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胜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胜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了解东胜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984-2010年痢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4-2010年菌痢年均发病率为30.98/10万,发病高峰期6-10月,发病以儿童为主其次是学生、工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 东胜区1984-2010年菌痢发病率先升后降,以1986年为最高点。儿童、学生、工人为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和工地等用餐人群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31-01

为了解东胜地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为预防对策提供依据,现将东胜地区1984年至2010年的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来自我区1984-2010年传染病年报表及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局年签。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诊断。细菌性痢疾诊断自各级医疗单位。

1.2 方法 按不同年份、年龄、性别、职业、分别作为统计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征。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1984年至2010年全区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176例,年均发病率30.98/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1984年321例、发病率为123.38/10万,1985年156例、发病率为59.96/10万,1986年355例、发病率为136.45/10万,1987年143例、发病率为54.96/10万,1988年107例、发病率为41.13/10万,1989年197例、发病率为75.72/10万,1990年146例、发病率为56.12/10万,1991年122例、发病率为46.89/10万,1992年41例、发病率为15.76/10万,1993年24例、发病率为9.22/10万,1994年63例、发病率为24.21/10万,1995年54例、发病率为20.76/10万,1996年63例、发病率为24.21/10万,1997年41例、发病率为15.76/10万,1998年57例、发病率为21.91/10万,1999年47例、发病率为18.06/10万,2000年31例、发病率为11.92/10万,2001年30例、发病率为11.53/10万,从2002年以后,发病率在10.00/10万以下。从统计数字看,发病最高年份为1986年,发病率为136.45/10万,以后逐年下降。

2.2 发病年龄分布:发病年龄出现两个高峰期,1岁-4岁组和15岁-30岁组,其他年龄较少。

2.3 性别分布:男发病1294例,占 59.47% ,女发病 882 例占 40.53%。

2.4 职业分布:学龄前儿童941例,学生261例,农民198例,工人313例,待业78例,其他385例。

2.5 时间分布:发病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占发病人数的81.98%,其它月份较少。

3 分析

细菌性痢疾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潜伏期短 ,传播途径广 ,易在人群中传播 ,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农村及流动人口集居的地区更易引起水源性或食源性爆发。本区自 1984年以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始终居传染病发病谱前几位。本文通过对 1984~ 2 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 ,以探讨降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对策措施 ,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东胜区 1984~2010年细菌性痢疾总发病为2176例 ,年均发病率为 30.98 / 10万 ,其中 1986年发病率最高为 136.45/ 10万,疫情动态显示 1987~ 1999年本区细菌性痢疾在逐年下降。到2002年开始降至 4.99-9.22/ 10万为最低水平。发病主要以儿童、学生和工人较高。提示我们今后一定要加强学校和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细菌性痢疾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将我区的细菌性痢疾发病控制在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