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103名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合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用汉密而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心理状态测定。 结果:治疗前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11.09分,对照组为10.94分;治疗后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4.11分,对照组为9.67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眼外伤;心理测定;综合性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7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39-02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占感觉器官的83%,而眼又暴露于外界,易受伤害,使视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眼外伤多瞬间发生,常因并发症和后遗症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眼外伤导致残障,是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它改变了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态,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急反应,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愤怒和敌对情绪[2],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对10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综合性心理干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眼外伤住院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眼球破裂伤缝合术后36例,眼球破裂伤行眼球摘除术10例,视神经挫伤38例,视网膜损伤19例。所选择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全身疾病、既往无精神病史及智能障碍史,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男性42例,女性12例,年龄15~55岁,平均37.12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3~61岁,平均36.47岁。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文化程度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评定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进行心理状态测定,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总分14分为肯定有焦虑,总分7分为可能有焦虑,总分小于7分为没有焦虑。工作人员全部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掌握多种方言。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合并综合性心理干预,隔日1次。治疗后1周,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例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包括:①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如创造舒适的环境、和谐的医患、护患的关系等。②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认知尊重接纳患者,帮助患者正视、接受现实,调整负性心理,保持身心平衡,积极配合治疗,适应新角色。③家庭心理干预,亲情、友情、社会支持是治疗心身因素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疾患的最佳良药,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病人耐受外伤和手术治疗的催化剂[4]。④行为干预:参加“配合行为”学习,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行为。⑤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如倾听、理解、鼓励患者,激发患者自尊、自强和自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障碍,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5]。⑥必要时给予合并小剂量抗抑郁药氟西汀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前心理测量结果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焦虑9例, 肯定有焦虑17例, 可能有焦虑16例, 没有焦虑12例,干预前平均11.09分;对照组:明显焦虑 8例,肯定有焦虑例15例,可能有焦虑14例, 没有焦虑12例, 干预前平均10.94分。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后1周心理测量结果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焦虑1例, 肯定有焦虑2例, 可能有焦虑5例, 没有焦虑46例,治疗后平均4.11分;对照组:明显焦虑 5例,肯定有焦虑13例,可能有焦虑16例, 没有焦虑15例,治疗后平均9.67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当眼外伤发生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脾气暴躁,自我认知评价低,他们即担心眼睛的预后,担心是否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又担心容貌改变是否影响社会交往能力,还担心医疗费用是否成为家庭的负担。本组患者中年龄13~61岁,他们大部分是中青年,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及经济支柱,外伤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近年来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兴起对我们的治疗策略有所启发,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有学者报道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4,5]。

本研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治疗前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合并焦虑症状者占47.57%,李淑英等[6]报道,眼外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41.38%,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监测观察,治疗1周后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发现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评分较入院时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常规治疗后患者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不良情绪部分改善所致。而研究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正视、接受现实,调整负性心理,保持身心平衡,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朝着预期的最佳结果发展。同时使患者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重新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以崭新的面貌重返社会。

综上所述,由于眼外伤复杂多样,且其预后往往难以估计,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因此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并给予综合心理干预, 必要时给予合并小剂量抗抑郁药如氟西汀治疗,可以解除患者由于外伤、环境陌生及知识缺乏造成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更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效房,杨进献.眼外伤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92.

[2]李亚明,朱淮成.心理干预对眼外伤致残障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3):228.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53-255.

[4]乔莹 ,于海燕.心理干预在眼外伤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2):231.

[5]张静辉,陈剑,屈丸,等.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干预[J].广东医学,2007,28(6):1018-1019.

[6]李淑英,高福莲,何艳.眼外伤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2,34(3):253-254.

(收稿日期: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