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辐射效果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其长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寻求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方法 对农村地区223名学生采用内源性干预和行政干预的手段,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通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长辈,在传播前后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调查,对干预前后长辈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的长辈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结论 以农村中学生为预防艾滋病切入点,带动并提高长辈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成效明显,可作为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工作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教育,特殊;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09-02
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感染者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农村发病率较高[1],因此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在农村。由于农村地区比城市难以获得信息服务,为寻找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并以适当的途径有效地将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给农村居民,是一项紧迫任务。为寻找社区宣传的有力引入人员,尝试将受教育的学生作为农村预防艾滋病“火种”,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向长辈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并期望长辈在社区活动中发挥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一年级学生223名及其家长(包括学生的父母及(外)祖父母)1 067名。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首先由学校对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采用内源性干预和外源性干预、行政干预[2]手段,对学生采取有组织授课培训,观看图片、多媒体、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发放艾滋病防制读本、健康处方,张贴宣传海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干预。项目组设计《学生家长及长辈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信念水平和“遇到困惑时”倾诉对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等内容,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家长及长辈开展干预前后调查;由学生向家长发放公开发行的防艾读本《警钟长鸣―认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问答等资料,通过家长给学生提问题等形式,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父母及(外)祖父母,并鼓励学生与长辈交流所学的防艾知识,通过互动,推动农村地区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提高。
1.2.2 问卷调查 学生干预前后,分别同时对其父母及(外)祖父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培训学生审核问卷的完整性,但不对内容进行修改,返校时回收。获得家长有效问卷调查表1 047份,其中父亲228名,母亲233名,爷爷120名,奶奶167名,外公126名,外婆173名。父亲、母亲以高中、初中文化为主,爷爷、外公以小学、文盲为主,奶奶、外婆以文盲、小学为主。调查表内容为项目组自行制订,经预试验通过,并由浙江省艾性协会专家审定,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防制措施、关爱态度等,干预前后调查表一致。
1.3 资料分析 调查数据审核后录入EpiData数据库,将未通过逻辑核查的记录作为无效记录删除,共获得1 047份有效记录。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2.1.1 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艾滋病概念”知晓率最高。父母亲从28.63%上升到86.33%,(外)祖父母从17.40%上升到76.79%。见表1。
2.1.2 HIV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对于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但父母高于(外)祖父母。见表2。
2.1.3 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 对于预防措施知晓情况,干预后,父母高于(外)祖父母。见表3。
2.2 对艾滋病患者态度情况 见表4。在对艾滋病人关爱态度上,干预前有20%左右的长辈对艾滋病有较强的恐惧和排斥感,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80%左右父母亲和70%左右的(外)祖父母能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父母高于(外)祖父母。
3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学生可以借助亲情有效传授艾滋病知识给父母及(外)祖父母。在当前独生子女多为家庭核心的背景下,家长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也很乐意与子女共同学习知识,尤其是健康知识,学习中与子女之间配合程度较高,问卷调查的回收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可见子女既可以是宣传引入的关键力量,又可以成为预防艾滋病的骨干力量。
干预后农村长辈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出现明显上升,对于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防制措施、关爱态度4方面的调查中,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农村中学生对长辈的教育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补充的教育,家长的领悟能力更强,知识面更广,可以与子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效果显著。
由学生引入并在家庭内辐射防艾知识是一种可行的农村防艾健康教育方式[3],同时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因在农村中通常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家与家、户与户往来交流比城市活跃,故又可在邻居、朋友中进一步宣传防艾知识。这种由点及面的传播,其效果有进一步探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孙江平,马迎华,陈虹,等.深圳、云南两地中学生艾滋病于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需求.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438-440.
[3] 徐缓,何景琳.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5-117.
(收稿日期:20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