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78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结束后,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着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这句话表达的是对阿炳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的赞叹!

《二泉映月》一文篇幅不长,全文不到800字,作者以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为主线,选材精当,句式工整,饱含深情。文章重点描写了《二泉映月》的琴曲意境和所传递出的情感,向我们传达了阿炳创作的艰辛,赞扬了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阿炳充满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一、情由景生

文章开头作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阿炳生在惠山脚下,受二泉美景的熏染,江南灵秀的山水带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

二、情由境生

我们学习课文还要了解主人公的身世背景。阿炳3岁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后来在私塾读了3年书,又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吸毒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沦为街头艺人。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休养,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阿炳坎坷的一生如戏剧般跌宕起伏。据说他生平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相片,相片里那个人戴着眼镜,形容枯瘦,破毡帽下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的乐曲的根源。

三、情由心生

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阿炳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师傅早已离开人世,他失去了人生的依靠,其后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那该是何等痛苦的事情。阿炳坠入了生活的深渊!

“又是一个中秋夜”,虽然眼前不见“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的美景,但阿炳心中有儿时的记忆!中秋节―团圆节,阿炳故地重游,身边没有了师傅。他心里感慨万千:对幼时的回忆,对师傅的思念,对命运的慨叹……小时候的阿炳无法听知二泉流水中的种种奇妙之音,当他经历人生坎坷,饱尝人生辛酸之后,再来到泉水边,想起师傅说过的话,心中已然明白了什么。淙淙的泉水仿佛也已经懂得阿炳的满腹愁苦,流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

于是他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阿炳急切而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之中。“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这一语段,很好地诠释了乐曲的初始部分,表达了琴声的深刻内涵。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社会是不公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阿炳更是不屈的。他用琴声表达出内心的悲愤,控诉着万恶的社会,又在铮铮乐音中强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不屈服。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与苦、愤与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就在乐曲的千回百转之中,我们仿佛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听阿炳诉说满腔愁情之后,看他身背胡琴渐渐消失在惠山脚下,乐音却久久挥散不去……

亲爱的同学们,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的是悲痛、哀伤,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快乐思维】

欣赏乐曲《二泉映月》,联系阿炳生平交流一下各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