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勒.柯布西耶建筑哲学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勒.柯布西耶建筑哲学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20世纪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勒.柯布西耶的思想和言论最能反映现代主义建筑时代精神和价值体系。通过对勒·柯布西耶经典并具有代表性作品的阅读,对其建筑哲学理念进行探讨,解读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哲学;理念;思想历程

中图分类号:TU-0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勒·柯布西耶简介

勒·柯布西耶,瑞士画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他丰富多变作品和充满激情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追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作为20世纪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勒.柯布西耶的思想和言论是最能反映现代主义建筑时代精神和价值体系的。作为建筑“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强调建筑应该与工业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深信钢筋混凝土是未来建筑的主导材料;强调“现代主义建筑”要通过经验形式满足功能要求;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用抽象的艺术要素和工程美学组成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新的建筑形式美学原则。形式、功能主义和意义共同构成了他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基本范畴。

二、勒·柯布西耶代表作品及哲学解读

20世纪初的巴黎是欧洲文化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城市,也是各种先锋艺术的发源地之一。1917年,勒·柯布西耶从瑞士小镇拉夏德方迁居到了巴黎。在巴黎,在他眼前豁然展现的是一个工业、机器、科学的新的世界。勒·柯布西耶敏感地感受到自己身处的时代迸发出了一种激情四溢的生命的气息,他坚信在这样的时代里,理应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形式,这一形式是对科学精神与艺术创造中所流淌着的诗学情感的提炼。

到巴黎不久,勒·柯布西耶结交了一些艺术家与知识分子,尤其是立体派的人物,吸收了他们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手法。燃起了他对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中的比例关系,及其在美学中的角色的兴趣。1918年,勒·柯布西耶创作了纯粹主义时期的代表画作《暖炉》——画面构成十分简单、纯净,仅由壁炉上方的大理石板、两本书和一个白色的立方体组成。这一画作,预示了勒·柯布西耶此后开始的被称之为“白色时期”的一系列建筑作品的创作。

“白色时期”的建筑如同他的绘画一样,遵循了彻底地从对象中除去变化的要素,并尽可能地单纯化,同时规则地配置结构要素的“理性”原则。为此,勒·柯布西耶发明了一种新的结构、建造体系——“多米诺”体系,之后又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原则”,并首次在库克住宅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库克住宅自由的立面不再像传统砖石结构的建筑那样具有厚厚的表皮,而是还原为绘画性的轻质的膜;古典主义建筑的本质的要素——回廊柱消失了,采用了底层架空柱,就象是一个接地的机器。自由平面的内部空间配置了规则的柱网,但墙体由于从承重结构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自由地划分空间。此外,如机器般形式的水平长条窗否定了奥古斯特·佩雷偏爱的古典主义的纵长条窗,这种“达达”式的置换策略,在屋顶花园也可以看到。

但是,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除了在拉夏德方森林中的大自然以及在东方之旅中不断发现的纯粹几何学形态的严格的组合之外,始终隐含着对来自欧洲文化传统中古典的美的形式和结构的探索,“倘若我不得不意识到诸世纪的垃圾沾污了我的手,那我也宁愿濯洗它,而非切除它。何况,我的手,诸世纪非但没有沾污它,却盈满了它。”

因此,此时一方面,勒·柯布西耶主张把住宅看作是工业产品,所谓“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但另一方面,像雪铁龙住宅那样,明显地在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的风土中提取了大量的要素,完全可以看作是20世纪初技术进步所表现出的工业形态与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民居中可以发现的民俗文化混合交融的结果。

新建筑的五点原则,总体上看,住宅究竟是工业的产品还是文化的产物,无法一言以蔽之,勒·柯布西耶也始终身处在承继古典主义的血脉与赞美机器时代的理性精神之间。1920年代后期在巴黎郊外设计的,后来成为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经典作品的萨伏伊别墅中,这一矛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萨伏伊别墅明确地解决了最早由阿道夫·路斯提出的,后来勒·柯布西耶在东方之旅后强烈感受到的时代性与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如何把现代住宅的开放性、宜居性与古典主义建筑僵硬的形态表现结合起来,正如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的四种构成》体现出的那样,1920年代的一系列住宅对此作了创新性的解答,而且表现出了阿道夫·路斯所没有的知性的优雅。

萨伏伊别墅不仅是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理念之完美、集中的体现,而且也成为了现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像一架纯净、精美的机器,坐落在巴黎郊外葱郁的树林之中。底层架空柱托起了由白色、光滑的墙面组成的立方体,物质性在这儿被隐匿了,整座建筑就像沈从文笔下“游在空气中的鱼”一般,透明、静谧。二层有连续的长条形窗,周围的景色可以一览无余。当太阳升起时,住宅的外墙和内部铺满了阳光与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与影的强弱、色彩会产生不断的变化,透明似的、白色的墙体从视觉中消失了,空间因了光影走上了舞台,成为了建筑的主角。

二战后,勒·柯布西耶经过二战的洗礼,内心世界却不比从前,思想深处发生了深刻的微妙的变化。经历过战争的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意识到了纯粹的机械思想下,给世界带了影响。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民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二次大战期间在法国兴盛起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上述思想的集中、提高和精练。此时勒·柯布西耶的哲学与存在主义思想内容上有着接近或相似。“反对理性”,是存在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勒柯布西耶早先大力颂扬理性,后期他不再称颂理性,相反,非理性,反理性的倾向更多显露出来。他在战后时期的作品中常常应用他独创的模数,它将一个人的体形按黄金分割不断分割下去,得出一系列奇特的数字,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这套奇特的模数制建立在一种信念上,即要将人体与房子联系起来的信念之上,看似精确有理,实则并不有效,除了勒氏自己,再不见有什么人采用过。这套模数,带有神秘信仰的色彩,它出现在大战时期而不是20年代并非偶然。这期间朗香教堂是其思想的集中体现。

朗香教堂是勒·柯布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自从1945年它首次对公众开放以来,朗香教堂已经成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这座著名的建筑坐落在法国东部毗领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的教堂。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柯布西耶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勒·柯布西耶接受这个重建朗香教堂的工程之后,采用了一种雕塑化而且奇特的设计方案。他突破了,于是好像是飘浮在墙面上一样。南面的墙被称之为“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同时,墙体和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她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主礼拜堂位于东面,这是符合基督教义的。这个礼拜堂可以容纳50个人。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高西北低,显出东南转角挺拔奔昂的气势,这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屋顶的雨水全部流向西北水口 ,经过一个伸出的泻水管注如入地面的水池。教堂的三个竖塔上开有侧高窗。它以一种奇特的歪曲的造型隐寓超常的精神。教堂要求简单造价不高,是一个表意性建筑。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20世纪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却又激烈变化、充满矛盾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中,勒·柯布西耶一生游移于古典主义、机器文明、民俗文化三者的矛盾冲突与融合之中,探索如何通过具体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构成,超越实用功能的狭隘观念,追求诗学的美的理念,最终是要创造并实现人类的和谐生活。因此,“除了钢铁、混凝土,还需要用爱来建造”,这或许是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具有无穷魅力的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81.

[2] 石建和.建筑哲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 石建和.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 张似赞.勒·柯布西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黄居正.勒·柯布西耶:机器美学与诗意地建造[J].武汉:华中建筑,2006,8

[6] 徐丽君.勒·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思想[J].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