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总量的剧增,在校贫困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大,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成为了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制约了资助目标的实现。加大资助工作理论的探讨和实践,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强化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与创新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仍是我们必须重视和亟待优先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对全国公办普通高校贫困生数据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9年底,全国各类各级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学生约占20%; 大约在270万人左右;特困生约占5%到10%,大约在70万到135万人之间。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这对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贫困大学生资助既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又是一项难点工作。资助工作的实施效果,不仅影响到在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间接影响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发展和基础

(一)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从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组织领导、投入和各方参与等方面形成厚发基础。1999年9月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2006年2月更名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为制定和落实全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的专门机构。各省(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相继成立相应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对口指导各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据统计,新的资助体系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我国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助学经费已达500多亿元,全国高校和中职学校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将可以从中获得资助。

(二)高校以生为本促贫困大学生帮扶更为多元化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机构和机制日益健全,作为具体操作层的各高等院校,也都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基本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的以“奖、助、贷、勤、”为主的基本模式。在新生入学时, 大部分学校均实行新生“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政策解决了新生的“燃眉之急”,让新生能够顺利入学。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发展,通过加强资助体系建设在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点。为了保证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出了决不让一个贫困子弟因贫困不能上学的号召,并为此颁布了相关制度和办法。尽管离公平的理想和现实的需求仍存在相当的差距,但在资助工作探索和实施中从国家到高校都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中的不足和问题

(一)对贫困大学生的确定标准不明确

“什么家庭情况的学生才算是家庭困难学生?”这个问题不仅是许多在校学生的疑问,也是高校资助制度中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的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认定。大多数学校认定是否困难生的依据只是学生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实际上不少地方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很大,学校缺失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费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准确掌握,困难或比较困难的学生比较多,都想用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中间就不乏有一些不该享受而享受资助的学生。

(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陷入恶性循环圈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国家、银行、学校承担了学生的违约风险,而学生及其家长却没有强制的责任和义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时也助长了助学贷款违约行为。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由于居高不下的违约率,造成了政府极力支持,银行不积极,而学校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也给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使助学贷款陷入一种贷款可以不用还,没有风险责任,越来越多的人抱着这种心态去贷款的恶性循环。

(三)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操性不强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行的是无偿资助,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资助模式,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资助资源的索取欲日益膨胀,另一方面导致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

(四)高校可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少,且对贫困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高校在校园内能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很少,助教、助研、文秘、图书馆这些文职岗位几乎饱和,后勤所能提供的有限的体力劳动岗位不但少,而且有的贫困生出于自尊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去做。而校外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并不多且存在安全问题,据统计,90%以上是从事家教,但从事这份工作的多是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不少贫困生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沟通,不被学生家长看重。同时,勤工助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习。一些学生因为勤工助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尤其是从事一些体力工作的贫困学生,使勤工助学变成了“勤工误学”。

(五)高校对贫困大学生考评和励志教育有待加强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家都会认为贫困生是在学习上是非常刻苦,在生活上节俭,在意志力上很出众的学生。事实上,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贫困生都因为经济问题而承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同时,由于部分贫困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卑心理,出于面子问题不愿申报或表露困难的家庭背景,经常出现真正贫困生不报而个别出于利益贪念的非贫困生谎报现象。我们调查显示,42.1%的学生表示在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时不会客观如实反映自己的家庭贫困情况,其中18.4%的学生会掩盖或缩小自己的家庭贫困程度。这些都体现我们在对贫困大学生考评和励志教育是很不足的。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政策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规范与透明并存”, 切实解决贫困生资助资源有限、资助效益低下、资助政策难以落实等主要问题,必须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结合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政策,逐步探索和建立健全的科学的阳光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