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人际状态的内涵、类型与研究热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人际状态的内涵、类型与研究热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人际状态又叫社交地位。首先,它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青少年的人际状态,分析发现青少年人际行为中常见的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Coie与Dodge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其在团体内的被接受程度提出社会选择性和社会影响力将儿童的人际状态分为五类:受欢迎型(Popular)、拒绝型(Rejected)、矛盾型(Controversial)、被忽视型(Neglected)及一般型(Average)。最后,相关研究主要讨论了儿童的人际状态与早期的亲子交往,以及童年期侵犯行为及儿童智商等方面的联系。

关键词: 人际状态 研究维度 测评方法

人际状态(Social Status/Sociometric Status),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后果或现存状态,是反映儿童社会关系,尤其是其同伴关系质量的关键指标,对儿童自我评价、情绪和社会行为等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人际状态是用来描述儿童在一个团队(如班集体)中的社会接纳程度,同伴的社会接纳程度又反映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的人际状态。有人把它翻译为社交地位,在本文中采用人际状态。

一、人际状态内涵概述

社会交往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际状态反映社会交往的质量与水平,必然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大量研究的元分析结果对此有所证明。近年来,国内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类似证据。

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形成,儿童期的问题行为会对其成年以后的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反过来,童年期不利的人际状态是儿童后期行为的“指示器”,Vitaro与Kuhne(1994,2000)发现儿童在幼儿园的人际状态对他们将来的学校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被同伴排斥的幼儿在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犯罪行为。早期人际状态不良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退学、孤僻、冷漠、违纪、加人不良团伙乃至犯罪。具体来说,儿童的人际状态与其孤独感相关,社会交往不良、交友困难可能导致儿童较低的自我评价和较强的孤独感。另外,这种自我评价和感受又进一步构成儿童未来社交困难的重要原因;儿童在科尔伯格道德推理的第二阶段时,之所以会出现快乐取向和需要取向的差异与教师对儿童人际状态的评定有很大的关系;与人际状态良好的儿童相比,人际状态不良儿童与其父母的关系出现更多的问题。总而言之,研究青少年的人际状态,分析发现青少年人际行为中常见的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人际状态具体类型

(一)儿童人际具体类型划分依据

儿童的人际状态对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人际状态不良儿童容易在日后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问题。Moreno早在1943年就运用正向提名法来评定儿童在同伴中的受欢迎程度或者社会接受性。Coie与Dodge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其在团体内的被接受程度提出社会选择性(一个儿童是否被同伴选择:喜欢—不喜欢)和社会影响力(一个儿童如何被同伴瞩目:消极注意—积极注意)将儿童的人际状态分为五类,即受欢迎型、拒绝型、矛盾型、被忽视型及一般型。

(二)人际状态具体类型

1.受欢迎型:个体一般具有社会性,乐于助人,社会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积极、快乐的性情;外表吸引人;有许多双向交往;高水平的合作游戏;愿意分享;能坚持交往;缺乏攻击性。通常好交际、友好,支持同伴,发动和维持相互交往,和平地解决争端,表现出许多亲社会行为,较少表现攻击。

2.被拒绝型:个体一般会具有破坏行为;好争论和的,极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极度活跃;说话过多;合作游戏少,不愿分享;许多单独活动;不适当行为;对批评过分敏感,并缺乏朋友的支持,容易成为欺侮的对象。

3.矛盾型:个体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能力较强,较活跃,可能在学校里担当一定的社会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和被拒绝儿童相似,表现出较高的破坏性,学习成绩也比普通儿童差一些。

4.被忽视型:个体一般表现为害羞,不善交谈;攻击少,对他人的攻击表现退缩;行为少;不敢自我表现;许多单独表现;逃避双向交往,花较多时间和群体在一起。被忽视儿童通常比较消极、害羞。

5.一般型:个体表现为极端行为较少,各项行为指标都较为一般;性情较为积极、快乐;破坏行为较少;合作游戏比较多,也有部分单独活动。

(三)人际状态具体类型研究现状

在以上五类儿童中,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和被忽视的儿童的研究是最多的。受欢迎的儿童、被拒斥的儿童和被忽视的儿童明显不同,后两类儿童的同伴关系最为消极,一般认为这两类儿童具有外显性和内隐问题。外显性问题包括敌意行为、冲动和缺乏控制;相反,内隐性问题包括消极评价、缺乏自尊心,有孤独感和抑郁症及内心恐惧。

具体而言,人际状态对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有影响,被拒绝组比受欢迎组和普通组体验到更高的社交焦虑;被拒绝的青少年更担心来自于别人的否定评价,这种焦虑主要是“指向外部的”;而被忽视的青少年的焦虑表现是社交回避与苦恼,这种焦虑主要是“指向内部的”,不同人际状态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显著差异。同时,人际状态对儿童的孤独感水平也有影响。儿童的人际状态越不利,其孤独感就越强。Becky等试图以受欺负儿童地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变化预测儿童的孤独感、社交不满的变化。Asher等人的研究发现,3-6年级不受欢迎的儿童的显著高于受欢迎儿童的孤独感。

此外,受欢迎型在合作、领导行为上获得高分,在挑起争斗、破坏性、寻求他人帮助上获得低分,而被拒绝型恰恰相反;矛盾组在领导行为上的得分与受欢迎组类似,在破坏性与攻击性方面与被拒绝型类似,而在合作行为上介于受欢迎与被拒绝组之间;被忽视儿童除了在害羞、退缩行为上分数高于平均值外,其他各项分数均低于平均值;一般儿童各项行为的分数均为平均数。

三、儿童人际状态领域当前研究热点

目前对于人际状态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童的人际状态与其解决社交问题的特点。而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早就引起关注,比如研究者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际状态的儿童在社交问题解决方面的特点作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涉及不同人际状态儿童社交策略的产生和选择、社会交往目标,社交问题解决与儿童情绪的联系,儿童行为干预的意义。这些研究为了解儿童的人际状态与社交问题解决提供基本的信息。也有研究更广泛地探讨儿童社会技能与其人际状态的联系。第二,某些研究表明儿童在同伴中人际状态和早期的亲子交往有关,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专制或民主)会影响儿童的交往状态形成。第三,童年期侵犯行为是造成儿童人际状态不良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退缩逐渐成为引起同伴拒绝的主要因素。第四,研究发现幼儿的智商能够预测他们上学之后的人际状态,即人际状态受到儿童智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Kuhne M,Wiener J.Stability of social status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Learn Disability,2000,23:64-75.

[2]赵冬梅,周宗奎.童年期同伴关系与后期适应的研究述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2(3):101-105.

[3]Bear G,Rys G S.Moral Reasoning,Classroom Behavior,and Sociometric Statu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30(5):633-638.

[4]John D.Coie,Kenneth A.Dodge,Heide.Dimensions and Types of Social Status:A Cross~Age Perspectiv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2,18(4):557-570.

[5]Chryse Hatzichristou ,Diether Hopf.A Multiperspective Comparison of Peer Sociometric Status Group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Child Development,1996,67:1085-1102.

[6]余益兵,葛明贵.3—6岁幼儿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82-684.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基金资助,课题名称:《新疆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业心智模型研究》,编号:XJET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