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的修订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的修订及其与自尊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检验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PSPS)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并考察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返回翻译PSPS,对187名本科生进行初测;将结合初测反馈确定的PSPS正式版本与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自尊量表一起在482名本科生中进行正式施测,检验信、效度等指标,并通过层级回归考察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在控制完美主义特征后对自尊的增益贡献。结果:项目分析之后的15题PSPS的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42、0.705和0.681)。自我提升、行为掩饰和言语回避三个子维度对自尊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ΔF=9.891,P

【关键词】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心理测量学研究;自尊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094-04

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与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等诸多心理疾患有密切的关联[1,2]。已有研究多着眼于完美主义者的特征[3],或将其看作多维度的人格特质[4],而很少涉及完美主义在人际之间的表达,即个体如何将自身追求完美无缺的信念展示给他人。Hewitt等就此提出了完美主义自我展示(perfectionistic selfpresentation)的概念,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并考察了与心理病理的关系[5]。

自我展示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也称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6]。Hewitt等认为,完美主义者的自我展示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自我提升(perfection selfpromotion),指个体通过主动展示自己完美无缺的形象来吸引他人,获得尊重和倾慕;(2)行为掩饰(nondisplay of perfection),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竭力掩饰缺陷和不足,防止他人对自己形成不完美的印象;(3)言语回避(nondisclosure of perfection),指个体在言谈中回避向别人承认失败、错误或表达自己的忧虑[5]。根据社会距离理论(sociometer theory),个体基于对归属感的需求和对社会拒绝的回避,会利用自我展示来维持和提升自尊[7]。然而完美主义个体的自我展示具有极端性和欺骗性,是一种适应不良的人际模式,对自尊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5]。

本研究将自我展示的概念引入完美主义研究,利用大学生样本检验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以及考察控制了完美主义特征之后,自我展示对自尊的增益解释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初测在北京市三所高校的185名本科生中进行了初测,其中男生103人(55.7%),女生80人(43.2%),2人性别资料缺失。平均年龄20±1岁。

正式施测482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其中男生258人(53.5%),女生212人(44.0%),12人性别资料缺失;大一167人(34.6%),大二101人(21.0%),大三106人(22.0%),大四103人(21.4%),5人年级资料缺失。

1.2 工具

1.2.1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Perfectionism SelfPresentation Scale, PSPS[5]。

分为自我提升、行为掩饰和言语回避三个子量表,分别包含10个、10个和7个项目。采用利克特7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该量表英文版在大学生、临床和社区样本中施测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构效度,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8左右[5]。。

1.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8]。

共10个项目,4点评定,本研究所使用的中文版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8。

1.2.3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由6个分量表组成(见表3),共35道题目,5点评定,“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所采用的中文版由Cheng翻译[9]。,訾非根据大陆语言习惯对个别用词进行了修正[10]。。与前人研究相似,“父母责难”分量表的题目未能有效聚合成为独立的维度,因此不纳入分析[9,10]。其他5个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至0.85之间。

1.3 翻译及施测程序

由4名北京大学心理学和英文专业人士对PSPS进行返回翻译,多次修正后形成中文初测版本。在北京市三所高校的本科生宿舍随机发放PSPS初测版本,当场回收。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及被试反馈对个别项目进行修改,确定正式施测版本。在北京大学各本科生宿舍楼随机发放组合问卷,当场回收,用时20分钟左右。

1.4 统计方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t检验。

2结 果

2.1 中文版PSPS的信效度分析

2.1.1 结构效度

对正式施测问卷的27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素,正交旋转。根据特征值大于1原则和碎石图显示抽取3个因素最为合适。逐步删除双负载和多负载严重的项目。每删除一个项目都重新进行因素分析,最终保留15个项目。各因素的特征根和所解释的变异比例分别为:行为掩饰(4.11, 16.67%)、自我提升(1.66, 16

.42%)、言语回避(1.29, 15.95%)。自我提升分量表中的第四个项目尽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双负载(行为掩饰:0.413),但其意义与分量表概念最为贴切,且考虑到量表结构的均衡,仍予保留。

2.1.2 项目分析

各项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见表2,r值基本上均大于0.6,均P

2.1.3 效标关联效度

如表3所示,中文版PSPS的三个分量表得分与作为效标的FMPS各个维度得分以及自尊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2.1.4 PSPS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及内部一致性信度

中文版PSPS的三个分量表之间均呈正相关(r=0.360~0.462,P

2.2 PSPS评分的性别差异检验

中文版PSPS三个分量表得分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如表4所示。

2.3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对自尊的影响

以自尊为因变量,FMPS各维度为第一层自变量,PSPS的三个维度作为第二层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行为迟疑、错误在意以及个人标准等完美主义特征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2.568,P

3讨论

修订后的中文版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三维度结构较为清晰,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与原量表相比,删去的题目大致属于以下两类:(1)对自己外表缺陷的在意程度。被试对此类题目的做答呈明显的负偏态分布,项目鉴别度较差;(2)测查个体完美主义倾向的题目,与三种自我展示方式均有较强相关,因此在因素分析中表现为多负载。

本研究的分层回归结果验证并拓展了概念提出者的思路。个体完美主义倾向于人际之间的表达能够在特征本身的基础上解释更为复杂的个体差异,包括自尊水平的变化。对自尊变异的增益解释力显示了在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引入人际和社会因素的必要性。具有同样完美主义特征的个体,如惧怕错误和失败、行为犹豫不决等,很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自我展示策略来表达其追求完美的愿望,因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可能有所差异。根据完美主义者的不合理信念,只有自己表现得没有任何缺陷,才会获得别人的赞许、尊敬以及归属感。然而,基于个体对自我的苛刻标准,以及对完美假相被戳穿后果的担忧和恐惧,行为掩饰和言语回避这两种带有神经质性质的自我展示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提升自尊,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对社交场合的回避以及其他心理问题。自我提升的性质相对复杂,在控制了完美主义特征之后对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但以往研究中又和抑郁等心理病理因素有显著关联。除了个体可能采取的防御机制的影响以外,Hewitt等认为自我提升所解释的自尊的增强很可能是自恋倾向,也具有病理性的意义,而并非适应性的积极自我评价[5],这一点有待于采用其他心理健康指标进一步考察。

国内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技能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其中印象管理与SCL-90中的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以及总症状指数都有显著负相关[11],表明适当的印象管理策略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减少冲突,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重点内容。然而,本研究中的完美主义自我展示策略由于其极端性与欺骗性,与低自尊以及心理病理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临床实践当中需要进行有效识别和矫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