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像祖爷爷梅兰芳一样解放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像祖爷爷梅兰芳一样解放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梅先生很温和,祖奶奶说了算”

“梅玮,找你的!”电话那头,梅兰芳纪念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喊道。和梅玮的采访就这样很快约定了。相比之前联系的其他采访,这一次是最为顺利的了。

采访地点就在梅玮工作的地方——梅兰芳纪念馆,也是梅兰芳最后十年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

见到本人后,80后的梅玮打趣地说道:“我没祖爷爷身材好,但小时候长得还算清秀。”

梅玮当起了讲解员,热情地带我们参观纪念馆,口口声声“梅先生”。他说,“这更能显示对他的尊敬”。对于梅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艺术创作梅玮熟稔于心。

从爷爷和父亲以及一些健在的老艺术家口中,梅玮也得知了很多爷爷生活和为人的细节。

不管是对长辈还是晚辈,梅先生都很和善。在梅玮父亲的记忆中,“从没见过爷爷生气,爷爷还给我送玩具”。

“祖爷爷年轻时候就以事业为重。二十几岁本是爱玩的年纪,他又不缺银子,唱一个月的戏挣的钱都够买几套房子了。他最初唱戏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但如果止步于此,可能就会像王惠芳一样堕落了。听说王惠芳当时还要拉着梅先生一起去给那些王室的遗老遗少们去唱戏,但都被梅先生拒绝了。他这就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练好了基本功后,梅先生在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不断摸索、创新。即便演技已经炉火纯青,晚年的梅兰芳没有一天停止过吊嗓子、练功,连续表演45天也不叫苦叫累。

作为京剧演员,梅先生的生活作息很不规律,演出散场十一二点,吃完夜宵已经两三点了,睡觉最起码是清晨四点了。但即便如此,梅先生还是一个很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的人,唱戏之余,偶尔写字、作画,还酷爱养花、养鸽子。纪念馆里便展览着不少梅兰芳自己以及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送的画作。

为了保护天生的金嗓子和保持表演所需的体力,梅先生在饮食上很讲究,比较偏重口味清淡的上海本帮菜。而在穿着上,更是丝毫不马虎。由于家里几乎每天都是高朋满座,所以梅先生即便是在家也都是西服革履。

虽然梅先生为人温和谦恭,但却不是没有原则。“当初他蓄须明志,日本人还是不依不饶,所以他连打了三针伤寒针,随即发了40度的高烧。军阀混战时,一个通州军阀让梅先生去唱戏,梅先生不愿意,军阀威胁三天之后,若他还不来,就把他给毙了,最后梅先生主动到六国饭店门口等着军阀来抓人。幸好那位军阀后来被打跑了。”说到祖爷爷的事迹,梅玮满怀崇敬,梅先生的敬业、执著和正直,也都被梅玮用来鞭策自己。

“梅家在子女教育上很民主、开放”

“梅先生很忙,基本上没有空闲,晚年除了唱戏就是开会,所以管家里的事儿管得较少。他在家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比较温婉,一家之主可能是祖奶奶,她说话好像更有权威。但梅先生绝不是怕老婆,而是尊重老婆。”梅玮笑着说道,很多成功人士都这样。

梅先生有两任妻子,共有十一个孩子,但是活下来的却只有四个。

梅玮告诉我们,“葆琪爷爷据说很有天赋,模样也像梅先生一样长得很俊美,深受梅先生喜爱,于是培养他唱戏,遗憾的是葆琪9岁早夭。梅先生非常悲痛,甚至因此想离开北平这个伤心之地”。

梅葆琛当初想学戏,但梅先生觉得太辛苦,还是希望他踏踏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别走这条路。因为梅葆琛确实有兴趣,所以梅先生就让琴师教他学了胡琴。梅葆琛拉的一手好胡琴,还为梅先生伴奏过。

梅葆珍(也叫梅绍武)爱好文学,梅先生也非常鼓励。而梅葆玖是机械发烧友、音响发烧友,练戏之余听得最多的是梅先生从欧洲带回来的歌剧唱片,梅先生也并不反对。

“梅先生阅历那么广,自然思想开放,不守旧。”梅玮说道,而这种民主、开放的风气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不管是当初选择文理科的时候,还是毕业后择业,父母只是给他分析利弊,但决定权在他自己,一旦决定了,都会很支持。

2008年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觉得“梅家人不能不管梅家事”的梅玮毅然把和朋友共同创立的公司抛在一边,把主要精力都投在了梅兰芳纪念馆。

“我姓梅,就一定要对这个姓有所交代,有所担当。”梅玮坦言,“看到馆里那么多同事都在为梅兰芳纪念馆奉献他们的青春,我真的很感激”。

“我爱京戏,也爱摇滚”

梅玮是梅家第四代中惟一学了京戏的。梅家第三代其实就已经没人学了。梅玮学戏其实源于爷爷奶奶的一念之间:“得让这孩子学点京戏!”

就这样,八岁那年,模样清秀而且嗓音也不错的梅玮开始进少年宫学戏。“开始老师不肯收,班上都是女孩,后来说让我试试看,倒也没收费,说是看看祖师爷给不给这碗饭吃。”

梅玮学的第一出戏是《二进宫》,老师一堂课就教一句,自己回家练,下周检查,第二周全班只有梅玮唱上去了,于是老师便正式收了他。

其实因为害怕唱男旦会变得“娘娘腔”,妈妈曾不太愿意让梅玮去学。梅玮打趣道:“她哪知道现在能这么流行伪娘!”极力支持孙子学点京戏的爷爷每天等孙子放学回家便准时来敲门:“玮玮啊,过来唱两段儿!”爷爷把每句唱词都录了八遍,梅玮就这样跟着“录老师”(录音机老师)反复唱,每天都得一个多小时,有时玖爷爷也会指点指点。

十岁那年,梅玮第一次登台演出,参加西城区少年京剧团的汇演,挣到了人生中的头一份钱——十块钱人民币。“那张钱我妈到现在还珍藏着呢!”

虽然如今更多的从事的是艺术理论的研究,但梅玮每天都坚持唱一小时戏,还有一位爱听戏的妻子。就连开车的时候,梅玮都会放一些京戏。“如果能静下心来听这些经典,总是能慢慢听出味道,大美无形,是对心灵的洗涤。”

“从梅先生开始,就有革新的传统。玖爷爷也大胆地尝试把交响乐元素融进京剧。”而在北大被称为“鼓王”的摇滚青年梅玮曾经还尝试着把京剧融入摇滚乐中,用电声乐器和京剧结合,尝试全新的音乐形式,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经典。在梅玮看来,摇滚和京剧的节奏是相通的,节奏是任何一种音乐的基础。

梅玮对新时代的京剧有着独特而大胆的创想:“除了最核心的精髓保持原样,其他部分完全应该改革、创新,就像梅先生当年所做的一样,迎合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口味。甚至还可以让年轻京剧名演员偶像化,通过京剧选秀来吸引年轻观众。”

作为一代京剧大师的后人,梅玮也积极探索、参与着一系列有利于京剧传承的创新之举:“解析京剧——用相声评书的方式穿插在表演间隙,让年轻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复拍《太真外传》,用3D技术激光投影,将梅先生的身形还原于舞台,甚至还能和观众对话。我希望人们能从京剧中看到另外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