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组群雕 一个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组群雕 一个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概括了整个汉代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整个汉代的气质。而霍去病墓群雕,代表的是浓缩了的整个汉朝的伟大背影。汉代创造并确立的“经济繁荣、民族自信、艺术写意”的为华夏文化奠定了“求神不求形”的发展基调,为汉民族注入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生长精神。

关键词:汉代;雕塑;博大;自信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81-01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延绵千年而不断,而且不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可谓是世界文明中的一大亮点,令人为之瞩目。很多学者从文化学、地理学、历史学等方面解构中国文化内在生命力的根源,也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见解。在这里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不是伤春悲秋的风花雪月,也不是儒道推崇的各类哲学理念,而是可以简单的将中国文化之根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文化生长、发展的物质根源是:秦汉以来不断统一的国家存在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民族基础。追本溯源,秦朝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而汉朝则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将其“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执行,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辉煌。

汉代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博大兼容的基因。具体而言,汉代融合了楚文化的浪漫,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纲常学说。抛开汉代的文治武功,单单从汉代的艺术层面去剖析,“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鲁迅先生这句关于汉代画像石的论断,实际上概括了整个汉代的艺术风格,气魄深沉雄大实际也是整个汉代的气质。

霍去病墓群雕是西汉武帝时期一组最有代表性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雕群。整个霍去病墓仿照祁连山形貌修造,显然是为了彰显霍去病征伐匈奴的丰功伟绩。原有的雕塑详情现已经不能确定,留存下来的石刻共有16件。题材有“马踏匈奴、卧牛、卧马、卧象、伏虎、石蛙、石蟾、石鱼、野人、野猪、怪兽食羊、人与熊”等14件,另外有题铭刻石2件。成若前文所言,石雕作品气势雄浑,风格纯朴,堪称是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作品。这些石雕和一些巨石错落在山体之上,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整个墓葬山体形成了苍茫浑厚、大气朴拙,使人联想到大漠孤烟直的荒凉塞外之感,入木三分的表现出西汉的尚武精神和恢弘气魄,堪称古代雕塑中的经典之作,成为雕塑史上难以逾越的坐标。

下面试以部分雕塑来说明这尊群雕怎样代表了一个气魄雄大的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兽“伏虎”不破坏原石的风貌,而是保持其自然完整的外形,利用石料的自然变化,因地相形,阴刻出朴拙不失灵动的线条,以表现猛虎的皮毛的特征。画龙点睛的是犀利的三角眼神的刻画,使得老虎寓动于静,仿佛早凶猛机警的等待猎物的出现,那种饿虎在猎食前警戒的神态,被其时的艺术家们刻画得栩栩如生。此外还有卧牛、鱼和蛙以及蟾等都是尽量保持石头本身的原形,这些未经系统培训的匠师大胆舍弃对细节的关注,而是别出心裁的在特征处略加斧凿,形成整体结构上的圆雕、浮雕、线刻结合的艺术手法。达到了“大巧如拙,大工不细”的艺术风格。

再比如石刻“跃马”和“卧马”,在处理马的四肢时只简约地在马的关节处用阴线雕出大略的结构,不作体积方面的处理,若只看局部则失之于平板,但整体上保持了体积的浑厚和完整,这种简练的处理手法增强了量感和厚重感。又如石像“野人抱熊”、“训象”、“野猪”,更是因石凿形,几根阴刻的线条,犹如写意画中的简笔画法。

霍去病墓群雕,代表的不仅是一座富有艺术属性的陵寝,更是浓缩了整个汉朝的伟大背影。它展现了汉朝对鬼神思想的认知,对管理国家的智慧,对民族走向的把握。雕塑,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雕塑。

鬼神――汉人崇拜但不畏惧。汉朝兴于楚地,自然而然的收到楚地浪漫主义的影响,数百年的汉朝上下弥漫着崇拜鬼神的风气,统治者渴望长生,迷信谶纬学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因为崇拜而畏惧,而是积极的参与到仙界的建设中,创造了众多的神仙人物和神仙故事。也恰是这种鬼神崇拜形成了西汉大兴陵寝建设的基础――祈求升天永生。

无为――汉人的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简单而深刻的披露了东方的管理智慧:充分发挥人们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的少去强制人们去做某些事,不慌不嗔,在自然随性中达到和谐和繁荣。这种治国思想来源于汉初的贫弱,这时候不需要强大的组织力量去复兴国力,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为汉朝赢得了天下太平发展的前提。这种无为本质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对自己的自信,对民族的自信。在这样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雕刻匠人能做出自信大气的雕塑也就不足为了。

汉朝确立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为后代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发展基础。唐之浑厚华美、宋之清奇明雅、明之敦厚稳重,清之精巧细腻……无不在汉朝的艺术中汲取了营养,获得了发扬的基础。于中国文化层面而言,更重要的是汉代创造并确立的“经济繁荣、民族自信、艺术写意”的为华夏文化奠定了“求神不求形”的发展基调,为汉民族注入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生长精神。

参考文献:

[1]齐长涛.汉画像石―汉代人的“世界”[D].青岛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