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布塔西活在地下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布塔西活在地下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布塔西

Jean Bottazzi

法国洞穴探险家,法国青年洞穴潜水基金会憾书长,法国救援协会的会员,拥有在极度困难条件下救援的技术。1986年第一次来中国旅行,从2007年8月以来一直在贵州生活。在中国,让·布塔西参加了许多探洞活动,同时帮助中国探洞人员获取有关喀斯恃洞穴的资料。

有人说,洞穴既是人类的发源地,也是地下世界的出入口。也许正因为此,吸引着50岁的法国人让·布塔西(jean Bottazzi)一次又一次走入了这些埋于地表上神秘而温润的开口,潜入幽暗的地下洞穴……

对于第一次的“探洞”经历,今年50岁的让·布塔西已经不太记得那是几岁时发生的事情,他只记得,当时在他位于法国乡下的家附近有一股泉水,对于这股清澈而流动不绝的泉水,好奇的他一心只氇要找到泉水的源头。于是,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们俩沿着泉水一路追寻而去,最终让发现,这股“泉水”的源头买际上来自于一条短短的人造沟渠。尽管没有使用任何专业的探洞装备,但对于幼小的让来说,那却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洞。

在让·布塔西15岁那年,他的教学老师——一位探洞爱好者带着一些自愿参加探洞的同学们一起走入了一个深邃黑暗的天然洞穴,这是让第一次进入天然洞穴,洞穴_申秘而幽深,让他为之着迷,两年后,让开始练习洞穴救援,他也开始去世界上更多有看洞穴的地方,澳大刊亚、西班牙、意大刊、土耳其和阿曼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让来说,有着丰富喀斯持溶岩地貌的中国具有浓厚的吸引力,他的第一次出国探险就是1986年在中国的贵州。之后,他还带队贵州绥阳双河洞探险。1998年,他对法国的GouffreMirolda洞(世界排若第三的深穴)的末端水潭进行了洞穴潜水挥险,使这个洞的深度纪录推进到了低于洞口1610米。

在法国,让的专业是质量顾问,负责帮助工厂改进产品质量。法国人骨子里总是有着那么一种冒险精神,在诸如无氧深潜、跑酷上都是佼佼者一样,让也是如此,他把所挣的钱都用来探险,工作几个月,然后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探险,他常常搬家,一路漂泊,现在则暂时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在汶川参与搜救失事直升机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波波及贵阳,持续一分钟的震波让身在贵阳的让震惊不已,他立刻感觉到灾难的严重性。借助贵州洞穴协会成员的身份,让得以与当地的一支救援队一起奔赴汶川地震现场,并加入到四川红十字会的救援工作当中去。因为他知道,他所学过救援和洞穴探险技术一定能够在这种困难和极端的环境下发挥作用,帮助到那里受困的人们。在搜救过程中,他最难忘的就是用洞穴探险技术和装备,协助军队找到了映秀山崖上失事的救灾直升飞机。

5月31日,这架装载了18名乘客与机组人员的救灾直升飞机因强气流和大雾坠毁在汶川映秀镇附近,当时军方派出数干搜救队员搜寻了十日,但失事地点气流复杂,搜救直升飞机无法直接降落,再加上机身本身的迷彩色,令救援工作陷入僵局。对于那次搜救,让现在谈起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搜救那架失事直升飞机的难度在于,地震将山上现有的路都毁坏了,在高山密林中,我们必须自己开路上山,在山势陡峭的地方,绳索的使用技巧变得非常实用,但我们也尽可能地减少使用绳索,因为在高海拔地区,我们不可能携带很多的绳子,当时我们那组只有4个人,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大雾又迟迟不肯散去,我第一次走到坠机地点附近时,实际上距离不到十米,却怎么也看不见它。夜晚来临时,我们必须在人员安全和成功寻找飞机残骸之间做出抉择,于是我们决定,留下两个人在3100米处过夜,这两人没有任何露营设备,手上仅有半升水,其余的两人则下撤到营地,次日早晨取回水和食物,事后证明:我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第二天早上云雾散去,空气变得清澈透亮,失事飞机现场清清楚楚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数日的搜救工作使得让与那些中国士兵们结下了真诚的友谊。

凤山情缘

常年在中国的时光,使得让得以参与到许多探洞项目中来,尤其是对于贵州和广西巴马凤山的开发。2011年,他帮助凤山的探洞爱好者成立了一个探洞俱乐部,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探洞的训练和探索中来,志愿者们可以到这里学习探洞的技巧并且参与新的探洞任务,一些外国的探洞者也能参与其中。正是因为俱乐部的存在,2012年,这里每个月都有探洞活动发生,超过1公里的新洞和两个天坑被开发出来,“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洞穴都开发出来用于旅游,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些美丽的洞穴在大量游人纷至杏来之后也会丧失其原本的自然本质。我们会在尊重地质遗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新的洞穴,以促进凤山的旅游业发展,但我也同时希望,借助着这些由年轻人从事的探洞和户外活动,一种以参观天然洞穴为主的新的旅游形式能够发展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探洞的热情以及探洞的魅力。对于这些经济较为贫困的喀斯特地区的人们来说,在一个中国洞穴联盟的帮助下,推广正确的探洞技术和合理的洞穴开发方式,也许会是一条更为有效的发展途径。

让也曾在一次深潜中发生意外,当时他下潜至45米时被自己的安全绳卡住,这让他几乎认为他真的会丧命在那个洞穴之中,幸好,他所受到的正确训练和装备救了他的命。“实际上,危险总是与探洞寸步不离的,我们通过学习更多的技巧和知识将风险变得更具有可控性,但同时,希冀于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又将我们的步伐推得越来越远,所以你必须同步升级你的专业技术,让这些也许能救你一命的技巧能够跟得上你的脚步。”尽管有着20多年的探洞经验,当被问及“在这个世界上,你会不会去有些不愿去的地方”时,让承认他对于洞潜还是有些望而生畏,在深洞中,他那即将踏人未知世界的激动突然之间就会变成一种深深的恐惧感:“我认为我可能永远不太可能独自对三门海(位于广西凤山)进行具有挑战I生的洞潜探索,那是有一定深度,需要一定洞穴深潜技巧的。当然,除了深潜之外,我很愿意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探索。”

让也同时对于中国现有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感到担忧:“探洞活动常常在自然环境下实施,对于洞穴本身以及定向知识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探洞中,绳索技巧被广泛的予以应用,但这种技巧与攀登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两种技巧和装备之间的差异很容易混淆,从而导致不可预料的事故发生。另外,在中国探洞的另一个威胁在于,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在法国,洞穴的保护和开发是由法国洞穴协会来主导的,我希望中国有一天也会有一个这样的协会,能为喜爱探索的人们提供洞穴探险技术服务。只有极少数的探洞者能进行具有科研意义上的探洞活动。在现今的中国,现代洞穴开发已经开始了数十年,在许多省份都有着专业从事探洞的队伍,他们通过QQ经常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中间的机构对这些探洞者专门而设,因此这些队伍不仅分布较为分散,很难出名,也很难参与到国际探洞活动中来,难以获得国家的支持。对于今后的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探洞会得到更多的发展,但建立起安全、道德、高质、高水准的探洞体系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