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变异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异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与“变异理论”打交道的增多,我对“变异理论”有了自己的理解。本文旨在探讨“变异理论”在“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的教学中的运用。

一、探索过程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非全新。通过之前的教学,学生已知道不吸水的物体浸在水中会排挤同体积的水,已经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通过之前的教学,我发现空间感较弱的学生很难在头脑中构建正确的立体图形,需要借助实物模型理解相关问题。另外,在教学前,我以“怎样得到橡皮泥、苹果、石块的体积”为题对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结果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橡皮泥体积的计算。学生先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计算橡皮泥的体积。其二,苹果体积和石块体积的计算。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利用排水法测量,这表明学生善于运用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第一次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反思时,我意识到,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也应成为教学重点。可见,“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设计了明暗两条线。其一,一条明线,即让学生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并通过对比、分离,使学生感悟“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其二,一条暗线贯穿全课,即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二、主要环节

1.故事引入,复习铺垫

教学前,我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不仅使学生迁移故事中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入时,我通过一个有盖子的长方体容器区分长方体体积和容积的不同,并复习其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接着,我通过石块让学生感受不规则物体的属性,以引导学生区分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让学生明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无法直接套用体积公式,需要合理的转化。

2.引发思考,合作探索

接下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怎么得到橡皮泥、苹果、石块的体积?

生1: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生2:把橡皮泥捏成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然后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同样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生3:把石块放入装水的容器中,然后测量与石块体积相同的水的体积。

通过对比,我希望学生感悟两种转化:一是转化物体的形状,二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转化为同体积的水的体积问题。这样,便易于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传授给学生。

3.动手实践,总结方法

最后,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依靠水、长方体容器、水盆、量杯和直尺等物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一过程中,我观察各组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组的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阶段,根据各组活动的不同情况,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层次,我分别请三个小组进行汇报。

(1)标准情况——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

结合学生的汇报内容,我引导学生总结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即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升高或降低部分)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升高部分的体积(石块完全浸在水中,水未溢出)。

(2)特殊情况——石块未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

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放入石块的容器里继续加水,直至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并记录此时水面的高度,然后取出石块,通过水面高度的下降情况计算石块对应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下降部分的体积(石块未完全浸在水中,水未溢出)。通过这个非标准的正例,学生应注意到,用这种方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关键在于: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

(3)复杂情况——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溢出

在容器中水已满的情况下,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溢出。此时,应将原来的容器放入另一略大的容器中,后者用于装溢出的水;等水停止溢出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由此,得到的水的体积,即石头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溢出部分的体积(水已满,石块完全浸在水中,水溢出)。在容器中水未满的情况下,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先升高后溢出。此时,求石块的体积,即求水升高部分的体积与溢出部分的体积之和,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升高部分的体积+水溢出部分的体积(水未满,石块完全浸在水中,水先升高后溢出)。

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了上述方法的两个共同之处:一是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对应的水的体积,二是转化时必须使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并准确测量水的体积的变化。

通过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可见“变异理论”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抽象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会继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异理论”,利用它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