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我用生命,延续你的生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我用生命,延续你的生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押这篇通讯,值得所有的医生看,尤其值得动手术收红包的外科医生看,值得开大处方拿回扣的医生看,不知道你们看了作何感想?这篇通讯,值得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看,尤其值得“吃拿卡要”的官员们看,值得先富起来的“大款大腕”们看,不知道你们看了心中是否会泛起阵阵涟漪?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所有的医生都像赖德林医生那样。我们只期盼所有的人常怀一颗爱心,所有的医生耳边常响起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的告别书

我于196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当时名为四川医学院――编者注),来开县后在岳溪镇劳动2年后到陈家区卫生院工作8年,1978年初到开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医疗工作。当年外科的八位医生现已有四位仙逝,还有同志罹患重病,而我自己年逾六旬,又有多种慢性疾患,按照疾病的自然规律也是来日不多了,在此我预先向领导、同事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留下几句话。

一、我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较为熟练的外科医生,是医院的培养和同事们帮助支持的结果,我在此向领导和同事们(包括故去的同事们)致以诚挚的敬谢!我在技术逐渐熟练中,我的病员也付出了痛苦,因为外科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感谢病员给我的信任支持配合。我虽主观上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但几十年中仍难免有差错失误,这就在客观上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在此我向我医治过的一些伤病员表示深深的歉意!

二、我逝世后,我恳求医院不为我搞遗体告别仪式,以免浪费医院领导的精力和占用同事们的宝贵时间,不设灵堂、不收受花圈鞭炮、祭帐、钱物。

三、我死后穿上白色工作服,请校友李伶同志和乐于帮忙助人的陈昌万同志将我的遗体送往成都华西医学中心,捐给解剖学教研室供学生作解剖实习标本用。他们的出差费和车辆油费从我的丧葬补助金中支付,如不够则由我家支付现金。

四、我家属及子女均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他们定会支持我的决定和尊重我的意愿,也不会给医院提出不合理要求。

永别了,同事朋友们!

祝你们长寿康乐!

签名:赖德林

2006年4月1日

这封《我的告别书》是开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赖德林的遗书。

2006年3月29日,赖德林因大面积心肌梗塞住进医院。4月1日,赖德林留此遗书,向单位和家人、同事、朋友等作永远的告别。4月12日上午9点35分,64岁的赖德林,这位从医30余年的老医生在他救治过无数病人的医院里与世长辞。

“赖医生是个好人,不该走啊!”

赖医生离世不到10分钟,他所在病房外的走廊上,挤满了昔日同事和闻讯前来的病人。人们脸上淌着泪,挨个走近病床,看他最后一眼。

按照赖医生将遗体捐献给母校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遗愿,就在赖医生辞世两个小时后,穿戴整齐的医务人员共500余人,宛如一条白色长龙,缓缓在他身后为他送行,泣不成声的上万开县群众,挤满了街头巷尾,队伍每挪动一步都十分艰难,医院只好加派保安维持秩序。

赖德林,这个普通党员、普通医生的逝世,为何在开县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

赖医生是开县第一个捐献遗体的人。但人们如此怀念和敬重他,不是因为这个,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更不是因为他地位显赫,而是因为在同事和患者的心中,他是一个好医生。

4月19日下午,一男子从深圳市打电话到医院办公室,一个劲地哭,5分钟后,才哽咽着说出话来。他叫赵石,开县赵家镇帽合村人,现为深圳市宝安区某电子厂部门主管。赵石说,12年前,他小学6年级时,突患急性肠梗阻,被送到县医院,手术费要1000多元,而赵父身无分文,“咚”地一声跪下,求医生救救儿子。赖医生急忙扶住赵父说:“莫急,我给孩子做手术!”然后跑上跑下找领导争取减免费用。医院同意只收500元成本费,但赵家仍然给不起。赖医生就发动外科的同事捐款900多元。支付医院500元钱后,赖医生嘱咐赵父用剩下的钱供赵石读书。那年,赵石出了院,并从辍学边缘走进了中学,后考上中专,毕业后到了深圳。“我永远记得我怎么有的今天……”电话中,赵石语不成声。

“我死后穿上白色工作服。”这是赖德林在遗书中提出的要求。他深爱着那件给医生带来“白衣天使”美名的衣服,而这件白色的衣服,又给了多少赵石以生的希望啊。

1997年,一个胃癌病人,慕名找到赖医生做手术。家里穷,他东凑西借才筹措到1000元左右,而当时,该病的治疗费要3000多元。赖医生留下了病人。他对同事们说:“农民是卖了肥猪,有的甚至是借高利贷来治病的,如果他被拒之门外,就只有等死了。”接着,他掏出几张10元面钞说,“大家节约一点,捐出点零花钱,帮帮这位病人吧!”一会儿,大家凑了1000多元钱送给病人。病人及时得到了治疗,噙着泪说:“赖医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而赖德林,到死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恩人,他在临终前忆起自己面前走过的一个个病人,竟有着那么深的感激和遗憾,并发自内心地“向我医治过的一些伤病员表示深深的歉意”。

“医生在处方上一落笔,病人出去的就是一担粮一头猪!我不能收病人的礼物,更不能收红包,否则,我心不安!”

2005年10月,一位开县中和镇的人,通过医院一个熟人联系赖医生为其孩子做手术。手术前,他用报纸包了几百元钱,塞进这个熟人的抽屉后跑掉了。这个医生拿着钱,找到赖医生。赖医生二话没说:“给他交住院费!”

赖医生的学生李军清楚地记得,一次,云阳县一个病人慕名找到赖医生做手术,塞给他一沓钱,被他婉言谢绝。病人心存疑虑,准备放弃手术回家。赖医生主动找来病人及家属,和他们谈心,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病人高兴地接受了手术。出院时,病人的儿子走到赖医生跟前,双膝跪地:“好医生啊!您是我家的恩人啊,谢谢啦!”

手术室同事孙华菊说,赖医生从医30多年,拒收病人礼品、红包的次数难以统计。九岭乡建军村李海林患疝气,手术后送给赖医生200元红包,被拒;九龙乡桐元村韦雪梅患甲状腺瘤,手术后送给赖医生300元红包,被拒;九龙乡文坪村韦德胜,手术后送去礼品,被拒……

8年前,铁桥镇58岁的村民王光会患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手术费要800多元,王光会家只凑了30元。当时病人出血不止,不及时手术,就有生命危险。赖医生请示领导后,为王光会减免费用,只收300元材料费。然而就是这300元,病人也只能欠账。王光会出院后,大家认为他不会回来结账,都说赖医生太傻。一个月后,王光会借了400元到医院结清欠账,用剩下的100元买了礼品送到赖家。赖医生接过礼品,带着王光会径直去了商店。老板听赖医生介绍了王光会家情况后,收回礼品,退回他100元钱。

赖德林在开县是大名鼎鼎的外科专家,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他的生活应该是很富足的,但他却是一名穷医生。

赖医生的大儿子是华西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小女儿也刚从西南交大毕业,目前在成都工作。妻子下岗后每月领取三四百元社保金,赖医生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同事印象中,赖德林一直过得很拮据,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在赖德林的腰间,经常别着一个红布袋子,这是几年前同事婚宴上装糖果的包装袋,他稍作改装,就成钱包。红布袋很打眼,平常都是瘪瘪的,只有发工资的时候才鼓起来。

赖医生一直住在20年前医院分的一套老房子里,墙壁已发黄,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破旧的红岩牌电视机是1984年买的;破旧的沙发是20年前做的;买不起肉吃,经常买便宜的肉皮改善伙食;一件普通的羽绒服穿了十几年,袜子上也打着补丁……

赖家的窘境,让不少人震惊。今年3月,开县发生井漏事故时,重庆某医院领导前往开县增援,见了他家的情况,感叹说:“赖德林是重庆首批进入市医学会专家库的外科专家,是开县当之无愧的外科权威,没想到会这么穷。”

赖德林穷,穷在他要养家糊口,穷在他常为病人慷慨解囊,但无论怎么穷,赖德林都绝不收病人的礼物和红包,绝不开大处方。

虽然穷,但赖德林却很满足。“能在热爱的岗位上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辈子就打算死在岗位上。”这是赖德林常对同事说的话。他做到了,在人们敬仰的目光中,他果真从岗位上静静离去。

“将我的遗体送往成都华西医学中心……他们的出差费和车辆油费从我丧葬补助金中支付,如不够则由我家支付现金。”在运送赖医生的遗体的汽车出发前,赖德林的妻子华晓蓉按遗书嘱咐送来了出差费,所有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当医生就是透支自己的生命,延续病人的生命”

2001年11月,赖德林退休,本可在家休息,颐养天年,或者接受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但他选择了去医院二门诊工作。

从他家到二门诊距离2公里,每天坐车来回4趟,就是年轻体壮的人也感疲惫,但他坚持在那里当了4年门诊医生,没有一句怨言。

2006年3月28日,医院承担全县大中专院校招生体检工作,人手不够,他主动申请参加。此时,人们并不知道,他的病情已很严重了。当天,从不迟到的他晚了约30分钟,被细心的同事谭小平发现。谭小平走到他跟前问道:“赖叔叔,您身体不舒服吗?”他轻松一笑说:“没事,我能坚持。”其时,他嘴唇发黑,面部浮肿。

3月29日下午,感觉胸痛厉害的赖医生向医院请了假,躺在了内二科重症病床上。做完心电图检查,赖德林被确诊为心肌梗塞,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赖医生住院期间,先后进行了三次紧急抢救。4月12日上午9时35分,好医生赖德林安详地离去……

“当医生就是透支自己的生命,延续病人的生命。”这是赖德林对“医生”二字的解读。赖德林用他的一生、用他从医30余年的言行,对他作出的“医生”这个定义,做了最完整的诠释。在从医几十年里,赖德林支付的绝不仅仅只是自己的生命,还有伴随生命燃烧的救治病人的真切爱心,那是每一个病人信赖并呼唤的医生的崇高德性。因此,熟悉他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称他为:“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