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球化视野下重庆区县城镇发展和工业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球化视野下重庆区县城镇发展和工业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全球化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更影响到城镇的发展理念、空间布局、用地结构以及城镇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本文以重庆市各区县为例,分析全球化视野重庆区县城镇发展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重庆;城镇发展;工业化

1、全球化下的城市体系和产业转移

全球化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其表现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空间结构的移动是其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的重要环节。

世界经济的空间格局移向两极,即世界经济的核心领导机构向全球性大城市的集聚,而企业生产制造活动则跨越国界呈全球性分散态势。在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劳动分工国际化的趋势下,原有的以国家为尺度的城市体系被打破,逐渐形成与新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以全球为尺度的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即以领导城市、转接城市、生产城市为等级、城市之间构成全球――地方垂直城市体系。

产业转移指随着生产要素与资源禀赋的供给、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变化,某些产业从某国或区域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活动。本质上,产业转移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产业转移分为国际间和地区间产业转移。

本文研究地区间产业转移。地区间产业转移指产业在同一国家范围内由经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指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趋势。

2、重庆各区县城镇发展与工业发展现状

图1.重庆市各区县2011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入、迁出情况图

如图1,2011年重庆市以人口迁出为主。主城区为人口净迁入区,其他区县均为人口净迁出区,其中开县迁出人口最多,有48.7万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如图2,重庆市工业主要集聚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其次是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渝东北翼、渝东南翼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图2 2011年重庆市区域工业总产值

如图3,一小时经济圈中以渝北区工业最发达,都市发达经济圈中以涪陵区工业最发达,渝西经济走廊以江津区最发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工业以黔江区、开县等为主,工业发达程度均不高;渝东北翼、渝东南翼工业发达程度很低,且比较均匀。

图3. 2011年各区县工业总产值

3、区县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镇体系不完善,城镇辐射能力较弱

重庆市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小城镇数量过多,分布不均,规模较小。一小时经济圈中现有特大城市1 个,即重庆都市区;缺乏大城市,100万人的城市只有7个,且这几个城市人口均是净流出,说明其经济辐射力、影响半径难以覆盖整个重庆市,更不用说吸引重庆以外的人来此就业。

(2)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重庆具有典型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大,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主城九区仍保留着巨大的乡村地域和存在大量的乡村人口。且其他区县的城镇化率普遍偏低,县城基础设施缺乏,乡村的建设更是落后,农业更谈不上现代化。

4、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发展差异大

都市区处于工业化高加工度化阶段的迅速推进期,并正在向技术集约化阶段演进,而其余地区大多处于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化初期,正在逐步想高加工度化的工业化中期演进。

(2)工业发达区域内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主城(大渡口区、渝中区除外)及周边区县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区之间差异较大。原因除了国家和政府对相应地区的投入力度不同以外,还存在着各个区县的发展理念不同,有的区县抓住了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机遇,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退二进三”的置换。

(3)工业发展滞后区域缺乏工业发展增长极

石柱、酉阳、彭水、巫山等县工业发展水平较差,缺乏特色工业产业和能促进工业前向、后向联系的工业产业。

5、与东部地区比,重庆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庆有丰富能源、原材料资源,但缺乏资金而无力开发,早期和东部地区一样去发展加工工业,形成各区县经济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未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2)东部地区的优势产品一部分打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大部分流向中西部市场;而重庆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没有多少优势产品可进入东部市场,这样,形成重庆的资金单向流入东部的现象。东部大量商品流入重庆市场,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下,必然使重庆的生产萎缩,购买力下降。

(3)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工资、高价格和高利率会将重庆的人才、劳动力、商品和资金不断吸引到东部地区,人才和劳动力的大规模单向流动,不仅影响重庆的发展,也会给东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压力。

6、全球化视野下重庆市各区县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发展相适应之路

重庆主城九区以及周边工业发达的区县可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金、人才与技术的便利,做好技术创新,发展先进的技术,为发展产品附加价值高的工业创造条件。并注意防止区域内工业化程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城镇建设方面,做好城镇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的同时,要把重心移至软环境的建设上来,主要为吸引优秀的知识技术型人才、外资外商做准备。

对于中等城市及相应工业,如渝西经济圈城市群。调控的重点是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之间产业与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城镇建设方面注重硬件设施,包括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的公用设施的完善,保护环境等,做到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较落后,大多属于三峡经济区,各县之间的差异不大。当地的发展,一是要加快各区县中心城市的建设,二是承接好主城区转移下来的产业,挖掘当地特色产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落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燕玲,林峰.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2]楼佳.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与城乡统筹发展[N].财经时报,2005-3-6.

[3]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的总体战略探讨[J].改革,2000(4).

[4]庄晋财,吴碧波.西部地区产业链整合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求索,2008(10).

[5]重庆市统计年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