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跃的状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下值得教师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反馈信息,进行教学交流。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才能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场知识探索之旅呢?笔者在此,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性提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轻松愉悦的情境总是可以让学生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也最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意识;而照本宣科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趣味性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心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探究氛围浓烈,因此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结合高中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2)提问要适度。问题设计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通过积极的思维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学《像山一样思考》时,一开始就可以这样问学生:“山会思考吗?它告诉了你什么?”这看似简单、随意的一问,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思维活跃,在脑海里尽情地搜索平常生活中与山有关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引导学生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巧妙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不仅可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还能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愉悦感。

二、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授课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概括、评价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提问具有发散性并不等于放任不管,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例如,一个中学高级教师,曾上过这样一堂经典的语文课。学完《鸿门宴》这一课进行小结之后发问:“项羽为什么不在席间杀死刘邦?”学生们说出了很多:项羽妇人之仁,犹疑不决(学生持此观点居多);刘邦已经臣服项羽,不好下手(现代意识观);为了取信于联合抗秦的各诸侯国;项羽有君人之度(亮点);项羽没把刘邦当成争天下的对手;因为有项伯的保护;樊哙忠心护主,使项羽有英雄惜英雄之感等等。学生各抒己见。发散性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摆脱了标准答案的禁锢,发散思维,拓宽思路,将不同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辩证思维也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启发性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问题并非提得越多越好,而要看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举一反三。

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时,根据人物对话品味其中关键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有学生提出疑问: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后面贾宝玉再问时又是“不曾读,只上了一年,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回答的前后不一致?这么安排有什么用?笔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启发:①贾母作为一名典型的封建老太太,她的价值观是什么?②贾母对黛玉的回答是否满意?③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是什么?(启发学生关注主客对话的背景)通过启发,学生经过一番仔细琢磨,不难得出:贾母这封建老太太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对林黛玉的回答是不满的,这让初到贾府的黛玉感到很不安,当贾宝玉再问时那样回答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反映出黛玉刚到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走一步路”的谨慎心态。

在启发式问题的帮助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当然,教师要善加点拨,才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四、析疑性提问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惑时,不要急于立刻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重难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循循善诱,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接近答案,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

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估计学生对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策略不易理解,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烛之武刚见秦穆公时姿态是怎样的?(2)烛之武跟秦穆公阐明了哪些利害关系?(3)烛之武站在怎么样的角度为秦穆公分析这个亡郑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学习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经过点拨诱导,学生不难找到答案:刚见秦穆公时说“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让秦穆公放松警惕,为下面说辞做铺垫,然后客观上分析利害,若取郑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是有害无利,接着又巧妙的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记忆,然后说明保存郑国对秦不仅无害反而有利,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谋划,但却从秦国利益出发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最终被秦伯所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句句打动对方,是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广的应用,对于这样方式的课,学生的兴趣盎然,探究氛围浓厚。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这不仅是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而且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充分发挥这种手段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宋玲译著.《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刘江红.《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J],考试周刊,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