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部崛起背景下提升湖北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部崛起背景下提升湖北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核心竞争力”先是由一些企业战略研究专家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想从根本上解释企业生存和消亡的原因。后来,这一理论被移植(迁移)到其他领域、行业,成为一个企业(行业、事业部门)制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部崛起背景下,面对机遇和挑战,湖北要从自身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出发,发展核心竞争力,发挥湖北省在整个中部崛起中的带头作用。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城市经济圈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原来是由一些企业战略研究专家提出来的,他们根据其对六十年代以来企业界实行多元化发展利弊得失的研究,对众多企业兴衰案例的分析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以此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一种主要依据,目的是想从根本上解释企业生存和消亡的原因。后来,这一理论被移植(迁移)到其他领域、行业,成为一个企业(行业、事业部门)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

1990年,著名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C.K.Prah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对“核心竞争力”这么定义: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其次,核心竞争力对最终产品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最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两类能力:洞察力、预见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这些能力的来源是:能够触发一系列发明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如佳能公司的光学知识和缩微能力;专有数据,如花旗银行的行为和信用评分知识;在交易中拥有高端交易的最大份额,从而获取的信息;能不断发明成功产品的创造力,如迪斯尼公司在动画业务领域就有这样的能力;卓越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广泛的迁移性。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也是如此,湖北要想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处于领先地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中部崛起意味着一种赶超,这种赶超需要强有力的内生机制作支撑。中部崛起,就是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竞争中取胜,因此,竞争力是中部崛起内生机制的主要内容。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具有三位一体的结构。核心竞争力是中部崛起内生机制的核心内容。核心竞争力包括经济实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经济实力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能力,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储蓄、最终需求、产业运营、生活成本和潜在发展的经济运行能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两大要素,是对经济实力要素的直接支持,体现深层的竞争实力、创新基础和发展动力。

(二)培育湖北核心竞争力

就湖北来说,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就要重点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全力支持武钢、东汽、华新、宜化等企业的发展,并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等途径,引导一般的中小企业向其靠拢,帮助它们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要分析和发挥湖北蕴藏的巨大潜力。比如,“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一批大型工厂,虽然这些企业目前大多比较困难,但拥有大批技术工人和成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湖北还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比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和较高的水利灌溉工程基础,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湖北地处祖国腹地,在这里建厂办企业,运输半径短,成本相对较低,在开拓市场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加快发展首先要认清本地的比较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等,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了,就能形成竞争力,就能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还要从湖北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出发,加快优势产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湖北是老工业基地,最近几年,通过下大力气推进国企改革攻坚,盘活了经济存量,优化了经济增量。钢铁、汽车、化工、水泥、烟草等优势产业经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原有的优势得到了加强,效益与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落户湖北,以汽车业、光电子和制药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企业,产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在企业。湖北国有大企业、老企业比较多,国有经济存量很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大企业的战略性、开放性重组,全力支持东汽、武钢等大型企业分离社会职能;进一步加快国有中小企业转制步伐;进一步加大省属企业改革力度,努力尽快完成改制重组任务。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什么改革形式都可以探索和采用。

二、发展核心竞争力,给湖北带来机遇

中部崛起是国家落实区域经济发展序列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是东南沿海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延伸。在 “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发展湖北省的核心竞争力将给湖北带来五大机遇:

(一)有利于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巩固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武汉占据中部“天元”地位,综合区位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一。在沿海、沿江、沿京广等三条国家一级经济发展带中有两条交会于武汉,这一战略地位只有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四个城市具备。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曾菊新院长分析,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家将加速建设京广快速客运专线,沪汉蓉沿江快速铁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湖北可以利用国家对中部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建设的支持,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通道,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巩固和加强交通枢纽地位,延伸经济腹地,成为中国经济向西梯度推进的首选“桥头堡”。

(二)有利于发挥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形成国家未来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武汉拥有高等院校52所,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5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两院院士48名,专业技术人员45万。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武汉加速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在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中心地位。

(三)有利于发挥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武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商品和信息集散中心,有年销售总额超亿元的武商等10大商场,上市商业企业4个,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已近700个,成交额超过500亿元。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推进中部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有利于武汉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基础设施,增强流通功能和市场辐射能力,促进中部各地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四)有利于深化改革,消除发展的体制

武汉作为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老工业基地,有可能成为国家在中部实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试点城市,有利于武汉申报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五)有利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将创造更加有利于外商投资武汉的政策环境,同时将促进湖北加快航空、公路、铁路等一类口岸和保税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武汉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使武汉发挥中部地区联结国际国内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六)发展核心竞争力,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的新经济突飞猛进,各个地区和领域改革创新的浪潮风起云涌,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经济建设,都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国内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孔雀东南飞”,到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人才高地”战略,国内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纷纷拆除人为设置的门槛,开通人才引进的“直通车”,围绕人才竞争制定了一系列超常政策和措施。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也将逐步形成“后发优势”。面对东部和沿海地区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面对西部大开发吸引人才的倾斜政策,地处中原的湖北面临着“东西夹击”的严峻态势。这要求我们既要尽快打破人才的单位和部门所有的障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盘活和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又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一次次被实践所印证。只有重视人才、积聚人才,湖北才能实现向经济大省的迈进;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湖北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真正成为人才强省。发展核心竞争力,促进湖北经济的发展,从而留在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湖北,为湖北的今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提升湖北核心竞争力,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之凌的观点更加简洁鲜明:武汉要成为最适宜创业的城市,要想巩固我国中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就必须加快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即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金融商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其中,制造业是“基本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强调现代制造业,是因为制造业的“链式反应”,以及制造业对城市的“创造就业”、“创造价值”、“社会稳定”、“经济稳定”等作用。

强调三个服务业中心,主要是考虑到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城市圈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要想做实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层经济发展腹地,需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发挥武汉的辐射作用和对中部的带动效应。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武汉对于湖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武汉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八个中小城市,形成了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2002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和周边100公里内八个城市统筹发展,逐步将其发展成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武汉城市圈虽然难以和长三角、珠三角媲美,也难以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相提并论。但是以武汉为中心划一个1000公里的半径,全国主要的城市都在其中。在武汉坐飞机两个小时之内,大部分城市都可以到达。许多学者称,武汉其实就是中国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其对内地的巨大辐射作用难以替代。“武汉城市圈”一提出,就有人惊呼:这一城市圈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武汉通过“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辐射作用,首先建立与周边的鄂州、仙桃、孝感等8个城市形成紧密的武汉城市圈,并向中部地区延伸,与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中部城市的战略合作和资源市场分配,让武汉真正成为中部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中部崛起的作用。

同时各城市还可以以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为平台,加强与上海、广州、北京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经济发达城市的协作,成为它们的协作伙伴和加工基地,并利用它们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加强与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和地区的协作,利用比较低廉的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形成区域发展的合纵连横,结成广泛的产业协作链和人才流动网,图谋中部地区的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费洪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宝新.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演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0).

[3]严于龙.我国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