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阈下高职学生体育心理效应成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阈下高职学生体育心理效应成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高职学生体育积极心理效应和逆向心理效应的成因,提出应树立和强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强化情感建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氛围;实行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文化历史发展相互结合,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平等相待,以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高职学生 体育 心理效应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65-03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提出心理健康十大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且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较高级的需要必须先满足部分比较低的需要之后才能出现。而体育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基本需要,还能满足他们社会交往、人格尊重、愉悦身心、实现自我价值等各种更高级的社会性需要。鉴于此,在包括高职在内的体育教学中,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科学分析学生的体育心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是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心理效应成因分析

心理效应指向是多方面的,课堂心理效应是基于体育课堂的环境,师生之间教授过程中,催生的学生群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并且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从认知到情感交流再到言语表达等作用于心理状态。情感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对于心理效应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丰富的情感交流、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心理交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效应,进而可以实现最佳状态的课堂教学。相反,没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没有沟通的课堂机制,长时间持续后会形成心理融合障碍,学生也会产生逆向心理效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误解将会逐步加深,逐步丧失沟通的基础,更有甚者会在课堂上发生冲突和对抗,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因此,情感交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是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还是逆向的心理效应。不同心理效应的作用下,教学效果必然也是不同的。

二、高职学生体育积极心理效应构成分析

所谓积极的心理效应指的是师生之间基于积极正向的情感交流而产生的一种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心理状态。

(一)兴趣效应分析。学生因为对事件、物体等好奇而产生强烈的认知欲望,进而自身积极主动去探索研究学习。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动作技术产生兴趣就会自意去研究、尝试、完成。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会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倍感愉悦,在轻松氛围中学到知识,这是学生能够产生兴趣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能够乐于接受,同学间的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意愿也就有所提升。如集体意识强化,某位同学遇到困难也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信进而快速进步,克服困难,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轻松的氛围、有效的情感交流、集体的温暖能够让学生学而不厌,一直保持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

(二)动能效应分析。教师通过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自我强大的内驱力,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应该多些鼓励,多些引导,创造一种平等、融洽的交流沟通氛围,这样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心理建立的学习环境,进而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强化对体育学习和接受终身体育理念,产生极大的动力,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尊崇效应分析。通俗地讲,被动者会对对主动者的人格魅力、学识品质、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推崇,以至对主动者的言行、指令等在潜意识中愿意随从甚至模仿,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崇拜感。这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的身体素质、个人魅力、品质德行等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平等、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彼此能够相互信任,理解与支持,那么学生也就能够以愉悦的心态,在融洽的氛围中增强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好地贯彻,学生也能够乐于而且有效接受,获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四)暗示效应分析。古代所说的“眉来眼去”、“眉目传情”说的是男女之间爱情。就现代而言就是彼此之间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是基于两者之间的两情相悦。所以,当今对暗示效应的定义为,个体之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情绪、眼神、肢体等非口头表达语言相互传递一种共同信息的心理效应。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个体产生愉悦与兴奋,个体之间通过感情交流、情感传递,那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就形成了,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心理、生理潜能,积极发挥甚至超长发挥。如学生因为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事情而情绪低落,教师手势、眼神的鼓励都有助于学生从低落的心情状态调整到积极的状态,进而进入课堂角色,有效高效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三、高职学生体育逆向的心理效应构成分析

逆向心理效应是与正向心理效应相对而言的,师生之间正常的交流沟通机制的破坏,会导致产生误解,那么相互之间的对抗消极心理状态表现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师消极怠工,持有偏见,学生散漫不配合,缺乏自信,这可以分为偏见效应和挫折效应。

(一)偏见效应分析。“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方面说的是个性,另一方面说的是人对事物的偏见。就体育教学课堂而言,教师的偏见是对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存在片面认知和成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带“有色眼镜”看问题的心态必然导致教师负面心态呈现在其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上。例如,有些文化课比较好的学生可能更让教师产生好印象,乐于在体育课上为其“开小灶”,降低训练强度等;但是一些体育成绩不错,但文化课成绩、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容易通过动作、语言等形式对其进行负面激励,这就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抵抗心理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应付教学内容。这就为教学秩序埋下隐患,教师在学生中的整体印象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形成小团体,集体抵触,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面临更大的障碍。

(二)挫折效应分析。因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不充分,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如果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那么学生的个性始终被压抑,心理状态始终低落,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对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因为无法掌握要领无法熟练进行而大加训斥,学生就更不愿意接受课堂内容,进而心理和消极情绪流露,这种状态反应可以称之为挫折效应,具体有以下一些表现。

1.怨天尤人。因为学生群体对教师的一些言谈举止、授课方式方法不满意,进而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抵触、反感,自身潜能受到压抑,无法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自身问题会归结为各种理由,如老师教得不好、同学不配合、教学内容枯燥、训练强度太大、技术太难掌握等,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长期以来必然会厌学,甚至谈体育色变。

2.冷漠无谓。这种很典型的表现就是失去学习动力,对于学习科目无任何兴趣,冷漠视之,无所畏忌,成绩的好坏都无所谓,缺乏竞争动力与竞争意识,课堂也是应付了事,得过且过。

3.临阵脱逃。临阵脱逃的现象在体育课堂上时有发生,因为对体育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因为对自己内在潜能和身体素质不自信导致畏惧体育训练。生病、有事经常成为男生逃避体育课的借口,女生多以生理原因作为挡箭牌。时间一长,因为缺乏系统训练,体能下降更为厉害,导致更无法跟上体育课教学节奏,因此使之成为常态。其他同学觉得训练强度大时也会竞相模仿,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进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四、运用心理效应提高高职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如上所述,体育课堂上正向的和逆向的心理效应成因及后果的分析为我们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事实支撑。如何放大正面的心理效应,减少或消除负面的心理效应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确保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一)内外兼修,树立和强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体育教师的个人威信是学生能够消除逆向心理确保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方面。体育教师有威信,其意见和建议才能够得到学生的重视,其的课堂指令才能够在学生中贯彻执行,其言行举止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能够在学生中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一些体育教师拿过某项目金牌、长跑冠军等,这些荣誉和成就都是个人威信树立的资本。

1.教师上课必须保持阳光、积极、、开朗、正面的形象,切勿外形邋遢,着装不整,让学生产生不良印象,外形的爽朗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精神状态,愿意与教师多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在心理上得到认同感。

2.课堂用语简洁干练,技术讲解到位,技术示范标准熟练,整体给学生一种专业的形象,标准术语融合自身理解和经验向学生灌输。

3.体育教学不能满足于现状。体育教师要时刻接触最新的体育发展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提升自我业务素质,能够将新鲜的知识带给越来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

4.体育教师在强化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争取一切参与培训交流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仅仅是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要积极勤恳工作,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心态来完成体育教学课程。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展现积极正面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体育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力量树立自身威信。

(二)强化情感建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尊敬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基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多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求来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寻求能够易于让学生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关心爱护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身体的确存在状况的学生予以特殊照顾,并制定适合其状况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应尊师重道,虚心接受,勤奋好学,感知教师的关心与帮助,从而在心理上与教师形成乐于沟通的契机。

(三)实行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文化历史发展相互结合,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效应的重要方面,这就决定了在高职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应该通过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尤其是实行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文化历史发展相互结合。单纯的体育训练对学生的体力消耗大、枯燥无味,难以促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点,要改变这一困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紧扣高职学生团结讲义气、集体荣誉感强、关注体育赛事等心理特点,实行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文化历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在体育技能训练之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我国体育发展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说明体育发展对增强人民体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并组织他们讨论如何提高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以实例阐述体育比赛与国家、民族荣誉的关系等,通过上述方式使学生对体育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把体育学习、训练与国家、民族体育事业及荣誉感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学习体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自身的专业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平等相待,以生为本,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追求的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都希望得到平等地对待和最大的尊重,如果教师在同一个班级学生中对部分学生实行的是“优惠待遇”而另外一部分是“歧视差别”,那么必然会引起偏见效应而导致“受歧视”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甚至是行为抵触,不利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鉴于此,不管是相关部门管理者还是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必须把“以人为本、公平教学”的理念贯彻到具体是教学工作中,绝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某方面的不足而被“歧视”,如果这样,这不仅是个人偏见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后进生尊严的蔑视和人格的践踏。诚然,由于不同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天赋、思想异同等因素的差异可以实行“因材施教”,但这只是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区别,而不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的歧视。为保证公平性教学的展开,除了做好科任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和纪律要求,应从学校或者更高层面来完善教学机制体制,通过制度的引导约束来保障教学公平性。

总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析了人的情感与自我价值的深刻关系,为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各项教学工作的完成提供了借鉴之道。研究学生个体存在的种种特殊性,丰富自身的素质,教学双方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同一目标。掌握学生的心理效应的作用和机制打开了教师情感教学之门,为高效教学的完成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吴立航.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不利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2(1)

[2]张向阳.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主体性教学现状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胡四波.体育课堂中“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4]徐林川.高职女生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

[5]郭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评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曾 佳(1981- )男,壮族,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察体育训练部讲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