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语文课须姓“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语文课须姓“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语文课已不再姓“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作为学校教科研负责人近三年有幸听校、镇、县、市、省级课改观摩课、示范课、评优课等近300节。执教老师大都是各校推荐的、自身素质相当好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崭新面貌。但其中不少教师往往热衷于教学形式的创新,重视拓展延伸,在课件设计上下的工夫较多,忽视了对文本的仔细研读,使得课堂的“语文味”不浓,不能有效地显示出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一、语文课的唯“综合化”

这有两种类型:一是一篇课文(不管它是长文还是短文,也不管它是美文还是一般文章)只上二十几分钟,剩下的二十分钟全用来课外拓展迁移,形式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的真正收获却是甚微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毕竟是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用不好这些“例子”,怎样举一反三呢?二是将音乐、美术、历史、生物甚至外语等带进语文课堂。若将这些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信息量,是很有必要的,可有的语文课已不再是语文课,纯粹上成了其它学科的课,这样下去,又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举一例。某位老师在《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教学中,解读文本仅花了20分钟,后半节课即开始拓展延伸,安排如下环节:①展示图片:投影显示人类猎杀果子狸、藏羚羊等图片,教者简介图片内容;②拓展举例:学生列举身边类似事件;③讨论探究:阐述自己面对这一切时的表现,教者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写作练习: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写一句宣传标语;⑤播放音乐:《地球是个美丽的圆》(音乐声起,学生鼓掌打节拍)。此课已异化为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已不复存在。

二、语文课的唯“自主化”

有位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时,采用“实话实说”形式,一生扮演记者发问,其他学生分别扮演皇帝、老大臣、官员、骗子、观众、小孩等角色作答。整堂课一直是学生在表演、讨论、探究等,希望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既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又提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像这种唯“自主化”的课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老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识水平仍在原有的认识层次上徘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

三、语文课的唯“现代化”

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起到省时、激趣、高效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绝非因此可淘汰。有位老师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用了20多张幻灯片来展示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而当讨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时,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这本应成为课堂亮点,却被教师以一句“你们说得都不对”给扼杀了。为了追求多媒体展示的听觉、视觉效果,而使言语的欣赏、积累、运用等原生态的“语文学习”退出语文课堂,实在可悲可叹!有些语文老师一堂课的所有内容都由课件来呈现,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其实语文老师或工整或娟秀或飘逸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往往设计听录音环节,我认为老师或学生现场声情并茂地朗读比学生听录音的效果更佳。

上述三种不良做法虽不是普遍的,但作为课改观摩课、示范课,其导向不可低估。出现这些做法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并牢固把握这一点,才能删繁就简,除芜存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确立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清晰的教学方向。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让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色彩和情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用好教材中的每一个“例子”。三要坚持科学预设和合理生成的统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要注重高水平的课堂预设,又要注重科学的动态生成。预设必须以课标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依据;生成必须基于文体,用活文本,恰到好处。

一言以蔽之,别拿语文不当语文,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必须彰显“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