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扇通向广阔童年生活的“窄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扇通向广阔童年生活的“窄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标预设:

1 发掘儿童鲜活的生活积累,引发儿童言语表达的欲望。

2 珍视儿童独特的童年体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和话语抒写童年生活,收藏童年记忆。

课前预热:

1 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想展示一下吗?

2 在这些古诗中,有不少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谁来背一背?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引出“偷”的话题

师: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就从《池上》这首诗开始(出示)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是写儿童的,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儿童的特点。猜猜看,是哪一个字?

生:可能是“藏”字。

师:“藏”?孩子们都喜欢捉迷藏,可诗中的小娃却不知道“藏踪迹”!

生:我觉得是“采”。

师:“采”?小娃采白莲和大人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若有所悟)肯定是“偷”字!

师:(板书:“偷”)正是这个“偷”字,让这首诗光彩夺目,流传千古!可是这个“偷”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拿过来。

师:哦。原来小娃是个小偷呀!

生:小娃瞒着别人,悄悄去采白莲!

师:他为什么要瞒着别人呢?

生:如果妈妈知道了。肯定不会让他撑着小艇去采白莲的?

师:为什么?

生:主要担心他会掉进池塘。

师:哦,终于明白了,原来小娃不是“小偷”,他只是瞒着大人采白莲哪!

第二板块:激活“偷”的素材

1,想想看,你曾瞒着大人“偷”做过些什么事呢?(在“偷”后面画横线)

生:星期天,妈妈买菜去了,让我在家写作业,她刚一出门,我就打开了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师:偷看电视,这样的事我女儿也做过!

生:妈妈不在家,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将自己打扮了一番,一看镜子中的自己,我吓了一跳,像个怪物!(生笑)

师:偷用化妆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

生:爸妈不在家,我偷偷地将豆浆机给拆了下来,结果怎么也装不起来!

师:挨打了吧?(生点头)知道吗?发明家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生:我要吃枇杷,爷爷说没有熟,我就偷摘了一个,一尝,又酸又涩!

师:知道吗?这就是童年的滋味!

生:暑假里的一个晚上,表弟睡在我的卧室里,我找来一件白色的衣服穿在身上,伸长舌头,学鬼叫,吓得表弟哇哇大叫!(生笑)

师:一看你就是个“调皮鬼”!

2 想不到,一个“偷”字竟然有这么大魅力,勾起了我们这么多童年趣事!一聊到这样的趣事。大家都神采飞扬、笑逐颜开,这是为什么呢?(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提问)

生:我觉得没有大人管着,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板书:自由自在)追求自由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生:我觉得做这样的事情很开心!

师:(板书:乐不可支)享受快乐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生:我觉得瞒着大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刺激、特别惊险!

师:(板书:惊险刺激)去冒险是每个儿童的向往!

3 小结:是呀,这就是游戏的童年,这就是快乐的童年,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童年!

第三板块:体悟“偷”的写法

1 孩子们,知道吗?我们这些自由自在、惊险刺激、乐不可支的趣事,在诗人的笔下,就会成为一首首美丽动人的小诗;在作家的笔下,就会成为一篇篇趣味盎然的小说。相信吗?课前吴老师就摘录三位作家笔下关于“偷”的精彩描写,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

(1)这三段主要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经历的?

(2)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

片段一:

偷做鸽子窝

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它们只能钻墙洞过夜,心里就起了怜悯。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将家中碗柜里的碗呀碟呀统统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当太阳落山,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朱小鼓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摘自曹文轩的《草房子》

师:这一段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动作。(板书:动作)

师:这些动作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语句特别有意思?

生:“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将家中碗柜里的碗呀碟呀统统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碗柜抬了出来……”

师:真是“偷”得自由自在,“偷”得不计后果!

生:“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

师:真是“偷”得有智慧!“偷”得有创意!

小结:桑桑告诉我们:我的快乐我创造,哪怕挨打也在所不惜!

片段二:

偷拾蚕宝宝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何事,仍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呀,同学们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只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们一把捏死?她终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并没有人注意她的动向,就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她背过身,把肩后的书包卸下来,装作从书包里拿什么东西,趁机将一袋小蚕放进书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着了,用两只胳膊小心抱住,就像一只随时就会压碎的薄胎花瓶。

――摘自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

师:这一段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心理活动。(板书:心理)

师:文中哪些描写让你觉得特别亲切、特别熟悉?

生:“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呀,同学们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只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们一把捏死?”

师:让蚕儿生存,还是让蚕儿毁灭,这是问题!

生:“她背过身,把肩后的书包卸下来,装作从书包里拿什么东西:趁机将一袋小蚕放进书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着了。用两只胳膊小心抱住……”

师:你已经从文字中发现了自己!

小结:金铃这一“偷”,偷出了纯真、善良,让我们发现――童心无价!

片段三:

偷着去野营

绿野公园的野营帐篷里,马小跳正在讲鬼故事。密集的雨点打在帐篷顶上,嗒嗒嗒地响,使鬼故事更加恐怖。帐篷上开了一个小窗。当马小跳讲到坟地上的鬼火时,唐飞望了一下窗外,他看见几点一闪一闪的鬼火。“啊――”唐飞尖叫一声,“有鬼火!”张达、毛超和马小跳

都扑到窗口,果然看见有几点一闪一闪的鬼火。“啊――啊――啊”他们一起尖叫起来。马小跳说尖叫声能把鬼吓跑。其实,刚才他们看见的鬼火,是远道跟踪而来的几个爸爸手中的烟头。听到儿子们的尖叫,爸爸们赶紧掐灭香烟,向帐篷跑去。看见鬼火消失了,尖叫声渐渐少了,只有马小跳还在尖叫。“我们来尖叫比赛好不好?”马小跳的建议,得到了热烈响应。他们比刚才叫得更厉害,因为现在是“尖叫比赛”。

――摘自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四个调皮蛋》

师:这一段又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语言(板书:语言)

师;文中的哪些语言描写特别好玩?

生:“我们来尖叫比赛好不好?”

师:你们有过这样“尖叫”的经历吗?

生:有一天晚上,我从外婆家偷着跑回家,看到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影子,我吓得尖叫起来,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树枝在随风摆动!

师:原来虚惊一场!

小结:这一“偷”,偷出了惊险,偷出了刺激,更偷出了童年的别样快乐!

2 小结:作家真了不起!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将儿童在脱离了束缚时的自由自在、在陌生环境中的惊险刺激、在独立王国里的乐不可支(指板书)描写得栩栩如生!不过这都是小说中的事情,是作家虚构出来的!而我们的故事却是真实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如果让我们来写“偷”,可能比作家还要棒!

第四板块:描写“偷”的经历

1 想不想挑战这些作家?这堂课我们来一个“PK作家擂台赛”。好吗?

2 出示“友情提醒”――

①从你的童年生活中选择一件与“偷”有关的往事写一写。(比一比:谁的生活更鲜活!)

’②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将事情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写成一段话。(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生动!)

③写作时间为8-10分钟。(比一比:谁的笔头更顺畅!)

3 学生根据要求写作。教师适时指导。

4 交流评点。

师:你想挑战谁?

生:我想挑战曹文轩!

师:真有勇气!下面的各位同学就是评委,如果挑战成功。就鼓鼓掌,说明你有做作家的潜质!如果还有些欠缺,也没有关系,人家毕竟是大作家嘛,我们就向他提出真诚的建议,好让他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生作略)

5 小结:孩子们,真了不起,在这里,我看到未来作家的影子!知道你们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吗?因为,你们写的是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话语!只要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作家1

6 总结全文:孩子们,这样的童年趣事,每天都在继续!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笔留住这段美好的时光,等我们长大了、变老了,再读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美好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音乐响起)

童年

童年

那甜蜜的时光

时常走进我的梦乡

课堂上

不时躲过老师的目光

低头沉思

未读完的故事已在心间荡漾

抬头仰望

心儿却悄悄飞向了操场

晚霞里

卡通书、四驱车

书包里鼓鼓囊囊

捉昆虫、躲迷藏

作业没写一行

可明天依然有明媚的艳阳

童年啊

那美好的时光

永远在岁月的年轮里珍藏……

教后感悟:

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孩子课业负担重,生活比较单调,所以作文难写,也难教。教育传媒也推波助澜,将这种声音不断放大――儿童不喜欢写作,主要是因为儿童与生活之间有一道屏障,要让儿童喜欢写作、写好习作,作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习作课堂常常“活动”先行,将一半时间花在生活情境创设上。而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却所剩无几。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儿童每天栖居在“生活”之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怎么会与生活“隔离”呢?儿童世界每天都充满着变化,每天都有新鲜的故事发生,习作课上,我们为什么要去重新“制造”生活呢?

儿童精神世界里,充盈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儿童的生活世界里。总是将自己梦想与现实“共生”出多彩的游戏、动感的活动、美丽的童话,于是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有了色彩、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文化意味。而作为成人的我们,却常常被阻隔在这个生动鲜活的“童化”世界之外,看到的只是教育力量遮蔽下抽象个体,难以触及儿童文化情境中灵动而具体的生命。因此,赋予我们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寻通向儿童精神家园的“路径”,追寻打开儿童言语生命的“钥匙”。《童年“偷”着乐》这个课例,似乎就提供这样一个具体的操作样本。

余华在《兄弟》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其实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看似“开阔”的教学指导,却常常束缚着儿童的言语和精神;而一个看似“狭窄”的教学起点,却能将儿童的言语和精神引向一个开阔的天地。课例《童年“偷”着乐》的教学,就始于一个“狭窄”的起点――“偷”。从儿童诗中的“偷”勾连起潜藏在儿童生活中“偷”的经历:从作家笔下关于“偷”的精彩描写启发儿童通过动作、心理、言语等细节表述“偷”的愉悦、自由、刺激:从儿童笔下“偷”的言语展示到引导他们自觉体味“偷”背后的童年意蕴。这一系列教学历程,将激发写作动机、选择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法、展示写作成果等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显得自然舒展、开放蓬勃。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全在于一个“偷”字:因为“偷”与儿童追求自由、享受快乐、喜欢历险的游戏精神一脉相承,是消解儿童精神遮蔽、打开儿童言语枷锁的一个有效的“魔杖”,教师一旦把握,习作教学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当然,将儿童言语和精神引向广阔的“窄门”还有很多,譬如阅读、体验、梦想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自觉理解儿童文化,自然融进童年生命,从而升腾起从寂静中出发的勇气,拥有在纷杂的习作教学元素中选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