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化进程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社会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进程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社会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进程为切入点,对其社会化服务中的现状,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期对图书馆的社会化应用有实际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图书馆 社会服务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09-02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首当其冲地受到社会信息化进程带来的冲击。信息化社会通过变革和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内容都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增加其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迫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学研究范围内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一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概述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这一理念,自17世纪德国图书馆学家G·诺德提出以后,已成为国际图书馆界的共识。图书馆社会化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理论依据。而中国在图书馆社会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少有论述,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记载,近20年来中国在此方面的论文不过百余篇,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论述,特别是具体应用的案例或横、纵向比较的课题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着加强高校社会性、公益性的责任和义务,但主要为广大师生的科研和教学服务,供其借阅和应用,其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距离真正意义的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的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国内,除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的少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有限开放”之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基本“封闭”。北京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外临时来馆查阅资料人员,办理当天临时阅览证,每证2元,只限当天使用,当天下班前按时交回。凡与本馆有业务联系的本市高校图书馆,可按规定办理馆际借书证,每证每年交纳服务费200元,押金1000元,每年验证一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校图书馆沉睡的藏书和无法浏览的电子文件如何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值得我们思考。

2009年底,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高校图书馆界首次举办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上,高校图书馆如何服务社会已成为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在一些东欧和北美国家,包括日本,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进程已经相当普遍,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差别不大。美国高校图书馆被公众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如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自带书包进图书馆看书、复印文献。从美国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教育服务活动纳入国家整体图书馆界行业评奖到具体的耶鲁大学帮助“纽黑文”打造“人人读书的城市”,应该说,美国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进程从理念到行动,完全贯穿到了人们的心里,高校图书馆俨然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是一样的。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放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院系(研究中心、所)和学院图书馆,对校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其他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甚至经常会看见学龄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日本、德国等许多大学图书馆也全方位向市民开放,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完全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壁垒。

二 信息化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联系

信息化社会要求为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也对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社会文化的传播机构,担负着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组织、建设、管理、传播和开发利用这一社会功能,满足社会大众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责任。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从专科院校独立或者经过中专、大专等性质的重组合并而成,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合格评估的重要支撑点,而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是重中之重。因此,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努力推动信息化的文献资源建设,上设备、上指标,努力按合格评估的水平促动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努力囤积和培训信息化进程中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虽然,由于制度管理,经费缺口等原因,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努力实现数字

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国家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结合国外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倡导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应运而生,是水到渠成的社会诉求。国家教育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动其社会服务进程。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市委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第二十一条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同样承载着“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的使命,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信息化进程与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社会化服务相辅相成,息息相关,信息化水平的好坏对其社会信息化,社会服务有直接的影响。反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开展程度与实施水平是衡量其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

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化进程下的社会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和社会服务的内在联系以及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趋势,虽然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包括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如广西贺州学院、广西河池学院等多所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社会化应用和具体社会服务实践。诚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是否能开展社会化服务,如何开展等一系列问题还存在理论上的、政策上的、人力和物力、资金上的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内部问题

第一,电子文献、架上图书资源储备相对不足,各院校资源储备水平参差不齐且对于应对社会服务缺乏科学规划。在信息资源建设总量上符合国家高校图书馆建设达标水平,但粗放型的管理及采购模式和应对社会服务的总体规划,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服务人群和服务目标、确定受众图书定位等方面缺乏原始积累,对于总体规划缺乏思考。须知信息化进程要和服务地方的经济水平,社会人文水平相适应,与当地受众人群保持密切联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否则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的优势与公共图书馆的差距就会被缩小,社会服务水平将大大降低。

第二,社会化服务目标不明确的事实客观存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图书馆是各地方高校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主阵地,相对于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区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专业人才配备、信息化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对服务地方的社会效应已经达成共识。但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化服务定位比较模糊,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在管理层面上,存在做好本职工作即可的思想,缺乏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激励,直接导致了信息服务社会化水平的停滞或效率低下,这种服务目标的迷失,甚至是管理的迷失客观存在。

第三,信息化传递和宣传以及具体的社会服务项目落实不够,直接导致公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不了解,望而却步。很多学校片面强调自己所藏有多少万册的图书等资源,建筑面积多少、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设备、网络化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等技术指标和数字,而往往这些优势社会公众看不真切,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在社会化服务中忽视了对公众想看什么书籍、需要什么资料等方面的社会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宣传不畅。

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外部问题

第一,市场化运作不灵活,机制不完善。在面向社会服务中,会出现不同的人群,老人、小孩、青年等社会各种知识水平和层次的服务对象,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会出现诸如岗位管理和调度、专业化人员的合理搭配、外部市场操作中部门之间权利、义务和职责的划分等问题。服务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各种外部因素来促动,而市场的灵活机制是使社会化服务充满活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信息化进程与高校陈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不配套,信息化和社会服务难以发挥。高校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习惯了统筹分配,虽然现在已经明显搞活,很多学校有了自,但原有计划体制陈旧的观念仍然客观存在,且深入人心。惯有的管理方式下,学校建立自己的图书数据系统,很多学校自成体系,哪怕只有一街之隔彼此之间也对接不上,使得校际资源很难实现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校际之间缺乏协作,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资源重复建设,影响了公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便捷性使用。同时,体制决定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宣传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社会效益归属和划分等客观存在的因素,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受到约束。

四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备保障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要真正实现为服务地方经济做贡献,更好的提供社会化服务,则必须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彻底实现其社会服务。首先,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实施社会服务,搞活市场机制,以调动图书馆的工作热情,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是做好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再次,网络技术,信息化的运用需要专门的人才,专业的技术做保障,才能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最后,社会化服务的水平,需要广泛的市场运作,需要受众和高校图书馆通力配合,开创和谐的社会服务环境,人为因素也是其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文藻.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校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1(4)

[2]唐元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J].山东社会科学,2011(S1)

[3]张明、林彤、黄晓玲.百年清华图书馆文化精神之感怀[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1)

[4]田洪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升对策研究[J].兰台世界,2011(12)

[5]王永忠、牛淑红.浅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

[6]李桂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若干问题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

[7]王胜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若干问题探讨[J].图书馆,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