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腹泻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腹泻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腹泻发病的病因与临床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30例小儿腹泻病的流行性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资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病例中感染性腹泻占了93.55%。发病年龄5个月~1.5岁,为高峰年龄段,男性患儿显著高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1.3∶l,每年发病高峰为1~3月。30例病例中检出致病菌2例,大肠杆菌病毒阳性14例。临床表现以呕吐、失水、发热等症状多为常见,其中60.32%的病例为发热,有肠道外症状者36.32%。结论:小儿腹泻病早期确诊、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

腹泻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性状发生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疾病。在我国儿童中,腹泻病属常见多发病,发病概率仅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全世界第2位[1],被列为儿童疾病防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儿科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非常大,所以对小儿腹泻病症状的临床鉴别及诊断治疗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了解目前本地的小儿腹泻病临床、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特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30 例小儿腹泻病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腹泻病住院病历和相关检验科病原学检查的相关记录。这些病例全部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30例中,男19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72:1。发病年龄2个月~7岁,5~18个月的婴幼儿共21例占70.%。

1.2 治疗 根据小儿腹泻病的不同病因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我院主要以黄连素加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水和电解质的紊乱,3个月~1岁患儿用思密达0.5包/次,1岁~3岁患儿用思密达1包/次。先将黄连素研成细粉,溶于生理盐水配制成2%溶液,每次20ml,将思密达和黄连素混合均匀制成灌肠液,温度36~39℃。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选用20ml注射器抽吸药物,连接一次性管。用液体石蜡油,用一次性管缓慢插入患儿内10~15cm,缓慢推注药液,捏紧口,抽吸10ml空气注入肛内,缓慢拔出,半小时内无药物排出。

1.2 病原学检测与研究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全面体检,每天都观察情况并记录好大便性状与次数。根据临床上特点送大便进行培养与药敏试验,菌株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执行。其中的轮状病毒检测采用了胶体金法(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收集到的病史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建立EXCEL的数据库,数据整理与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方法采用的独立样本的x2检验;P

2 结 果

30例中感染性腹泻(含细菌性疾病)18例,占66.7%;其他12例,占40%;急性22例,占73.3%;迁延性5例,占16.7%。所有病例都有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其中稀水样大便有24例,占80%;稀便有4例,占13.3%;黏液脓血样大便6例,占20%;呕吐有12例,占30%;有发热表现者26例,占86.7%;有脱水表现者22例,占73.3%。其中,轻度的有10例,占脱水者的38.4%;中度有14例,占53.38%。有2例发生了惊厥,伴着流清涕、咳嗽者有13例,占43.3%。17例进行了X线的检查,提示有支气管炎及肺炎者有9例,占30%。发热与肠道症状出现有一定的关系, 发现部分腹泻病患儿在发热的3~4d后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有发热表现者有17例,占56.6%;发热病中高热有9例,占发热病的52.9%。与同期未住院观察相比,门诊病例18例中 (6/18) 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的发热率明显高于非观察组(x2=2.7,P

3 讨 论

3.1 小儿腹泻病发病的病因 腹泻病是我国儿童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有很多方面,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因素,一般住院的患儿多为感染性腹泻,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国内的资料显示,本病有2个发病高峰季节,一个高峰为6~8月,称为夏季腹泻,主要病原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季节为10~12月为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病原引起[2]。在本组的资料中,因病原学的送检率相对较低难以确定。本组资料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与我们国内的文献报道相似[3-4],揭示本地的小儿腹泻病主要病因仍是感染性。从我们的送检结果来看,常见的病原菌检出率远远较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要低(x2=2.4,P

3.2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 腹泻大多发生在4个月~2岁,这与本文所得出的6个月~1岁婴幼儿的发病率占89.2%的结果相似。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尚未发育成熟,胃酸与消化酶分泌过少,酶活力较低,代谢相当旺盛,机体防御功能差[5]。本文研究的人群与时间分布状况与国内文献保持一致[1,3,4]。主要的临床特点也基本相似,但秋冬季腹泻的早期表现与典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略有所不同。轮状病毒的肠炎典型特点是先有呕吐后有腹泻,有水样便,伴有或不伴发热的现象,大多发生在37.9℃~39.5℃。35%~60%早期患儿都可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特征[6-8]。本文观察的30例患儿56.6%先出现发热。因与以往典型的表现有所不同,其中一部分早期病例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病原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到的病例主要病原菌是轮状病毒,提示在流行季节对发热的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患者应该注意轮状病毒的感染,以做早期明确性诊断及调整治疗提供有效方案[9]。

3.3 临床治疗 WHO推荐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具有高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对重度脱水和新生儿腹泻患者采用静脉补液[10]。调整饮食,促进患儿身体恢复,防止由于腹泻导致营养不良,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补充锌,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腹泻程度。治疗小儿腹泻病遵循“预防和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合理选用适宜止泻药,以缩短腹泻时间,加快患儿恢复。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达96.7%。综上,小儿腹泻病早期确诊,并采取有效方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2] 马建芳,洪国才.3年2484例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回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0):186.

[3] 杨立华,傅晓凤,聂微萱,等.98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90-4591.

[4] 林泽军.小儿腹泻病616例流行病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161-162.

[5]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210.

[6] 姚英民,李宁,欧巧群,等.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90-792.

[7] 黄丽,路中江,庄宏芬,等.10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3):182.

[8] 仝利兵,宋艳红,张秀英,等.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0(6):11.

[9] 董金凤.轮状病毒肠炎的肾脏损害[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4):238.

[10] 路书敏,王金荣,陈光权.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