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危机的脚步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8月7日,FRB(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决定提高作为政策利息的FF(联邦基金)。第二天下午5点,他在电话中和花旗集团罗伯特・鲁滨经营议会主席谈论了金融形势。
鲁滨向伯南克解释了提高利息的正确性,但华尔街的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伯南克没有能正确理解市场的混乱状态,出手太晚了。事实上,8月9日之后,FRB已经向市场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谁是流动性过剩的元凶?
有趣的是,伯南克一反学者主席的形象,在8月9日会见了很多重要商界人士,似乎是要听一听来自商界的声音。伯南克想问:“究竟谁是制造流动性过剩的元凶?”
根据记录,伯南克和亨利・波尔森财务部长紧急协商,保持了和财政部的步调一致。在决定降低基准利率之前,伯南克还召集日美欧国家的中央银行首脑进行了电话会议。
由次债事件引发的此次金融动乱有下列特征:当局往往后知后觉,只能在事后去亡羊补牢;泡沫经济不崩溃的话,谁也不知道这是泡沫经济;危机直击最弱的金融环节。德国中坚银行IKB子公司在次债上的投资失利,作为总公司复兴金融公社的干部在两天前还一无所知。理应分散风险的证券化商品却反而扩散了风险。9月后公布的美欧金融机构的决算中,绝大部分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赤字。
美国以外的国家状况如何?至少对产生了金融动乱共振现象的欧洲来说,无法这么乐观。2000年―2006年6月,英国房价增长13%,荷兰8%,卢森堡7%,法国5%。英国和欧洲圈购入了将近50%,日本持有6%。美国的住宅泡沫真的崩溃的话,欧洲的金融机构将首当其冲遭受冲击。
但问题真正的关键还是在欧洲本身。英国、西班牙、爱尔兰、法国等欧洲诸国的住房泡沫状况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美国。2000年―2006年,这些国家住宅的实际价格已经增长了10%左右。
“魔杖”不管用了
此次次债危机的导火线在美国,一些发放房屋贷款较多的企业濒临倒闭,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年底的总决算才是关口。
对于银行和投资银行来说,证券化是“商业”魔杖。房贷并非记在本身的平衡表上,而是通过数次转手来赚取其中的交易费。虽然这样能凸现出手段和能力,但本金在不断被侵蚀,无论做多少功夫都掩饰不了其亏本。
证券化的贷款想卖却卖不出去以后,各企业的资金周转将陷入泥潭。就算中央银行注入再多资金,金融体系本身出现阻塞,银行间的利息还会上涨,最终在导致金融收缩后,引发金融当局完全没有估计到的“信用收缩”。
因为FRB的金融缓和得以暂时摆脱了困境,眼前美国股票再创新高,日本股也被牵着行情看涨,但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中国能引领以后的需求扩张,所以就没有问题了吗?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国家,都在期待着中国。就连一向严苛的英国经济杂志在最新一期中,也显示只能等待中国来拯救危机。
2008年中国北京的熊熊奥运圣火,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也许是惟一的救命灯了。
日本《要素》
2007年11月编译: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