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岸文化交流越多,两岸越是一家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岸文化交流越多,两岸越是一家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永萍:为两岸携手中华文化复兴建立坐标

“这次画展,对于两岸通过交流,加深了解、理解,进而深化感情,共同携手创新乃至复兴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以“多元化时代的台湾美术”为主题的论坛上,李永萍作为嘉宾致辞。正如有人评价的那般,李永萍的语言风格“果断、明快、有魄力”,但作为一位曾创办并领导前卫艺术剧团达10年之久的文化人,谈起本次画展,她颇显动容。“两岸自20年前开始交流,近10年交流加速,突破了许多瓶颈,但这一展览是过去无法达成的事情”,她说,“两岸分隔60年,台湾美术的发展史正是我们观看两岸差异以及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图像呈现”。

李永萍谈到,台湾文化杂糅了荷兰、日本、美国等多元文化,这是来自历史的烙印,但“台湾承袭中华文化是无法抛开的血缘联系”。“完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两岸的共同使命,而未来华人文化地位的崛起以及华人文化品牌的出现,还要寄希望于两岸的共同合作。”她认为,文化的创造力,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达到高峰。

“两岸的政治问题不管如何复杂,只要持续推进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文化交流越多,就越觉得两岸一家人。”在这样的观念下,李永萍提出“文化再创造”的理念,即对原创文化的支持,以及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发掘。她也举例指出“文化创意”已成为台北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形态,台北市平均每5家企业中有2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每年“文创”产值增幅超过6%。而两岸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更可以寄希望于两岸合作,将传统艺术艺术融入民众的生活中,继而发扬光大。

倪再沁:本次画展只是一个开端

在前来参加“美丽台湾”展览的艺术家中,倪再沁是比较特别的一位。简约的衣着,云淡风轻的神情,看上去很像一位颇具风骨的学者。诚然,任教于台湾东海大学的倪再沁,不仅在美术系担任教职,还长期从事文学与美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身兼专业评论家、艺术家、教育者、艺术史学者、行政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倪再沁对于世界的认识不仅以美术的方式,还具有独到而深刻的文化视角。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大陆参展,但对本次画展,他却投以不同以往的期望,“交流,会起到借鉴、对照、促进的效果”,倪再沁说,“两岸一开始的交流都是制造业、经贸业,现在进入文化领域,可以让两岸一同思考在所谓的现代性、当代性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与我们的民族性、主体性不合的东西,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可以看到大陆美术界的一些问题,也期待大陆美术界指出我们的盲点”。而两岸的交流最终要回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这个现实层面上。他不无痛心地谈到:“今天现代性、当代性基本上是西方的东西,游戏规则是西方人定的,艺术的规则也是。我们谈现代性是在他们的游戏规则里谈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点上,倪再沁敏锐地捕捉到了本次展览形式的特别。“这次的展览是同台湾民间的一次合作,这次的尝试是一个开端。”他快人快语地指出,虽然官方与民间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官方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拿出来的东西规格化、比较准确,但民间的东西差异性比较大,有时候可以达到特殊的效果。尽管有些时候也会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不能过于求全责备”。

倪再沁也同时指出,目前的文化交流仍多以联谊活动为主,较少深入到学术层面。他对两岸文化艺术界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希望能从文化联谊走到更深层的思想性,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前进作用”。

朱为白:中国精神是最重要的主题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面对未来、国际,面对西方话语权,一定要握紧中国的感觉,否则人家不一定欣赏你,进行中华文化国际上的复兴是很重要的。”

在台湾画坛,作为一位无论是在材料与技法、观念与风格上都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朱为白的艺术可堪称与时代紧密相连。在他将近60年的创作历程中,他不仅只表现一种视觉形象,更着意于表现一种扎根传统,与时俱进的艺术理念。

认真参观过展览,这位87岁的老艺术家满怀深情地说:“本次展览历史意义很大,通过它,可以看到台湾社会文化一百年来的演变,一个艺术发展的背景。虽然它经历了不同文化浸染,但最终导向了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两岸美术发展之中最重要的主题。”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意识的艺术家,朱为自强调民族意识对艺术、乃至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传统文化自然地发自于每一个艺术家的内心,自然地流露在他的艺术中。只有纯粹的超越于政治的艺术,才可以发展得更快,从台湾艺术的发展来看,有了现代的艺术,才有了时代的发展和后来台湾的起飞。”

朱为白认为艺术开拓是无限的,但艺术家内在的对于传统精神的传承,才会激发出艺术家更强的生命力。在这一方面,他表示两岸可以携手并进。“两岸可以相互学习,并加入个人体悟,在发展的方向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精神理念,在两岸美术交流之下,发展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而精神的总指向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他格外强调艺术的创造性,“在我们那个年代里,不仅创造了自我的艺术理想,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对原创精神的开拓”,“艺术家一定要敏锐地感知当下时空的感受,将它与民族的精神、生活的环境、时代的演变及个人生命的成长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有艺术真正的发展”。

廖仁义:找回两岸同胞相知相惜的情感

“如果没有过去20多年的交流作为基础,这个展览不可能顺利走到实现的这一天。每个人都知道过去这段交流虽然硕果累累,却也得来不易,因此,我们非常珍惜这个历史时刻,决心办好这个展览,才不辜负过去辛苦为两岸交流打下基础的前辈,也才不辜负两岸为此次展览付出心力的每一个人。”作为“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策展人的廖仁义对记者这样说道。

此次时间跨越一百年的台湾近现代美术作品展,汇集了142位艺术家,近170幅作品,如此大规模的台湾近现代美术作品集中展示在大陆还是第一次。对于此次展览中美术作品的选择,廖仁义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次展览的重点,在于通过一个完整的时间跨度去呈现台湾美术的现代历程,也因此在作品的选择方面,我们必须照顾到过去这一百年的每一个时代,又要体现美术媒材的发展革新,然而如果要将每一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媒材都放进来显然需要更为庞大的展览条件,因此选择了水墨、胶彩、版画、油画、水彩5种平面媒材作为展出品类。”由于条件限制,此次展览全部为平面画作,他也希望未来能拓展到雕塑、书法、摄影等媒材,使大陆民众看到更多元化的台湾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以水墨为前导,随后并列展出源自唐宋工笔重彩的胶彩,再后为版画,最后才是上世纪20年代才引进台湾的油画以及水彩,系统展示了台湾绘画的传承与流变。作为台湾岛内资深的美学家、策展人,廖仁义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增加大陆同胞对台湾美术的认识与喜爱,更希望通过此次画展促进两岸之间的美术交流,通过艺术作品找回两岸人民相知相惜的情感。他也坦言,“本次展览只是过去一百年台湾绘画的美术展览,但我相信,它不仅对台湾有意义,也会对大陆发生作用。尤其,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激发出反省力、批判力与创造力,促进两岸携手在未来共同开创中华文化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