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评估实验缺陷的中考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评估实验缺陷的中考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评估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错误和实验方案中的缺陷进行分析评价并设计正确的实验方案,使探究活动更趋合理、完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一、实验次数太少导致的实验结论不合理

例1 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小强连接的实物图如图1,还有两根未连上,请帮助其完成实物图连接.

(2)小强在完成电路图连接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在空白处填空)

第一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 端(填 A或B),使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

第二步:闭合开关 ,调节滑片P的位置,读 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第三步:断开开关S,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

R.

(3)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R= .

(4)从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

]

解析 : (1)如图3所示.(2) (3)(4)实验中仅进行了一次实验作为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多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填“没有多次测量”.

二、忽视实验条件导致的实验结论出现偏差

例2 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表1

实验次数 物重G/N []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

计的示数F1/N[]

使用动滑轮时测

力计的示F2/N

1 1.00 0.60 0.65

2 1.50 1.10 0.90

3 2.00 1.60 1.15

解析 : (1)由表1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 ,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本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 ,是由于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使用定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或使用前测出弹簧测计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

三、实验操作顺序不合理导致的结果出现偏差

例3 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5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入表2中的空格中.

表2

物理量

/单位 空杯的质量

m1/g

杯和酸奶的

质量

m2/g

酸奶的体

积 V/mL

酸奶的密度

ρ/kg•m-3

测量值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实验产生的实验误差?

解析 :(1)左

(2)从左向右依次填 33.4 82.0 40 1.22×107

(3)因烧杯壁残留的部分酸奶没有倒入量筒中,所以所测酸奶的体积偏小,根据

ρ= m V可知,所测密度值比实际值偏大;为避免由此而产生的实验误差,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实验顺序 :①先测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将酸奶倒入量筒中;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③测出量筒内本酸奶的体积(因残留部分酸奶也没有倒入量筒中,没有计入体积 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其中②③的顺序可以颠倒.所以填“把实验顺序改成乙、甲、丙(或乙、丙、甲).

四、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设计方案不足

例4 学习了电学相关知识后,学校举办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制作一个简易电子秤.图6是小红设计的电子秤原理图,其中E为干电池(2节);A是电流表(电子秤示数表盘); 是定值电阻(5 Ω);R是一根长为

5 cm阻值为15 Ω的均匀电阻丝.C是一根弹簧,其所受压力F与压缩量ΔL的关系如图7所示(塑料盘的重力不计,g=10 N/kg,制作时,调整弹簧的长度,使之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

(1)该电子秤的最大称量是多大.应选用的电流表最大量程是多少.

(2)当电流表的指针指在0.3 A处时,所称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3)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案的最大不足,画出你的设计原理图.

解析 : (1) 解略.选用的电流表最大量程是0.6 A;

(2)解略.所称物体的质量为2 kg;

(3)因电源电压U=3 V、R0=5 Ω均为定值,根据

可知,所以I与R不成正比,I不能随R的变化而均匀变化.故该装置的最大不足是表盘刻度不均匀.如图8设计,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连入电路,电路中的电流

I= U R0+R=

定值,不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Pa部分两端的电压,U电压表=IRPa,电压表示数

U电压表与RPa成正比,表盘刻度均匀.

五、实验数据选取不连续导致的实验结论不合理或错误

例5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3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表4

(4)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解析 :(1) 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2) 4或5或6;

(3)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实心物块,密度比水小的程度越大,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也越大;

(4)密度为1.6×103 kg/m3物块C静止在容器底部,而密度为

0.8×103 kg/m3物块D漂浮在水面上,两物块在水中所处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但题目中缺少了密度介于

0.8×103~1.6×103 kg/m3之间的物块所处状态的研究.填“

0.8×103~1.6×103 kg/m3”.

练习 :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9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开始时,小军和小敏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10 cm处,小军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

50 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明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10所示.小军想知道观察到的各个像的先后顺序,小民有些已记不清楚.请你帮他列出来:.

(2)观察完毕,小军和小民进入深入的研究.他们按照图9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不断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但无论如何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解决了上述问题后,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小敏同学决定重点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他和小军依次选取了物距为50 cm、40 cm、30 cm、

20 cm的几种情况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表5.

表5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 )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放大

或缩小 像的正立

或倒立 像的虚实 像距

1 50 缩小 倒立 实像 12.5

2 40 缩小 倒立 实像 13.4

3 30 缩小 倒立 实像 15.1

4 20 放大 倒立 实像 20.3

他们在分析了上述实验数据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物于凸透镜三倍焦距以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请就小民和小军的这一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发表你的见解和建议: .

参考答案 :(1)123546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上方(3)①实验数据选取不具有普遍性,缺少物距在

2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