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田沁鑫 我用戏剧温暖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田沁鑫 我用戏剧温暖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温暖的秋日午后,国家话剧院排练场。一群年轻的戏剧演员正在排演着由庸同名漫画改编的话剧《大家都有病》。虽是片段,但是剧里透出的轻松、幽默和朝气洋溢在空气中。田沁鑫导演端坐在一个长条桌的后面,眼神审慎、洞察而又挑剔,却又满溢着自信与从容。

演员一个动作不到位,她下到排练场地亲自做示范,身体语言干练,一身川久保玲式的黑色装扮。正如这个品牌的法文含义“像个小男孩”一样,在田沁鑫的身上,你能看见在女性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后面,似乎有个小男孩的身影。

关于戏剧的大段道白:只要人生存在,戏剧永远不绝

与田沁鑫的对话,是在《大家都有病》的排练间隙开始的,挤出的采访,凑出的休憩时间,田沁鑫的神态有些许的疲惫。只是,一谈到她所钟爱的话剧,田沁鑫立刻变得侃侃而谈。

《淑媛》:戏剧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田沁鑫:戏剧不仅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生活方式,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戏剧是我对生活的表达,也是我生活的主因。

《淑媛》: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一片繁荣,你有没有考虑离开戏剧,往更大众的电影市场转一转,进行些尝试呢?

田沁鑫: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尝试一下电影。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方向,因为戏剧更具有活人的质感。我觉得戏剧也很繁荣。我刚去大连参加一个话剧节,那些学生把我的2002年的话剧《狂飙》排练出来做戏剧节的开场戏,他们很投入地在演,这让我很感动。不是因为大家喜欢我,而是我用这个事实说明在除了北京这样的城市,其他的二、三线城市,话剧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观众,年轻人是其中的大部分,这让我看到了戏剧的希望。

《淑媛》:国内戏剧教育缺失,同时也是美学教育缺失的现状你怎么看待?

田沁鑫:“戏剧属于艺术,戏剧改造生活”,这是英国二战时的一个口号。戏剧不单能走进你的生活,因为它是活人艺术,它和你的近距离接触,活人和活人之间是能影响到你的表情。比如我们早晨上班看见地铁里的人们,表情疲乏,一天刚开始疲惫已经涌上心头,城市化的进程很快,也是势不可挡。这个时代里我们虽然穿得比我们的父辈好,人也开始附庸风雅,但是人脸上的精神气质是掩藏不住的,如果你的生活也比较闷,也没什么更好的精气神能让自己快乐起来,那戏剧有个功能就是可以影响你的表情。往大里说,当中国面对世界的时候,你有什么表情可谈?你产生出什么样的中国声音?往小里说,我的表情影响了你,我的戏剧温暖了你,你是否有点美学教育?你是否有点对精神的认识,这个是我能做的。

以戏剧温暖人心,这是田沁鑫一直致力于达成的。郁达夫在《戏剧与人生》一文中说:“人生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把人生紧缩成在某一时某一地演得完的场面而已。”田沁鑫已经做了14年的戏,她14年的戏剧作品,便勾勒出了她14年来温暖人心、内省自己的心路里程。

从她的第一部戏《断腕》开始,到今年12月10日上演的《大家都有病》,每一部都有她对情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断腕》是田沁鑫为感情而做的,她想让男人知道女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两人一块创立了辽国。当丈夫战死在疆场时,她为了保住丈夫的江山,毅然砍断自己的手腕以平定子女的内乱。这个女人一生都为了捍卫自己曾经拥有的爱情而战。那时的田沁鑫也有一段让她难以割舍,并且为此可以不管不顾的感情。做完《断腕》,她剪去了长发,短发的她一直就这样到了今天。

《驿站桃花》是她做的一部男人戏――司马迁和汉武帝的故事,讲述两个男人间的友谊和因性格冲突导致的悲剧。这出戏的现实的意义是人们都渴望真情,向往与一种有着雅量胸怀的朋友纵情山水抑或共创事业。然而利益的纷争是难免的,性格的冲突也是必然的,也许我们都缺少一颗宽容的心,所以,我们不断地失去朋友,乃至生命中最亲爱的人。

这两部戏就像两条腿带着田沁鑫走向戏剧这个多彩的世界。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生死场》《狂飙》《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最近又在执导屠洪刚的个人演唱会。14年里排了近20部戏,以话剧为主,同时也涉及到音乐剧、京剧、昆曲、越剧,还有电视剧,最近又在准备导演屠洪纲的独唱音乐会。这些都以加速度的形式呈现着,也将继续呈现下去。

《淑媛》链接

话剧《大家都有病》

演出时间: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8日19:30(逢周一周二休息)

演出场馆:中国国家话剧院 国话剧场(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77号)

庸、田沁鑫两岸艺术家跨界合作,联手问诊“亚洲都市病”!庸用全景式的视角描摹社会种种“病态”,狂买、焦虑、空虚、茫然等百态尽显,并以幽默的笔调,悲悯笔下的人物,让人在爆笑中疗愈心灵。田沁鑫再用“癫狂喜剧”手法,立体展现庸的精神气质,让观众不仅认识他的漫画,还能认识他语录式的颇有力量的文字。

田沁鑫的整个状态,几乎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忙”。她自己也觉得没有比现在的中国人民更勤劳勇敢的民族了,能在如此快的节奏下生活,几乎人人都到了一种挤压的状态。人们像哪吒都恨不能释放出自己潜藏了几世的能量,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尤其在行业里不可或缺的人,没有人是干一件事的,全部调动,人都像奇迹似的。但是她也清晰地意识到,慢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她爱喝茶,爱念佛,这使她心生自在,无论在家,还是嘈杂的环境,都能有一颗宁静的心。她说,她想修一些东方智慧。

最初与田沁鑫接洽采访事宜时,便是在她的茶室里。原木条案,日式榻榻米,沉香徐徐,泉水幽幽,在一片轻缓的琵琶声中,田沁鑫娴熟地冲泡着普洱茶。百年普洱的茶香渐渐晕开,她散靠在圈椅上,定定地坦言:“她散靠在圈椅上,戏称她目前追求的是‘专业喝茶人,业余导戏者’,”田沁鑫说她目前所追求的便是“专业喝茶人,业余导戏者”,闲来看看书、喝喝茶、聊聊天,便是她最想做的事。

她喜欢引用话剧《大家都有病》的原作者庸的话来强调“慢生活”的必要性:“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了,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望。长期地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这十年里,我看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田沁鑫坦言:“我再忙,也想告诉大家,要慢慢生活。”

在田沁鑫微博的个人介绍中,她是这样写的:种菜浇水的和尚。她说,那也许是前世的自己,自我觉得骨子里的气质更接近这个形象,也许那是自己的灵魂,而自己的肉身则是个女导演罢了。她的脑子里总会有这么个人,个头中等,慢慢悠悠,也并不像她有点微胖,而是一个匀称的男人,闲来种种花草,浇点水,施下肥。这样闲适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幅中国山水画的禅定意境。我想那是她的理想国。

女人更重要的是修炼智慧与德行

让田沁鑫形容自己时,她总觉得自己的蒙昧像很多坚硬的岩石,或像海底的贝壳需要慢慢开启。年轻的时候,连自己是个女人的性别意识都没那么清晰,也不懂得怎么爱惜自己。小时候家里把她送到体操队,跌打滚爬;上戏校时,当女同学们开始讨论异性是怎么回事时,她根本没这些意识,有一阵子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中性。

几年前,田沁鑫读到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这部名作没什么感觉,不喜欢这个题材。在《青蛇》中,白蛇是努力修练成人的过程,而那条修炼未成正果的青蛇,没有男人们教给女人们的三从四德的观念,只是凭借着本能生活。当青蛇看到白蛇为一个男人舍掉自己的生命,看到白蛇想孕育生命所经历的肉身痛苦,那么伟大的感情,如此懵懂的青蛇第一次被感动的流泪了。但是流泪的青蛇决定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白蛇这样的女人,不会去过白蛇那样的生活。她也不能回到自己下半身行走的生活,怎么抉择呢?这是青蛇面对的问题。

今年8月,田沁鑫在爱丁堡戏剧节与欧洲戏剧导演谈起《青蛇》,她才慢慢发现这部小说的魅力。这个过程让田沁鑫好像又剥掉了一层壳,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女性表达,她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读懂李碧华的《青蛇》时,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是个女性,同时要面对女性这个现实,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工作场合里,你周围的同事并不会特别重视你的性别,它要求你像个男人一样去掌控,去担当,去掠夺。可是如果你只会使蛮力,真的把自己当成男人一样来使用,等过了40岁,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路实际上已经很窄。”年届四十不惑的田沁鑫如今所追求的更是一种女性智慧,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希望自己更具德行,更博大,更宽容,以便更加轻松地驾驭工作。

而在与田沁鑫合作了12年的搭档、制作人李东眼里,他并没有觉得她是个女人,他和她在生活中是无性的状态,保持着友谊、磨合,让他们的合作渐入佳境。男人的义和女人的情在田沁鑫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也让她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戏剧导演。

和我们告别时,田沁鑫临时被邀去看戏,她一边匆匆披上外套,一边感叹排戏时间的紧张,却又经常被各种事务占用。但是晚上我则在她的微博上看到:“戏真好!导演对节奏、场面调度精准,演员表演能量充分、饱满,实在是值得一看的精良的好戏!”言语中洋溢着满足感,看来戏剧是调节她情绪的最好良药,也是她最好的慰藉。

国家话剧院演员

之前我演过一些青春偶像、文弱书生形象,当有了与田导合作《赵氏孤儿》的机会,虽然我只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赵朔,还推掉了三部片约,但我不遗憾,我就是来学习她身上那种雄伟的力量。

我认识她时,她还在戏校学刀马旦,功底很好,现在还能从举手投足间看到一种干净、利落。她对艺术有着无限的热忱,上大学时常常骑3小时自行车,到电影学院听戴锦华老师的课,从来没迟到过。

排演《红玫瑰与白玫瑰》时,她就像拿了把刀子,从我的头顶开了一道。每一句“不对”,就像是从我身上撕下一块金箔,慢慢地把我的“盔甲”全撕了下来,过程很痛,但是让我完成了一次完美蜕变。

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身边所有人信服。我们演员每天在排练前做准备,只要她一进场,大家马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气场,很快就能进入表演状态,投入到角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