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幼儿之间纠纷的类型与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幼儿之间纠纷的类型与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往越来越频繁,经常会出现一些争执、对抗、冲突等纠纷现象,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它会严重阻碍幼儿的正常交往,其实, "孩子打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引导得好,就会由坏事变成好事,提高孩子们对是非对错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纠纷;类型;原因;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75-01

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基本是集体活动,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于是演变成争执、吵闹甚至打架。从个体特点而言,出现纠纷,除了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道德知识贫乏,心智不成熟外,还有以下的原因:(1)逞能与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委屈情绪;(2)通过争执和打架引起大人注意;(3)模仿影视剧中的打人情节, (4) 受到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掌上明珠,家庭溺爱之,久而久之成为小霸王,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

1.纠纷的类型

1.1 争执型。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不哭泣不打人。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小班幼儿小倩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当她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有一次游戏,小倩很想做小老师,而不愿意当学生,老师说要给其他小朋友一个机会,她老是不肯,其他小朋友很有意见,她就跟有意见的小朋友辩论起来。教育办法是:争执型的纠纷往往发生在小班阶段,"争执"背后有深层原因:其一,以自我为中心,不肯与同伴分享;另一方面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会如何去分享。其二,比如在活动中,幼儿会发生无意碰撞,不小心影响到了他人,幼儿面对这样的状况,不(会)说"对不起",造成了幼儿间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孩子间出现争执,老师要上前察看,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自行解决的,那么老师就不必插手,如果事态不妙,一定要问个究竟,教育孩子要谦让和共同分享的道理,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赢得更多小朋友的喜欢,做得好的,要表扬。如果是做得不好的,要督促认识错误,赔礼道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学会礼貌待人避免产生纠纷。

1.2 攻击型。一个女孩儿一直比较弱,在小区里,一岁多的小孩都敢拿着玩沙的铲子往她头上敲。上幼儿园后,被咬过还流血了,也被抓伤过。下午接她,玩滑滑梯的时候,一个女孩撞了她一下,然后女儿就没完没了,先咧着嘴不愿意,嚷嚷着要把对方推到。然后,在我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跑到对方身边打了一下,怎么不会宽容别人呢?让她给小朋友道歉,她哭闹着不愿意。回来后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情况,老师说班里有几个孩子包括女儿不吃亏,表现得比较强势。攻击在4~6岁时可表现为骂人、咬人、咬物、打人等,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社会中某些不良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种种纠纷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幼儿经常"告状"现象。

2.幼儿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所几个常见的现象来看,幼儿间的纠纷并不是象一些家长所担心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反而变坏,学会了打人,而是另有原因的:

2.1 儿的生活环境看:在城市住宅日渐公寓化的今天,进出即关紧门户,同幢楼或同一生活区之间,普遍缺少了相互往来的习惯,幼儿也就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而在目前很多生活区里,又缺少供孩子现耍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孩子无去处,加上父母的过分照顾与娇宠,怕孩子在外与其他孩子闹纠纷被欺负,于是干脆在家里独自玩耍,宁肯花大钱给孩子买高级玩具,也不让出去找小伙伴玩。这种种原因造成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即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也严重地影响着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这种封闭式的教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生活自理能力及同伴的交往能力都非常差。这些缺点,却很少被我们的家长体察和重视。因此,当孩子进入了幼儿园环境后,环境的变化和交往经验的缺乏,会造成幼儿很大的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对幼儿来说,幼儿园周围环境即是那么新鲜好玩,又是那么陌生,不知如何接近,而这时摆在幼儿面前的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便是与同伴进行交往,一极表现为懦弱胆小,一极则为伴有攻击性的行为。现像二、四、五的产生则属于此种原因。

2.2 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看: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性情活泼、好奇心强是幼儿最为突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新事物的刺激下,可由于生活和交往经验缺乏等原因,不能正确认识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愿望,因而常常会发生不如意,甚至不合常规的现象,如:摸别人的脸,挖别人的眼睛等。其次是幼儿肢体运动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注意力不健全,控制能力差,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阶段,行动缺乏明确目的,常会不假思索就行动,行为带有很大冲动性,在行动进行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产生错误。

2.3 儿语言表达看:幼儿词汇较缺乏,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说明自己的意思,对事情的陈述常常没头没尾的,而且语言的情景性强,在交际过程中常要运用一定的表情和借助一些手势。幼儿对于词义、特别是抽象的词不易理解,对于表达不同程度的词难以区分清楚,极易将推、拉、挤、碰、踩等词统统用"打"来代替,并把原来的意思加以夸张扩大,如现象二。

总之,幼儿间的纠纷是幼儿交际中矛盾的正常表现,对幼儿间的纠纷不必大惊小怪,而应揣摩幼儿心理,分析发生的原因,适时适当引导,帮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与伙伴相处的方法,促使幼儿尽快的向社会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