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数学课堂应用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课堂再现、教学反思,探求先进教学法转化为课堂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职;数学;实施
一、“任务驱动法”探究背景
数学是属于文化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背景下,数学课程的定位为“为专业服务”,力求体现适度、够用的数学知识,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而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数学课程学生不及格率高于其他课程,除了数学学科本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之外,中职教师应在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探索。2010年我校获得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荣誉,2011年立项成立了四个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团队,开展了以“任务驱动法”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讨,我作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团队成员之一,也全程参与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团队建设工作,将“任务驱动法”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简介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好动机,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
1.教学设计
根据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及要求,根据授课班级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授课内容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专业服务理念,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中选择切入点,用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设置总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要降低探讨的难度,通过总任务下分任务,任务下设子任务,将难度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把对中职学生难度较高的列表过程和绘制图像教师完成,学生是观察表格数据变化,进行猜想,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的图像动态变化来验证,理解单向正弦交流电的相关知识。
2.课堂教学实录
我的课题是《正弦型函数与单向正弦交流电》,单向正弦交流电产生过程的真实场景,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
产生总任务: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单向正弦交流电。
要完成总任务,我们首先要完成第一个任务:把交流电的产生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线圈在磁场内高速旋转的平面图,转化到静止的平面图,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X轴和坐标原点的选取。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什么?3.在运动过程中确定自变量和变量。4.观察运动过程中,受哪些参量的影响?学生通过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1.以中性面为X轴,线圈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2.线圈运动产生的轨迹是圆。3.在运动过程中以时间为自变量X,动点的纵坐标为变量Y(动点的纵坐标是动点离中性面的距离)。4.运动过程中,受旋转的角速度ω、线圈的半径A、初始位置φ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已知线圈半径为A,转速为ω ,初始位置为点P0, 当线圈转动t秒后,动点P0到达点P,则 ,P点的纵坐标为 (正弦型函数)
理解几个概念:周期:动点P转一周需要时间
频率:一秒内点P旋转的周数 ;初相:初始位置φ
任务二:完成正弦函数图像的变式探讨:即:A、ω、φ三个参量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回顾“五点法”做正弦函数图像,
(子任务一)变式一: 讨论A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学生猜想:A对正弦函数的影响。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画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A值,通过拉动滑杆,改变A值,观察 的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A影响值域,周期不变)
(子任务二)变式二: 讨论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观察具体函数 与 列表,讨论什么改变,什么不变?
猜想:ω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注意:ωx=X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先做出 与 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ω的改变,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改变。
(ω影响周期,不影响值域)
(子任务三)变式三: 讨论φ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
通过列表观察 与 ,讨论并猜想对图像的影响。
注:x+φ=X看做一个整体,是整体取“五点”
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做 与 的图像,制作滑杆控制φ的变化,通过拉动滑杆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将正弦函数 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
最后,用几何画板做一个三个控制滑杆,分别控制常数A、ω、φ,通过滑杆的拉动,让学生体验到三个常数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影响,加深本节课的印象。
完成对单向正弦交流电的三大要素:e=Emsin(ωt+φ)的理解。
在课堂评价也设计了统一评价标准:知识+能力+态度,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形成学生的本课程学习评价。
3.反思与分析:
根据几个教学班的课堂实践,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好,由于涉及专业知识的真实场景,学生参与度也提高,难度降低,学生对过程了解,对结果印象深刻是本次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本人对各个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要对教学班级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真正高效利用任务驱动法,也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探讨的课堂实践,也感受到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融合,达到为专业服务,有大量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从一句话变为一条路,需要一线中职数学教师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
四、中职数学课堂“任务驱动法”高效实施要素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础
并创设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创设情境主要考虑源于专业的实景和生产生活实际,好的情境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任务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到发展。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变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在转化的关键点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3.自主、合作、探究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
教与学,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上,学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是检验“教”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将知识内化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4.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保证
规范统一的评价表格,对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有过程性评价,由知识+能力+态度构成,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形成,公平、公正、公开,帮每个同学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任务驱动法”在各学科统一实施,初见成效,要努力完善,还有更加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