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付看病难 群策群力来想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付看病难 群策群力来想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病难”是多少老百姓无可奈何的切肤之痛。近些年医患纠纷数不胜数,甚至出了多起患者刀砍医生的恶性事件,可见有些状况已经让人“抓狂”了。

当然,我们最好的应对是做好日常保健,自己练就不生病的智慧,如果生了病,也不要因正规医院看病难而乱投“神医”。现阶段医疗机构正处于“改革正在进行时”,虽然看得到希望,但问题难以立刻缓解。这种状况下,我们怎么做会相对好一点呢?

我真正体验到了看病难

我老伴是一名退休工人,去年上半年体检时发现有些指标不正常,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我退休10年了,原先的人脉关系基本上中断了,只得陪老伴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去医院,于是,一连串的难事让我碰上了。

首先是挂号难。

老伴看的是外科,挂的是普通号。一位年轻医生初步检查后说,需要验血和做B超。第二天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表示,他是实习医生,看不了这个病,并介绍一位专家,说他今天刚好门诊。

我们走到专家诊室门口一看,简直是门庭若市,没有预先挂号是根本看不上病的。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前一小时,千磨万求才拿到一个加号。专家一看检查报告,再仔细一摸,说观察3个月。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等了整整3个月,然后我去挂专家号。挂号室说这个星期的专家号已经挂完了,下个星期的号明天才开始挂,明天你来碰碰运气吧。

第二天我准时赶到医院,挂号室告诉我,来得太迟,专家号全部挂出去了。我只得再等,到了专家下次门诊一个星期前的那一天,天蒙蒙亮,我提前到了医院,挂号大厅里人头攒动,每一个窗口都有几十号人,排在队伍前面的几位是带着凳子坐在那里等候的,可见来的时间不短了。

后来,从同病房的病友那里得知,他们为了挂一个专家号,一般都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医院排队,几乎全家总动员,每人排一个队,哪支队伍先排到,别的就作罢。如果单兵作战,就会空手而归。

其次是住院难。

专家要我老伴再做一次B超,最后建议立即手术。如果我同意,就在护士那里登记,一有床位就住院。我问,大约什么时候可以有床位?护士说不一定,前面有二三十人等着呢。我问,我能不能留个电话,有了床位就通知我们。护士说,人太多,顾不过来。不过,她又说,你可以经常来问问,让医生有个印象,可能早些给你们安排。我按照护士的指点,只要专家门诊,我就一次又一次去询问。也许是老伴的病情容不得迟缓,也许是我满头白发和虔诚的态度感动了“上帝”,专家终于给了我一个确切的回音:下星期有床位。

到了那一天,我唯恐即将到手的机会溜掉,便提前守在诊室门口等候,在护士那里拿到了住院通知单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去住院处交了几千元押金,敲定了床位和入院的时间。在病房里,我问起了病友们的住院经过,结果我发现,老伴住院是最顺利的了。

一般的程序是,办了住院手续,还要到病区排队等候,出院一个,他们就前进一位,什么时候能进到第一位谁也说不准。但在排队等候那段时间里,虽然不住病房,也得交一半床位费。去年国庆前夕,一位退休女工住进了我老伴的病房,但因为放长假,手术安排在长假后做。我对她说,那你回家吧,可以省一些钱。她坚决不同意,说宁可不住,也要把这床位占着,多花钱是小事,失去了机会耽误了治病是大事。

第三是送“礼”难。

我总以为,经过多年的行业整顿,“红包”现象已经没有了,但经过一番调查以后,让我大感意外。我问了几位已经熟悉的病友,他们虽然都不愿说出送了多少,但几乎都向医院或医生表示过。我们要不要送礼呢?病友看到我为难的样子,纷纷笑我是“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

我一个人实在是难以决断,于是开了个家庭会议,分析、比较需要送的理由和不该送的理由,经过否定之否定,最后决定:随大流,送!至于送多少、怎么送,家人要我不要再过问了。后来,我向病友请教,才知道送红包大有讲究,不啻是一桩“技术活”。

第四是算账难。

现在住院,每天都有一张账单,告诉你前一天的消费情况。这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但就用药费用而言,大多数病人是难以弄清楚的。老伴出院了,护士开出了几米长的费用明细表,要我去结账。老伴是参加医疗统筹保险的,可以适当减免。按规定,各种用药和各种费用的减免比例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全部报销,有的必须全部自费,有的只能报销一部分。大道理懂,但落实到每一种药、每一项费用上就弄不清楚了。在长长的账单面前,我们无疑是“文盲”,许多名称都看不懂,更别提能减免什么!

一道道“难”关,也许是我少见多怪,也许只是表面现象,但足以把普通百姓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境遇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碰到的这些“难”,有的是医疗资源短缺造成的,有的是政策和运行机制设计得不完善引起的,有的则是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在医疗卫生界的积淀和反应,既不是哪一家医院、哪一位医生的责任,也不是哪家医院、哪位医生能够改变的。十分明显,如果不是政府从上而下地从制度上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看病难”是无法解决的。

值得高兴的是,老伴出院不久,传来喜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而且要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总理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说得更为具体:在今年底前要重点推出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5项改革,在2020年前要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虽然,这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艰苦的过程,但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金色年代》温馨提示

如今,距离上文说到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过去了两年时间,老百姓看病难缓解了吗?显然不会那么快,但是有些方面还是有改善的。而我们自己也可以想一些小办法,来解决燃眉之急。

社区医院看小病

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号召“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制。

从2010年5月1日起,北京医保报销比例做了最新的调整,职工和退休人员在社区门诊医疗报销比例提至90%。这项政策加上社区药品零差率,使得在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拿药,将比大医院有很明显的优惠。

除了离家近、报销比例高、拿药便宜,社区医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现在各大医院都与社区医院签有转诊预约协议,通过社区医院转诊预约的患者,可在约定时间直接到大医院预约窗口接洽。

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社区医院缺乏好医生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推出了很多举措,在坚持大医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每年到社区服务15天的要求同时,2010年底还出台新规,二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中级职称前,要到社区累计服务30天。另外,卫生局将支持大医院有计划地接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修。此外,由市财政出资,继续返聘中高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带教、诊疗服务。

提醒:

1.北京的社区医院开门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八点,方便老人在子女下班后陪同去看病。而上海的地段医院开门时间为七点三刻。

2.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治疗的病人、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的病人等可申请在家建床治疗,社区全科医生将定期上门诊视。

3.社区医院离家近、看病开药方便、候诊时间短,深受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的欢迎。然而,目前由于存在医务人员水平有限、药品不全、服务项目少等原因,有了大病还是要及时去大医院就诊。

网络挂号、电话预约,缓解挂号难——

挂号难,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了预约挂号的便民服务。

从2011年7月28日起,北京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正式启用。除卫生局首批公布的30家三级医院外,还包括协和医院、大兴区中医院等原本就和114合作的医院,患者可通过(010)114电话,预约近40家医院大部分科室的普通号、专科号和专家号号源。同时,预约网站()也将与114预约挂号电话同步启动试运行。上海则有“上海助医网()”,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并及时各大医院的信息。

为了分流预约者,近40家医院“错峰”放号。其中,近85%的医院是上午放号,只有6家医院放在了下午。无论是电话挂号还是网络挂号,都需要提前实名制注册患者的身份信息。网络挂号在注册后,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入相应医院专区,按页面提示选择科室完成预约。

提醒:

1.如果是帮其他人预约挂号,登记信息时一定要患者本人的身份证号。

2.每天上午8点~9点半的这段时间,是各家医院的放号高峰时间。如果担心挂不上号,可以在医院放号的时间提前将电话打入114,在线等候放号时间。

3.同一患者实名(有效证件号)在同一就诊日、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只能预约一次;在同一就诊日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两次。4.有些热门的专家号,如协和医院的免疫专家、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广安门医院的中医专家、妇产医院的妇产科专家等,即使是打电话或网上挂号也很难预约上。这些专家往往在其他医院也有出诊,小一些的医院或私立医院比较容易挂上这些专家的号,挂号费会高一些。

私立医院慎重选择

相比于公立医院的排队看病、人多拥挤,一些硬件和软件都占优势的私立医院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看病的另一种选择。

我们国家从2000年开始提出鼓励私立医院发展的指导意见,可十余年过去了,私立医院并未走进大部分百姓的生活。2012年,《生命时报》联合新浪健康、39健康网共同的网络调查显示,71.2%的居民不会选择私立医院。

公立、私立医院各有利弊:

1.私立医院就医环境相对好,但社保不能报销,而且费用通常比公立医院高。但有些高端商业保险可以报销私立医院的费用。

也有部分私立医院获批成为了医保报销单位,方便了患者就医。

2.目前我国的私立医院多是专科医院,质量和信誉良莠不齐,有些医院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医务人员,也有些医院则不尽人意。

提醒:

1.了解私立医院的口碑。从网络、正在就医的患者、医疗卫生行业的朋友等各种途径了解这家医院的相关情况,比如有哪些专家、医生的水平如何,费用如何,治疗效果如何。

2.考虑医院离家的远近。即使是口碑再好的医院,如果太远,也会给照顾病人的家属带来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