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缺失了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缺失了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举行月考,作文题目是《路边小贩》。出好试题交给教学处,教学处主任也是语文教师,一看作文题目眉头就皱了起来,摇着头说:“这个题目学生写不好的。”言外之意大概是:怎么出了这样一道糟糕的题目啊,让学生无法写。其他教师也附和。

语文考试结束了,结果果然不出教学处主任所料,大多数学生叫苦连天,说老师怎么出了这样怪的题目啊,不知道该写什么。有个学生说:“我都准备好了要好好赞美一下老师。”因为正上小说单元,他估计是一篇写人的作文,而且很有可能是写教师的。谁知没写教师,却写什么小贩,让他白准备一场,最终造了一篇草草了事。更有甚者,不知小贩为何物,竟然将小贩写成了小偷;还有很多笑话就不列举了。总之,这次考场作文一塌糊涂,阅卷教师大跌眼镜。

分析原因时教师们照例将此次失利归结为题目不好,认为题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无话可说。

真的是作文题目的原因吗?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我想从为什么出这道题说起。因为这段时间主要学习小说,了解了一些人物的写法,再加上训练了两篇写人的作文,所以决定考一篇写人的文章。确定了题材,题目还是很难定,写人的文章学生写得多了,从小学到高中,写父母,写老师、同学,以至于他们都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正好下班回家,路边异常热闹。有卖菜的,有卖水果的,有卖日用品的……他们或高声叫卖,或守摊待客,姿态各异却又精彩纷呈。于是便有了作文题目《路边小贩》。

暂且不说这道文题好不好,先看看题目到底有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乍一看,那些路边的小贩似乎和学生相距甚远,因为我们的学生总是在校园、家庭两点一线间奔波,而处在城市边缘的小贩又总是飘忽不定,很难进入学生的视野。但仔细想一下,从小到大,哪个人没有和小贩打过交道呢?买菜、买水果、买早餐、买报纸、买小玩具……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显然,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和小贩有过交往,就算没有直接交往,也一定看过、听过吧。总之,小贩这一群体是在学生生活视域内的。这样来看,《路边小贩》这道作文题不仅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紧扣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

既然题目紧扣学生生活,那么学生应该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我们不是常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吗?这就要说说生活和作文的关系了。没错,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仔细想一下,谁又能够脱离生活而存在呢?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可是在生活中的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作文好像成了一种脱离生活的独立存在。显然,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复杂。孙绍振先生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造成生活中的学生无法抒写生活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地贴近生活,没有让生活贴近自我。

而我认为造成学生对生活事件无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发现,套用雕塑家罗丹的话就是: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著名作家梁晓声提到这样一件事。他辅导一位高三学生写作文,他让那位学生跟他一起去了一趟商场,回来后问那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什么也没看到。梁晓声引导他回想:商场门口是不是有人用计算器算命?一个很有身份的老者是不是在大蒜摊前仔细比较两扎大蒜头数的多寡然后砍价半天?卖黄鳝的姑娘在丢下书本照应顾客和捧起书本学习时是不是转换得像调电视频道一样迅速自然?这一说那个学生全都想起来了。(转引自高俊卿著《我们离真究竟有多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同样的生活,不同的感受,给我们的结论是:学生作文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眼睛。

当然用眼睛观察,仅仅是接触到了生活的表象,很容易滑倒“熟视无睹”的境地。这就需要要打开另一双眼睛:心灵的眼睛。用脑思考,用心过滤。张爱玲在散文《论写作》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位很平常的太太对于老年人的脱发有极其精微的观察。她说:“中国老太太从前往往秃头,现在不秃了。老太爷则反是,从前不秃,现在常有秃的。外国老太太不秃而老太爷秃。为什么呢?研究之下,得到如此的结论:旧时代的中国女人梳着太紧的发髻,将头发痛苦地往后拉着,所以易秃。男子以前没有戴帽的习惯,现在的中国男子与西方人一般长年离不开帽子,戴帽于头发的健康有碍,所以秃头的渐渐多了。然则外国女人也戴帽子,何以不秃呢?因为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到头皮的青春活力。(张爱玲著《论写作》,《张爱玲散文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的生活变为自己的生活(用孙绍振先生的话就是贴近自我),眼睛和头脑(心灵)是不可或缺的中介物;而自己的生活变为作文中的生活还需要另一重转换,这里不作赘述。

看了这一番述说,教师们应该会同意,可同时肯定也会说:是啊,我们正是这样做的啊,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观察生活啊,要学会思考啊!但实际并非如此。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在干什么:从审题到表达,作文成了纯技术活;看看我们学生在写什么: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意作文,新名词新题型满天飞;看看我们书店里卖的书:满分作文、高分作文、作文秘籍等汗牛充栋……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教学“高考化”是时下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其言切切!而前些日子,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特级教师坦然地说:高一学生作文就应培养高考意识。我理解其迫于应试教育的苦衷,单纯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也确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其危害又不言而喻。总之,在喧嚣、功利、短视的作文教学环境下,教师已经缺少引导学生从容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的耐心,从这个角度说,造成学生作文与生活的隔膜,我们教师是负有责任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以为:学生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了教师对学生发现生活的引导,当然,更加缺失的是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从容优雅地观察思考生活、自由积极地抒写生活的作文教学环境。

由此,我还想到了江浙近年痛杀高考“套话作文”的事,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弥补作文教学的根本缺失,其结果只是由一种套话变为另一种套话罢了。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