宋代服装实物。黄升是一位贵妇级的女性,她陪葬的各种奢侈服饰,让我们这些后人会为自己没见过世面而产生惭愧感。黄升服饰上的主要装饰点,在“领抹”――也就是从领襟延伸而下形威的长条花边,贴缝在对开式上衣的两襟边缘。这些领抹大多金光闪闪,采用了各种贴金和泥金的装饰手法。把贴金印花工艺与刺绣相结合,正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具体的形式,便是在领抹上用贴金印花的方式做出金色花瓣,然后在其上加以刺绣,故意地排针较稀,显然是追求金箔在彩色丝线的缝隙间隐约闪动的朦胧效果。这一绣法与近代粤绣的“影金绣”完全一致。由此推测,宋代文献中记载的“背影金”或“半影金”,正应该是指黄升服饰领抹上出现的那种装饰手法:先用贴金做出花纹,然后加以稀疏刺绣,让金箔在绣线下闪烁。“背”,是指金箔“背衬”于丝绣之下;“半”,则是指金箔在彩绣间半隐半现。至于“影”,当然是形容金箔掩映在绣线下,隐约闪烁金光,朦胧如影。

黄升墓服饰领抹并非孤例。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出土一对绿罗萱草纹绣鞋同样也采用了“背影金”装饰。这一对可能是属于金代某位齐王妃的绣鞋,鞋帮的罗面上绣满萱草花纹,“采用规格不等的金箔,按花形所需,逐根剪制成萱草纹样,附于罗面上,再用稀疏的针脚将金箔花样绣钉”(《金代丝织艺术》,赵评春,赵鲜姬著,77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也就是说,鞋帮上的萱草纹,每一片花、叶,都由金箔贴成,然后再在金箔上疏疏地绣上一道道丝线,让金箔在丝线的缝隙让闪光。这一对绣鞋出土时,基本保持了当初的精致和美丽。

因此,高观国《思佳客》一词中“合字香囊半影金”的描述仍是当时文学家把日常生活中的俗词直接引入创作的又一个大胆例子。这里展示的女性佩带在身上的一只丝质香囊,恰恰是用先贴金箔,然后在其上笼罩稀疏彩绣的手法形成的金彩花纹。黄升墓服饰领抹和阿城齐王墓绿罗萱草纹绣鞋,恰好最精彩地展示了那个时代“半影金”绣法的实例。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昔日映入词人眼中的那一只挂在美人裙边的香囊该是何等的精巧与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