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江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江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如何利用外资促进浙江经济的更快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浙江利用外资的现状特点,剖析了在利用外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外资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外资问题对策

一、当前浙江利用外资现状分析

1.外资规模稳步扩大

自1993年浙江利用外资首破10亿美元以来,直到2001年才突破20亿美元,但此后浙江在利用外资方面呈快速发展趋势,2005年单年利用外资已达77.2亿美元。此外,浙江在吸引大项目外资上也有所发展,2005年批准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14家,比上年增长103.6%。截至2005年底,全球500强公司己有72家在浙江省投资兴办了195家外商投资企业。

2.服务业引进外资增长较快

浙江利用的外资主要投资在第二产业上,占全省总额的80.5%,其中制造业是主体,占全省总额的78.6%。近年来浙江在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方面有所优化,服务业引进外资增长较快。2005年浙江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5%,占全省外资总额的19%。服务业招商逐渐成为浙江利用外资的一个亮点。

3.外资来源多元化发展

总体来说,浙江的外资来源地比较稳定。2005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中,香港地区外资占总额的39.3%居第一位,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台湾、意大利、萨摩亚、韩国、新加坡分别为第二至第九位。近年来欧洲、大洋洲等地的外资利用有所发展,2005年来自欧盟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405%和23.9%,来自大洋洲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8%和43.4%。

此外,浙江的引资方式有所创新,“以民引外”成效明显,民营企业嫁接外资已成为合资、合作的主要途径。2005年全省“以民引外”企业1448家,投资总额120.35亿美元,合同外资39.32亿美元,分别占非独资企业总数的97.9%,78.7%和86.0%,占全省总数的42.6%、36.6%和24.4%。

二、浙江省利用外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资产业分布不平衡

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偏高。浙江服务业利用合同外资只占总数的23.6%,这与其对浙江省GDP40%的贡献率不相符合。第一产业利用合同外资占总数的0.4%,大大低于其对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8.8%。因此,当前浙江省利用外资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和农业领域利用外资需进一步提高。

2.工作力度对比先进省市有所不足

江苏省仅2001和2002年就出台了《江苏省服务业对外开放规划》等指导文件,而浙江省近几年在宏观指导和行业发展方面出台的政策较少;不仅如此,浙江省在对外交流、引资工作信息化建设与宣传的力度也相对较弱,在境外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宣传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财力、人力投入不足。

3.利用外资的软环境不够理想

浙江省的招商、外资企业服务和投诉调解的网络体系还很不规范,没有建立规范的程序和实施细则。其次,政策环境过于严紧,优惠措施相对较少,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政府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在引资工作中忽视了通过海关、商检、国税等多方努力来形成综合竞争力。

三、进一步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1.改善投资软环境

出台进一步改善全省投资软环境的政策文件,抓紧完善和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和条例,明确各部门应担负的职责,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制度,规范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规则和投诉程序,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扩大领域,优化结构

坚持制造业利用外资为主的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要尽快出台农业、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纲要,进一步细化重点引进的项目、技术和鼓励措施,做好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布局规划,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加强对台招商

在开展对外招商活动中,除了继续抓好欧美、日、韩、港等地区的重点宣传和招商外,应突出重点,把吸引台资作为浙江省引进外资的新增长点。针对台湾岛内的电子信息、石化类项目向长三角转移的趋势,要抓住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吸引台资。

4.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利用外资规模

首先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引进外资的引导,转变民营企业家观念,鼓励民营企业吸收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资金,并在参与国有、集体企业资产重组、改制上市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应抓好政府对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服务功能。利用我国驻外领事馆的商务处、经参处等汇编一些国际商业、投资情报,对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资信等的调查,为企业提供利用外资的服务工作。

5.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调整和完善省级重点开发区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区的整合工作。应明确重点开发区的产业导向,强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实现错位发展。重点鼓励引进市场竞争能力强、与产业关联度高且带动力强、附加值高与技术含量高、能耗低与污染低的先进制造业,促进具有综合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配套产业链建设。