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的教育不是选拔 而是成就每一个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的教育不是选拔 而是成就每一个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今天为止,我不敢说我做得有多好,但我一定做的是对的,这点我非常自信。你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一步也比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十步好。”

北京迎来这个夏天最大一场雨,郊区某学校的泥地操场变成好几个小水塘。课间时分,两个男孩拎着塑料桶、穿着凉鞋冲进雨中,其中一个男孩指着操场的角落对另一个说,刚才在那边看到了蜗牛。这个学校一年学费大概3万块,这个泥地操场是创办者大车专门留下来的。在学校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叫他大车老师。六年前,为了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问题,大车决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自己请老师,在家上学,六年后,加入进来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学校共有160多个学生和50多名老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大车也在2010年辞职,全心打理这间学校,他的办公室狭窄逼仄,通常这里或许应该是收发室或者门卫室的位置。

大车不愿意透露这所学校的一些具体信息,“在当今这个时代,有些问题是没有讨论意义的,我只想说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是好的。只要对孩子好的、有利的,就是对的,对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六年时间做下来,大车说更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学校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9月开学后,这里还会接着办六年级,然后还会有初中。大车认为,要真正完善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时候再公开地谈论这间学校更有意义。

Q = 《旅伴》

A = 大车

Q:160个孩子,50个老师,这在中国应该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A:一个好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如果师生比太大,我觉得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关注度,没有这种关注度就谈不上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了解,心性成长的了解。比如一个班四五十人,一两个老师,老师能把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已经是非常好了。但是作为我们来讲,管理好一个班级是基本的底线,我们的要求是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

Q:最早没有把自己的小孩送进传统学校担心的是什么?

A:我没有什么担心。你也知道现在应试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不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成长。所谓应试就是考什么学什么。一个人成长中不应该只是考试那点东西,那只是我们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东西,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全面地健康地成长,所以就不送到传统学校里去。

Q:最开始可能只是家长互助,就几个人,现在规模做这么大和最开始的初衷有变化吗?

A:最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把我们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请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培养到六年级小学毕业找到合适的初中,任务就完成啦。但是逐渐做下来,我们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有心得,对于教育教学越来越有我们自己的主张、看法,而且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再有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你可以设想一下,我们不继续做,还是原来那几个孩子,我们孩子毕业的时候就是老师失业的时候。老师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自我实现的价值,都会考虑这一点。要是你这学校到不了一定规模、不能长久地办下去,谁会把自己真正投入进来?所以现在我们把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老师的成长越来越融合在一起了。没有一定的规模,很多东西是无法形成的,比如说教学,如果是几个孩子,你很难有足够的样本,不足以使你获得足够的经验,在这个经验之上不断地完善,有一定的经验之后就有足够的样本,什么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们教育的思路、理念是不是有问题,也是在不断调整。

Q:规模做大以后,实现家长互助的形式是不是也得调整?

A:我们依然在坚持互助的性质,但是人多之后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家长参与度都那么高。人多了以后,你的效率就会降低,就会影响你正常的经营和运转。一般学校家长是没有什么参与的可能的,那也不是我们办这个学校的初衷。我们现在成立了家校共建委员会,它是相对独立的咨询机构,家长有什么意见、建议、资源来帮助我们学校成长,这样家长有很强的参与度,但也不会影响到日常运转。

Q:在这所学校,挑选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A:我所谓的标准就是三条。一是爱孩子,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这是成为老师的基本条件。有的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乖乖的、很听话,那也不是我们希望的状态,有很多孩子很调皮、很淘气的,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有可能长大了很有出息,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就会给你闯点小祸、给你些挑战,你要是真爱孩子,你就会非常包容、理解,相处得特别好,不会真生气。如果只是职业地爱、没有感情地爱,那远远不够。第二,我觉得老师的综合素养很重要,他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趣味很重要。我更看重一个老师的人文素养,尤其在小学以下的阶段,人文素养非常重要。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决定了一个小孩未来的可能性,因为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一个“人”在从事工作,对于人的基本理解就特别重要,包括你审美的趣味。审美趣味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你会跟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实际上就是你的成长方向。蔡元培先生倡导以美育作为我们中国人的宗教,的确很有道理。一个好的艺术教育,不是弹钢琴,技术的训练和美育的培养完全是两码事。我们每年5月是诗歌月,老师、孩子会在一起读诗,每个班都有诗歌朗诵会。我们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回去跟家长说。家长很高兴,说自己特别喜欢席慕容的诗,妈妈拿着席慕容的诗给孩子读,读完后孩子没什么表示,叫妈妈去学校听听吧,别读了。妈妈特别受打击,觉得孩子不喜欢这诗。妈妈说那我找十多首诗给你读,你喜欢哪个妈妈就去读哪个——真是一位好妈妈,结果孩子选中了卞之琳的《断章》,这是中国现代诗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我们的孩子不懂得文艺理论,不知道卞之琳,也不知道席慕容,但是知道哪首诗是好的,这一点我就很欣慰,他有很高的审美趣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会错。第三,就是根据学校的专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老师。

Q:这个学校在教学上好像很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平衡?

A: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特别大的智慧,当然这不是这么小的孩子能够理解的,从理性的角度看,他理解不了。但是这种根从小就要扎下来。比如我们的经典诵读课,我们前辈的经典,记忆到他们身体里面,随着他们年纪的成长、人生的历练,他们会反刍这些东西。我更愿意把传统文化比作一层底肥,现在他们的根系还不足以吸收这些东西,但随着他们的成长,会渐渐起效的。西方尤其在个体成长方面比我们做得深刻、细致、科学、有成效,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所以我们觉得今天中国的孩子们一定是一个世界人,世界人需要很强的个体的能力,但中国传统是宗法制社会,讲究的是关系,因此我们注重孩子个体的成长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