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已有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是全面了解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可行途径,这种方法称为设计分析。
关键词:主题展示 场馆设计课 设计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以展示场馆为平台,以涉及空间设计的诸多要素为主线,讲述主题展示场馆空间从生成到空间组合,从空间构成的形式美规律到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题展示场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对已有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是全面了解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可行途径,这种方法称为设计分析。
一、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特点分析
(一)形态多样
近年来主题展示场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的多样化。现代科技发展推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新型建材迅猛发展,主题展示场馆的形态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背景下,展馆的表皮已可以脱离展馆的结构体系独立存在,展馆的垂直面维护已不再局限于方盒子的表现形式,而可以底层架空也可以是折线曲线的表现形式,新材料、新技术、新的结构技术更使展馆顶面的形式千变万化。
(二)体量增大
主题展示场馆形态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体量逐渐增大。现代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日趋丰富,为适应功能要求,主题展示场馆的功能空间相应增多,主题展示场馆的外部形态随之增大。随着新技术及新结构的发展,大跨度结构空间也使得主题展示场馆的大空间体量得以实现。
(三)功能综合
与传统的主题展示场馆相比,现代主题展示场馆最突出的特点是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展览活动呈多元化态势,一项展览活动总是伴随着许多其他活动,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场所也必然是多功能、多元化的。主题展示场馆不仅提供大量的、长期的室内外展览空间,而且利用独立场馆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科技交流活动,辅以休憩、办公等必不可少的功能,对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发展作用不可限量。
二、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视觉特征分析
主题展示场馆的实验性特征以及当代建筑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展示场馆设计异常丰富,创造出不拘一格的界面形式,出现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界面形式语言。
(一)界面虚形化
主题展馆界面虚形化是当代展馆形式创新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新兴科技向建筑技术地不断渗透,各种质轻而透明的合成建材不断出现,在主题展馆中他们已不再作为采光的必用材料出现,而成为围合展馆的主要界面。透明的展馆界面虚化了自身体积感的同时,将展馆透明化、虚化使得展馆具有强烈的开放感和独特的由内向外的空间层次感,这正是主题展示场馆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二)界面曲线化
界面形式的曲线化趋势是当代主题展示场馆界面形式创新的又特征之一。流线型的场馆顶界面、垂直界面等曲线化元素成为设计师喜爱和常用的造型语汇。主题展示场馆单一功能的空间为曲线顶界面和垂直界面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形式为曲线化界面成为可能。曲线化界面使主题展示场馆更具轻、技术美感,并富于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气息。光洁坚硬的金属与玻璃材质在曲线界面形下显得妩媚生动。
三、主题展示场馆的发展趋势分析
创作观念在主题展示场馆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技术至上”的观念曾经充斥着主题展示场馆的设计,功能设计不考虑以人为本,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题展示场馆设计建设的核心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基于此,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提出了“人类、自然、科技”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积极探索主题展示场馆的“低碳”、“零碳”设计理念,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位于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侧的“零碳馆”,外部造型没有什么奇思妙想,在世博场馆中显得十分低调,但却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赞誉一片。这座场馆的设计和建造主题为二氧化碳零排放,场馆屋顶的三角形风帽,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通过外界的自主风力寻向装置确定建筑周边风力的主要方向,并且将室外风动力转化为室内建筑通风的动力,从而免去传统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机械通风在外界风力不足时启动,通过来自光电板收集的能量进行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使得能耗降低为常规系统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通风的成本。更令人称奇的是,零碳馆的地下埋着一根细小狭长的管道,一直通向800米外的黄浦江,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通过馆内的水源热泵装置,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
要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城市应尊重自然,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综合治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低碳的生态城市;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理念和建设经验,将成为日后主题展示场馆建设的指向。
参考文献:
[1]文明的辉煌――走进世界博览会历史 周秀琴、李金明编 学林出版社 2007.7
[2]会展建筑 陈剑飞、梅洪元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3]世博会回眸与展望 上海城市设计规划院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8
[4]城市.生活――2010年世博会讲坛集萃 上海图书馆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8
[5]爱知印象 高崎、夏楠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11
[6]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设计 杜异、傅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2.7
[7]建筑空间解析 毛白滔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7
[8]世界现代建筑史 王受之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